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张东键 2020-02-13

“难”和“易”,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概念,用于表征事物内部矛盾系的相对复杂程度。矛盾系从何而来?皆因阴阳纠缠,量子纠缠。为什么呢?因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道体不同层次的聚合物,都是因缘际会而生,都是多重阴阳纠缠的结果,而矛盾,就是阴阳纠缠层次和深度的量度。所谓“难”,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复杂,或者说阴阳纠缠程度深,故而化解起来比较困难;所谓“易”,是指事物内部矛盾简单,或者说阴阳纠缠程度浅,故而化解起来比较容易。而对于矛盾系化解的“难”与“易”而言,又是相对而言的,既要看矛盾系本身的复杂程度,也要看矛盾化解者的实力,还要看矛盾解决的策略和时机。对于矛盾化解者而言,矛盾系的化解,带来的是实力的增长和成功的希望。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一)矛盾系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

从宇宙总体来说,宇宙的形成过程,便是作为自然本原的道体不断聚合,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天地万物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如《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最初作为元组分、其小无内的道体,到极微观的低阶聚合物太一(无极)、二(阴阳二气)、三(阴阳二气和阴阳平衡之和气),到各种从微观到宏观的中间态(如量子),然后再到超宏观,然后继续聚合下去。从根本上来说,从低阶的超微观阴阳纠缠,到中低阶的微观量子纠缠,到中阶的宏观矛盾纠缠,是一个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极微观的阴阳纠缠是基础,微观的量子纠缠是初级形态,宏观矛盾纠缠是中级形态,前者是后者的组分,后者是前者的结合态。

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越是接近于道体的低阶聚合物,阴阳纠缠越少越简单,负荷越轻,振动频率越高;越是远离于道体的高阶聚合物,阴阳纠缠越多越复杂,负荷越重,振动频率也就越低。简单聚合物,内部阴阳纠缠的层级越少;复杂聚合物,内部阴阳纠缠的层级越多。

对于特定事物来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际会而生的暂态平衡。在其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经历了“成—住—破—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矛盾系从简单、到复杂、到破坏、进而转移的过程。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一个中医方面的例子,因为中医药文化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秦越人)路过齐国,遇到齐桓侯(田午),齐桓侯的病情,随着每次见面而加深。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桓侯的病,从最初的腠理,到之后的血脉,再到之后的肠胃,最后到骨髓,逐步地加深。这正是矛盾发展演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矛盾,逐步加深,最后积重难返,根本无解。

从根本上来说,矛盾是阴阳纠缠层级的表征,并依据阴阳纠缠的复杂程度,分为若干层级,构成物体本身的矛盾集。这一矛盾集,相当于数学上的加总Σ,有主要矛盾,有次要矛盾,有第三位矛盾,依次类推。物体越复杂,矛盾集也就越复杂。例如,对于非生命体来说,主要矛盾是内部结合力与外部自然力之间的对抗;对于生命体来说,主要矛盾是内部生命力与外部自然力之间的对抗,内部结合力与外部自然力之间的对抗也就退居次要矛盾;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矛盾是良知与欲望之间的对抗,内部生命力与外部自然力之间的矛盾退居次要矛盾,而内部结合力与外部自然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第三位的矛盾。也就是说,事物越复杂,内部矛盾系的层级就越多,矛盾集合体也就越复杂。

换句话说,随着事物的发展演化,矛盾会不断累积,从而形成日益复杂的矛盾体系,这时要想化解矛盾,就变得愈益困难。要想化解愈益复杂的矛盾系,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破解矛盾系之中的层层纠缠。情况严重到一定程度,量变就化为质变,转化成为更高层次的矛盾,也就是“积重难返”。正如前面齐桓侯疾病日益加深的例子所昭示的那样,最初是轻疾,疾重则生病,病重则导致死亡。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二)解铃人——化解者的能级是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

矛盾不会自行解除,反而会愈益加深,因此需要外力来化解,这就需要解铃人。这样,矛盾系,与化解方,便形成力量的对比:化解方的能级越高,矛盾的能级越低,矛盾的化解也就越容易;化解方的能级越低,矛盾的能级越高,矛盾的化解也就越困难,甚至是无法解决的。因此,矛盾能否得以化解,化解难易程度,取决于化解者与矛盾系的能级之对比。

举个例子,用数字说话。设矛盾系的能级为5,化解者的能级决定了矛盾系化解的难易程度:如果化解者的能级只有1,那么矛盾就根本无法解决;如果化解者的能级是5,那么努力之后,矛盾可以勉强解决;如果化解者的能级是10,那么矛盾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化解者的能级,相对于矛盾系的能级越高,矛盾系解决起来也就越容易。

