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子锅里突乡愁

 齐彦国 2020-02-13

  “不羨朝中做诸侯,只图家中滚突炉”。小时候,每年冬天,父亲常常对着热气腾腾的炉子锅习惯性地哙上这么一句。
父亲对于突炉子是情有独钟,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就是:有条件要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突。
起先烧的是柴炉子,是离家不远的大缸窑倾情打造的。其实也就是用黄泥巴做成坯,晾干后放在土窑里烧制而成,看上去还保留着黄泥的本色。炉子分上下两层,上层炉膛上突出三个垛子,用来架耳锅,炉膛底部有像蜂窝煤一样的许多孔,柴灰通过孔漏到下层,下层还有个炉门,不烧的时候将柴灰由炉门倒出。父亲为了突炉子,每年砍柴时节都得准备几担棍子柴。
 这种炉子烧起来烟特别大,烟熏火燎的让人够呛。烧柴炉子的时代日月是艰难困苦的,那年月真是难得父亲有这样的雅兴。其实炉子里突的也就是烂萝卜或者烂腌菜。做饭时将烂萝卜或者烂咸菜在灶台上的耳锅里烧好,放几根柴棍子在锅洞里点燃,将烧着的棍子柴放到炉膛里,架上耳锅,怎么看也不能算是具有风雅味的突炉子。
到了冬天,腌毁了的萝卜,既没有刚腌时的脆,也没有烂熟了的那种怪怪的香,无论是蒸是炒都吃不出可口的味道,但放到炉子锅里一突,突到萝卜汤结了一层脾,鲜味便出来了,萝卜也就有吃头了。
吃腻了烂萝卜,再突烂咸菜。烂萝卜菜突豆渣是那年月舌尖上的一道美味。直到今年,见到一位多年不曾见面的表姐,她还念念不忘当年在我家吃的烂菜突豆渣给她带来的美味和快乐。
柴炉子淘汰以后流行了碳炉子。父亲更加喜欢上突炉子。或许这才有红泥小火炉的意味。无论是烧萝卜,还是炒青菜,做好了以后父亲都喜欢放到炉子锅里突着吃。但是烧炉子的炭却很少买,都是自家熄的。父亲每年都准备足够的硬柴,冬闲时打米面,熬糖,蒸粑等烧上硬柴方便省事。锅门口有一口破井罐坛专门用来熄炭的。烧码柴时不让它充分燃烧,烧到没有火舌时取出放到井罐坛里,盖上盖子,熄灭成炭,这种碳虽不比栗碳火力旺,但用来突炉子,烧火盆还是挺好的。主要是自产自销,自得其乐。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喜欢文人味的红泥小火炉,这或许是受他小叔的影响。小爷爷在他自己年青的时代算得上是个文化人,浮山中学毕业,开过猪肉案,办过私熟,当过保长……。父亲跟他读过几年书,冬日里特别喜欢听他突着炉子喝酒时吟诗哙文,谈三国,讲故事……。
从前,有位秀才,仕途不顺,穷困潦倒。一年过年的时候,秀才家里一点长眼睛的菜都拿不出来。秀才无奈之下厚着脸皮去屠户家想赊点猪肉。屠户不在家,猪肉也卖完了,案上只剩下半边猪头。屠户妻子同情秀才,将半边猪头赊给了他。
屠户收帐回家以后不见猪头,便问其妻。得知是被秀才赊走以后,责怪妻子说:“你把猪头赊给他,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呢?你还指望他能还帐啦,就他那样是读书当官的料吗?随即扭头便奔秀才家去了。
秀才的妻子将猪头洗净,放到锅里炆得半生半熟。屠户进门了,也不说话,循着香气,揭开锅盖,拎起猪头,扭身就走。
秀才无奈,仰天长叹:“人情似纸张张薄呀!”其妻接着说:“世事如棋局局新,新年新气象!看好你哟!”
秀才穷得没法,只得去村外的堰沟里涸泽而渔,弄点小鱼小虾回家做年夜饭。
大年夜,秀才就着炉子突着一锅鲜汤,自得其乐地哙文道:“金筷捞金虾,”没等秀才吟出下句。旁边有个声音接着道:“状元出你家”。秀才大惊,屋内就他夫妻二人,这声音分明不是出自妻子之口,到底从何而来呢?难道真是遇上神仙?赶紧接下去说道:“我家缺少状元地。”神仙告诉他道:“此地便是五金花。”

秀才夫妇听后不得其解,这五金花地到底在哪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秀才妻子知道了答案。原来他们家在山脚边有块地,这地种别的也不行,年年只能种棉花,奇就奇在这块地每年不多不少正好产五斤棉花。
秀才老父去世多年一直未能黄金归府,秀才乘此良机,选好时日,将老父葬于此地。从此秀才逢试必中,大考之年荣登榜首,平步青云。
当年,小爷爷突着炉子锅,一边喝酒,一边把这个故事讲给父亲听。后来,父亲也是在突着炉子锅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并且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做人也当自强不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坚信天无绝人之路,都不要磨灭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

2013年的冬天,临近父亲的生日,正是炉子锅带给冬天温暖的时节,父亲在电话中说胃部不适,对再好的炉子锅都没了兴趣。经医院检查竟是晚期,手术后发现己是无能为力了。第二年农历五月初一,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流年似水,流走的都成为了过往,唯有思念也似流水源远流长。又是一年冬至时节,炉子锅里突丰年的时候,透过炉子锅升腾的热气,往事一一如烟,怀念一一永远。
冬至,该去父亲的坟上敬柱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