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北方有一个的游牧民族——匈奴。史书记载,匈奴兴起于公元3世纪,到秦朝时开始壮大,秦始皇花费无数人力物力所造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止匈奴的侵略。 到了汉武帝时,对匈奴的策略由守转攻,先后派出盖世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人征伐匈奴。特别是霍去病,他的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使人感受到汉朝打击匈奴的决心。要知道匈奴是一个野蛮民族,崇尚暴力和黑暗,想让他们臣服于一个汉人是很难的事情,但霍去病做到了,他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战功赫赫。正是因为他具有着超凡入圣的统御能力,才能镇得住匈奴,匈奴人只服强者。据史书记载,漠西之战霍去病俘虏匈奴人后当场收编整军为己用,河西匈奴最终全体归降汉朝,霍功不可没。 从西汉到东汉,一直和匈奴进行你死我活的大比拼。然而,在汉朝后,匈奴却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此后的文献典籍记载中也没有了匈奴这两个字。 匈奴似乎一夜之间族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我国搞人口普查,结果无意中发现一个神秘的村庄时,匈奴这个消亡了千多年的民族再次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这个神秘村庄在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的神秘之处。因为地处太偏,处于崇山峻岭中,几乎被世人所忽略。 据悉,政府有关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这个村庄的人对自己的来历三缄其口,问周边村里的人也一问三不知。政府调查人员于是开始做耐细致的讲解工作,并且详细跟他们解释现在的政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村里人终于放下包袱,告诉了调查人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们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的一部落选择归隐此地后,一方面,害怕遭受恶意的报复,另一方面为了躲避周围的人的异样眼光,留下了祖训:决不向外人透露他们的真实身份。 村民的话引起了调查人员的高度重视,他们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更是引起了国内相关专家的注意,他们立刻深入基层,调查走访了这个神秘村庄。 在调查中,专家从他们村里完整的族谱里发现了蛛丝马迹,他们的祖先竟然是匈奴王子金日磾。 原来,汉武帝继位后,为一雪高祖皇帝的白登之围和和亲之辱,派大军抗击匈奴。公元前121,霍去病率万余精骑兵,出陇西奔袭匈奴,重创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还缴获由休屠王保管的匈奴国之重器——祭天金人。浑邪王和休屠王后来决定向汉王朝投降,但中途休屠王怕受耻辱而决定反悔,浑邪王得知此事后毅然杀了休屠王率部降汉,浑邪王因降汉有功被封为列侯,而休屠王的家眷因休屠王的反悔全被籍没入官府为奴,当时只有14岁的金日磾因为是休屠王的儿子,被降为宫廷养马的奴隶,从匈奴的王子,到养马的奴隶,金日磾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好在他不放弃不抛弃,把宫廷里的马养得膘肥体壮。 结果汉武帝在宫中游宴时来看宫廷的御马,当器宇轩昂、相貌堂堂的金日磾牵着御马目不斜视经过时,汉武帝眼中一亮,马上召见了他。 金日磾在回答汉武帝的问话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汉武帝大加赞赏,因匈奴的祭天金人原保管于休屠王部落,遂赐姓“金”,名日磾。此后,把他留在了身边当随侍。 金日磾长大后变成了汉武帝的重臣。汉武帝驾崩前,亲自指定金日磾为年幼的汉昭帝四大托孤大臣之一,委以重任。然而,金日磾福大命不大,一年后,49岁的他也病逝了。 金日磾死后,其家族依然子孙繁荣昌盛,后来因为西汉末年的王莽和金家也是姻亲关系,王莽倒台后,金家害怕受牵连而举家出逃,从此流落民间,相传逃到了徽州黄灯(今屯溪)一带。 到了唐朝末年,金家为躲避黄巢之乱,又从徽州黄灯逃到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的大山深处隐居,金家子孙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把村子取名为“南溪古寨”。至今,金家人在这儿定居的时间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走进南溪古寨,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通道进入村子,而且进村还得过三座桥,里面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是隐居的好地方。据说内有99弄,88溪,外人进来后往往会迷失方向,属于易进难出之地。http://www.sohu.com/a/372580366_594411?scm=1002.46005d.16b016f01a2.PC_ARTICLE_REC_OPT&spm=smpc.content.fd-link.8.1581530279549BBxAukQ 南溪古寨每户人家堂前至今还留存有匈奴人的图腾,他们的房屋墙壁所成夹角是锐角,而不是周边村落常用的直角,这个锐角表达了匈奴民族的骁勇善战,祠堂的梁柱上刻画的是骑射、骑马打仗、牧羊等游牧民族的生活。同时,村里都会说匈奴话,唱《匈奴歌》,跳匈奴舞蹈。 现在,南溪古寨被誉为“最后一个匈奴部落”,被开发成旅游盛地,吸引越来越多人来观摩和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