再举个更为直观的例子。一道初中数学题,让小学生解决起来,太难了,以至于根本做不到;让初中生解决起来,努力之后,勉强可以;让高中生乃至大学生解决起来,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说,“难”与“易”,是一对相对概念,取决于化解者和矛盾系二者之间的能级的对比。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提高化解者的能级,使之超过矛盾系的能级,矛盾系便可化解,而超过的越多,矛盾系化解起来也就越容易。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三)化解矛盾——提升化解者能级,洞察规律,抢占先机

一切事物,均包含内部矛盾系。《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说,一切因缘际会而生的事物,都是道体聚合物,时时刻刻处于道体的聚散之中,不过是一种暂态平衡,经历了“成住破空”的生命周期之后,就不复存在,而化为它物,也就成了“空”。在这里,“因”是内因,“缘”是外缘,“因缘际会”是内因与外缘的结合,正如有生命力的种子,遇到了土壤、水、阳光、温度等外部环境条件,才能生根发芽成长,乃至开花结果而生出新的种子,直至死亡,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而万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也就是“成住破空”。“成”,是暂态平衡的形成,内部矛盾系得以建立;“住”,是暂态平衡的保持,也就是内部矛盾系维持不变;“破”,是暂态平衡的额打破,也就是内部矛盾系的转移乃至打破;“空”,是暂态平衡转移为另一种不同的暂态平衡,也就是内部矛盾系转化为另一种矛盾系,而原有矛盾系则不复存在。这就是一切万物的生命周期,矛盾系的产生和转化,则贯穿始终。

人生是一场修炼,正如《西游记》中的石猴孙悟空一样,必须克服无数的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品尝胜利的喜悦。而克服困难,或者说化解矛盾系,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化解者的能级要高于矛盾系的能级;二是化解者要洞察矛盾系的规律,以便循道而行;三是化解工作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而最高境界的化解,是在矛盾尚未形成之前,避免矛盾的产生,也就是“治未病”。

首先来说,化解者的能级问题。矛盾化解者的能级,必然要高于(至少不能低于)矛盾系的能级。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其根本依托,是行事者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投机取巧者,是没有前途的,也是不会长远的。而世人通常受到世俗的蒙蔽,时时刻刻想着投机取巧,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德不配位”,最终必将受到惩罚。所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首先必须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的实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其次来说,要洞察事物矛盾系的规律,以便循道而行,迎刃而解。“解铃还须系铃人”,其背后的含义,是因为系铃人知道事情的症结在哪里。那么,如何才能洞察矛盾系的规律呢?那就要在肉眼之外。炼就一双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乃至道眼。自身洞察力的层次越高,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洞察能力也就越强。那么,如何炼就一双慧眼呢?那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书本中学,在社会中学,在工作中学,要努力学,努力做,知而能行,行而益知,知行合一,终至觉悟,也就拥有了慧眼,拥有了看透一切的本领,也就可以循道而行,无往而不胜了。

再次来说,化解矛盾必须要洞察先机,相机而动,才能事半功倍,切不可用蛮力。《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矛盾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的时候,解决起来是非常容易的,而一旦贻误战机,则将日益复杂,乃至积重难返,甚至到达无法挽回的被动局面,导致事情无法解决。“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要善于洞察先机,然后及时采取行动,化解矛盾于无形。这便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噭”的意义所在了,所谓“所噭”,就是事物发展的归往,也就是发展趋势。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四)事功三要——曰实力,曰规律,曰时机

人生在世,谁不想奋力一搏,开创一番基业,图个青史留名,死而不朽呢?早在春秋时期,古人便提出了“三不朽”,便是这种人生理想的最好体现。据《春秋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穆叔(叔孙豹)在回答范宜子关于“死而不朽”之问时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然后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便是超凡入圣,立功便是建立功业,立言便是著书立说。此后,“三不朽”便成为帝王将相和知识分子共同的不懈追求。

“三不朽”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也就是成就一番事业,觉得人生没有白活,也就相当不错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就事业的艰辛,是无法估量的,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那么,如何能够成绩一番事业呢?从奋斗的过程来说,正确的方向,持续的努力,关键时候挺住,是成功的三个阶段。而从成功的要素来说,第一是具备实力,第二是掌握规律,第三是把握机遇。

