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刘某,男,17岁。 1982年7月25日就诊。自述1980年6月3日上学途中感 觉上唇发痒,继则出现肿胀,数日后肿势渐增,不痛不热,有膨胀发硬感,上唇肿 胀呈圆瘤形,高出鼻尖,皮肤颜色无改变,触及有韧感,胃纳欠佳,夜寐不安,二便 如常,舌尖红、苔白,脉濡数。经某院皮肤科诊断为上唇血管神经性水肿,曾 服用强的松、扑尔敏、维生素c及疏风清热、除湿消肿之中药无效。 [治则]健脾除湿。 [方药]苍术12克,薏苡仁30克,厚朴9克,陈皮10克,猪苓9克,茯苓30克,泽泻30 克,白术10克,木通6克,滑石20克,黄柏6克,甘草3克。服6剂药,唇肿消减大半, 但口干多饮,小便量多,故上方茯苓改用12克,泽泻改用9克,加生黄芪20克,大 枣6克,续服10剂,病愈。再用健脾丸善后,随访三个月来见复发。(见《山东中医 杂志》1986年第1期) [评析]《丹溪心法》有唇肿乃脾胃湿热所致,治宜清热利湿,用薏苡仁加黄柏 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肌肉,其荣在 唇,阳明经脉络于唇,上唇挟口属手阳明经,下屑挟口属足阳明经。今患者病 起于夏令湿盛之季,外感风湿之邪,中伤于唇,唇肿为标,脾虚湿盛为本,故用疏 风清热,除湿消肿之剂不效,改用健脾除湿之法,方选胃苓汤加减治疗,重用茯 苓,泽泻,增其健脾渗湿之力,故病能速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