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眼症 [病案]丛某,男,26岁。1978年3月就诊。1977年秋,右眼球外突欲脱出之状,闭 目露睛,瞳孔略散大,眼球光亮无泪,角膜无溃疡,甲状腺未见肿大。病已半年, 多处求医无效。刻诊患者右眼胀痛干涩,视物不清,易疲劳,头晕失眠,腰酸无 力,脉弦细数。 [治则]补肝肾,泻肝火,纳睛归窠。 [取穴]丝竹空、瞳子髎、攒竹、承泣、合谷、光明、肝俞、肾俞,上述各穴 交替取用,以远道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肝俞、肾俞用补法,局部取穴用泻 法,针18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觉眼胀干涩减轻。休息七天后 行第二疗程治疗,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眼部症状亦明显改善。如此前后治 疗共半年,患者愈。以后随访未见复发。(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 [评析]患者为肝肾阴虚,目失所养,眼球失于约束,又因肝火亢盛,伤津生痰,挟 痰上逆,致眼球突外欲脱之状。因肝肾不足,则眼球干涩,不能久视,头晕失眠, 腰酸无力。肝开窍于目,养肝阴泻肝火,肝藏血足,目能所养。正如《审视瑶 函》曰“其精者,乃先后二天所化之精汁,失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于瞳神也, 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取肝俞、肾俞补之以荣目睛,刺光明降火明 目,合谷泄热,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疏通局部经气,泄热除痰火。诸 穴配用,调理气机,补精养血,平肝降火,扶正祛邪,使气血周流,目窠清宁,眼球 自能回纳。(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