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瘖(一) [病案]吐某,女,30岁。1974年9月27日就诊。患者在六天前因墙倒压在背上, 被人抢救出后,未见其他损伤,唯有发不出声音至今。检查:患者神志清醒,听 觉正常,背部无外伤,无压痛,口腔声带均无恙。患者用手势表示,心中烦乱,急 躁,张口但发不出声音,苔薄黄干,脉弦数。 [治则]安神镇静,调心疏肝,通气解郁。 [取穴]先针刺神门(双),用泻法。提插捻转时并令其发音,患者可发出“啊啊”之 声,有气促欲呼不出之状。随即刺太冲(双),用重泻法。患者即大口吐气,言语 沉畅而治愈。(见《新中医》1975年第2期) [评析]患者为外伤气闷,致暴哑失声,发音在咽喉,与心肝经有关。手少阴心 经“起于胸中……从心系上挟咽”,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贯 隔,布胁肋。循咽喉之后……”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刺之可调心中之气,并镇静 安神,取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以舒达肝经郁结之闭,遵《内经》“病在上,取之 下”,“盛则泻之”之理论,采用泻法,使气通郁结散,暴哑愈而音复。(李祥云) 暴瘖(二) [病案]何某,男,4岁。1979年3月9日入院。三天前高烧、呕吐、便血,继则抽 搐、意识不清,经化验及脑脊液检查,诊为中毒性痢疾并发脑炎。抢救数日 后,症状已愈,只是不会说话,时而烦躁不安。 [治则)清热,通经,开窍。 [取穴]针刺风池(双)、哑门、上廉泉、合谷(双),均强刺激不留针。3次后,精 神好转,已不烦躁;10次后,可简单用语;15次痊愈出院。(见《陕西中医,针灸增刊》 1981年第7期) [评析]本案系痢疾重症,热毒风痰而起,火热上蒸,耗伤阴血。虽热去而余毒未 清,阻塞络窍而失音,偏实症。治用针刺风池,合谷祛风清热,哑门开窍,上廉泉 利咽,仅针15次而愈。(吕志连) 暴瘖(三) [病案]周某,男,36岁。于1974年11月4日在施工中突然失足,从二层楼架上摔 下(约六米高),右侧身体着地,当即送市医院抢救治疗。次日晨起,不能说话,但 听力存在,能以写字答话,即转院治疗。经省三个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嘱其 回原单位休息,对症处理。11月11日来我所诊治。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听觉 正常,痛苦表情,以写字回答问话,无明显异常发现。诊断为暴瘖(喑)症。 [治则]针刺开音。 [取穴]患者平卧,以圆利针刺入左侧涌泉穴二分,用捣针手法,患者立即发出声 音,并说“疼”,但发音低。随又针刺右侧涌泉穴如上法,患者即大声高呼,发音恢 复发正常。(见《新医药学杂志》1976年第4期) [评析]暴瘖症是一种发音障阻的癔病性失音症,精神刺激固为重要因素,但外 伤刺激也不可忽视。查足少阴肾经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涌泉又为该经脉之 井穴,主治喉闭、舌急、失音等症。故捣针涌泉穴,补肾开肺音,获得手到病 除之效。(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