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衄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病案]鲍某,男,55岁。 1981年2月14日初诊。近一月来,左侧耳内出血,点滴 

渗出,血色鲜红不紫,耳内不痛不痒,伴有头晕,腰酸,手心灼热,曾服清热消炎药 

未效。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舌淡红、少苔,两尺脉数有力。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母10克,黄柏10克,龟版20克,生地10克,熟地20克,怀牛膝10克,丹皮 

10克,仙鹤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侧柏炭10克,泽泻10克。3剂药后 

耳中出血减少,每日仅出血二三次。又宗原方继服3剂,尽剂后耳中出血已止, 

头晕、腰酸亦轻。停药观察一周,未见出血。半年后髓访,耳衄未发。(见《黑 

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4期) 

[评析]耳衄,为临床罕见之证。此病乃属肾阴不足,虚火上冲所致。肾主水,开 

窍于耳,若肾水亏虚,相火旺盛,血为热迫,而见耳中出血。唐容川云:“血从耳 

出者,……相火旺,挟肝气上逆,及小肠相火内动,因得挟血妄行。”《类证治 

裁》谓:“血出耳窍,属肝肾二经,……若常有滴血,不肿痛,尺中沉数,多属肾经 

阴虚火升,用六味丸加味。”本案治疗采用滋阴凉血之法,方选知柏地黄汤加 

减,使水足火消,热不伤耳部血络,故耳衄止。(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