首先,具备实力,是成功的根本要素。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成就大功的人,无一例外不是具备足够实力的实力派。所有的成功,绝对不是短短几句心灵鸡汤所能够浇灌出来的。让我们举两个古典小说中的例子。(1)在《封神演义》之中,姜子牙是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关门弟子,必然是具备慧根,否则老师不会收,如果没有水平,后者背后没有老师和师兄弟们的支持,是无法完成封神的重任的;闹海的哪吒,前世是灵珠子,是太乙真人的弟子,元始天尊的徒孙,否则连闹海的资格都没有,即便闹了海,也早就被夜叉给灭了,哪有机会继续存活。(2)《西游记》之中,唐僧西天取经团队的四位成员,都不是白给的,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猪八戒的前生是天蓬元帅,沙僧的前世是玉帝的卷帘大将,而没有背景的天生石猴孙悟空,其成长历程可谓极其艰苦,无论是花果山创业,还是渡海求学,无论是斜月三星洞学道,还是大闹天宫,无论是被压五指山,还是西天取经,都是以实力作为依托,环环相扣,尚且九死一生。由于斜月三星洞的学道,孙悟空成为如来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老祖的弟子,也就成了如来佛祖的徒孙,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西天诸佛的关照,否则大闹天宫的后果,就不仅是压在五指山下这么简单了,也不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护佑和帮助,地仙之祖镇元大仙也断然不肯放低身段与他结拜的。孙悟空的名字,“悟空”,不正是须菩提老祖的专长,“悟空第一”吗?而孙悟空又名“行者”,寓意也是极为明显的,那就是要努力做事,也就是知而能行,行而益知,知行合一,方可悟空。经过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最后得以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正如纳入佛家体制内部,其成功的背后,可谓综合因素的组合,其原因,有天赋异禀,有努力求学,有努力践行,有始终坚守,最根本的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实力,而实力的背后,是知行合一。

其次,掌握规律,方可游刃有余。《阴符经》有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是说,人生在世的一切一切,不过是观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我看来,围绕“道”,有五个步骤,也就是“观—知—行—和—同”,我称之为“大道五阶法”。“观”,是观照自然,以便获得规律;“知”,是掌握规律,以便利用规律去做事;“行”,是利用规律,更好地做事;“和”,是做事的结果,很和谐;“同”,是政通人和,万邦来朝,天下大同。只有洞察了规律,才可以把握先机,循道而行,无往而不胜。而洞察规律的办法,便是“观照”,也就是“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观其妙”,也就是观照自然,以便掌握自然的规律;“观其所噭”,依照规律,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只有掌握了规律,做事才能事半功倍,迎刃而解,游刃有余。

再次,把握时机,才可以事倍功半。任何矛盾的积累,都有个过程,随着矛盾的累积,解决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什么时候出手化解为好呢?当然是洞察先机,在矛盾尚未形成的初期乃至前期,将矛盾扼杀于无形,这才是“无为”的真正含义。正所谓“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做事就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判断事物发展的征兆和趋势,洞察先机,然后采取行动,着手解决。这样,矛盾的能级仍然很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因此,《道德经》有云,“图难于其易,图大于其细”,可以轻松地把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是为“无为”。

据《鹖冠子》记载,魏文侯曾问神医扁鹊(秦越人),扁鹊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回答是大哥,因为大哥治病,“未有形而除之”,也就是“治未病”,这才是真正的神医手段。

魏文侯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而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的大哥,可以“为之于未有”,在人的疾病尚未形成之际,便出手予以化解,也就是“医未病”,这是古之神医的极高境界。但是,世人无知,未必领这个情,因此“名不出于家”。可见,世人都认为的“善”,并非是真正的“善”,而真善则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而背后,故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中医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分支,而道家哲学,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根。或者严格来讲,道家是超越流派的,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基础,而其余的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不过是大道之学的分支而已。作为医家圣手的扁鹊,他说是的话有谦虚的成分,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好的医生是分层次的,至少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能够把已经严重的疾病治好,这是扁鹊所自称的境界;第二是能够从疾病刚刚形成的小毛病入手,把疾病化解,这是扁鹊中兄的境界;第三是通过神情的微妙变化,能够发现疾病的趋势,从而把疾病化解于无形,这是扁鹊大哥的境界。理想中的最高境界,便是知生死,明养生,平时预防,不会生病。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因为治病吃药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交战的过程,就像战争一样,免不了流血牺牲,必然损伤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

治病如此,应急管理更是如此。无论是防病防疫,还是安全生产,最高境界都是预防,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这是需要智慧的。真正的高人,可以提前预防,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或者没有损失,这便是“无为”,但看似“无为”,却是“无不为”。因为看似“无为”,所以没有“功劳”;因为“无不为”,却是积了阴德。要显性的名和利,还是要隐性的真善美,正是人生的终极考验,是需要大智慧和大定力的。

难易相成——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洞察万事背后的规律,循道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