明朝作为最刚的王朝,为何会主动放弃大片领土?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期间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王朝兴衰更替。最著名的莫过于十一个大一统王朝,即秦、西汉、新、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这些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等。其中明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朝代也是历史上最刚的王朝,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见明朝的对外政策是多么的强硬。但是明朝却自己放弃了一些领土,这就与它的政策有些矛盾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中国古代帝王的领土意识并不强,对于皇帝来说,他们只在乎四夷臣服,所以古代中原王朝才会有那么多附属国,但是却没有将附属国的领土纳入版图。所以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国家,爱好和平,与那些实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明朝放弃了哪些领土。 1.明成祖朱棣放弃大宁,东胜卫内迁放弃了河套地区。 在朱允炆继位后,由于藩王实力过大威胁皇权,所以他采取削藩政策,此举直接逼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当时兀良哈部也出兵帮助了朱棣,所以朱棣在成功靖难后将大宁都司内迁以感谢兀良哈,兀良哈人就顺势进入大宁等地住牧。而在永乐元年朱棣又将东胜卫内迁到河北,并将周围的所有人民迁移到凤阳安置,此后蒙古各部就慢慢蚕食河套地区,明朝失去河套地区的控制权。 2.宣宗时期放弃安南。 1407年明朝攻灭越南的胡朝,得到了15个府州,320万人民,并在此建立交趾布政司,安南成为明朝领土。在明朝统治安南的前期,官员重视生产,轻徭赋税,使得安南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后期官场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现象横行,加上苛捐杂税众多,当地百姓民生哀怨。安南多地出现叛乱,而明朝将领情敌自大,指挥失误,当地武装又叛降无常,最终明宣宗朱瞻基在1428年宣布遣返官吏,放弃安南。 3.嘉靖时期,又放弃了哈密卫,自此除了东北以外,明朝放弃了长城以北的所有领土。 那么明朝为什么一定要放弃这些土地? 明朝的天下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但是明朝却没有继承元朝的全部领土,这就是因为每次汉军将蒙古人打跑后就撤军,然后蒙古高原依旧会回到这些游牧民族手中。如果想要完全控制蒙古高原,那么所需的兵力是难以想象的,而且这里不适合耕种,补给是个问题,所以汉军才会打完就撤。在统治者眼中,不能耕种的地就是无用的地,如果还要花数十万军队和无法计数的粮草才能保证守住这些土地,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明朝时河套地区和哈密卫都是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那么放弃这些土地退回长城内就成了理所当然。 安南与关外这些不能耕种的地又不一样,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在明朝初期安南是明朝的藩属国,明成祖时期安南内乱,明军就护送安南国君后裔回国,结果被安南军队打了伏击。明成祖咽不下这口气,派英国公张辅率大军踏平了安南,直接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但是安南内部起义不断,明朝虽然屡战屡胜,但由于安南的地形太复杂,补给线又长又不好走,所以后勤补给的问题越来越大,这实在是太耗钱了。明宣宗最终决定放弃安南也是无奈之举,明朝的财政并不富裕,经营这么一块土地又出力又不讨好,不如撒手不管。 综上,明朝放弃这些土地一方面是农耕文明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明朝朝廷没钱,无法经营这些入不敷出的土地。所以明朝后期除了东北,其余领土都在长城以内了,这才有明末只有35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说法。从现在的角度看,明朝放弃那些土地实属可惜,如果明朝有宋朝那样的财政收入,那么至少经营一个安南还是可以的吧。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