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盲(一) [病案]李某,男,60岁。1979年10月5日初诊。五天前有眼黑花乱飞,视物不清, 曾进服西药,非但无效,病反加剧。现已失明,睁眼无力,食少心悸气短,神疲乏 力,面色萎黄。检查:右眼视力仅为光感,内眼晶体稍混,检查瞳孔对光反应消 失,诊断为玻璃体积血。舌淡、苔少,脉细微弱。 [治则]健脾补血,养心止血。 [方药]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熟地10克,酸枣 仁10克,远志10克,陈皮1.0克,地榆炭15克,茜草炭15克,仙鹤草15克,甘草6克, 服5剂症情大减,能看清人的面目。检查:视力0.1,眼底能看见视神经乳头和部 分血管轮廓。原方又服5剂,视力上升为0.5眼底黄斑区能看见轮廓,玻璃体内 有无数块物状飘动。故上方倍黄芪、白术加升麻10克,服5剂,眼底结构已能 看清,视力上升为1.0。上方去炭类药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服10 剂,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为1.2,病愈。以后随访未见复发。(见《新中 医》1982年第10期) [评析]玻璃体积血所致暴盲,如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遭致终生失明,非 同小可。眼为脏腑气血之结晶,心脾气虚,无以统血摄血所致病变。今患者用 归脾汤加减健脾益气,补血止血,宁心安神,后期又加用当归、川芎、丹参养 血活血化瘀,促进瘀血吸收,而达病愈之目的。(李祥云) 暴盲(二) [病案]郑某,女,15岁。1980午7月4日就诊。患者于1980年3月27日突然双目 失明,3月29日在某医院眼科确诊为“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合并脱髓鞘”。入院治 疗三月余。疗效不佳。症见患者面色苍黄浮肿,精神萎靡,双眼困疼,视物不 清。左侧偏头痛,伴左半身麻木感,舌淡少苔,脉濡或滑。检查视力:右0.2,左 0.1,双侧瞳孔对光反应差。诊为暴盲。 [治则]理气止痛,消炎明目,补气升阳。 [方药]蔓荆子10克,炙甘草6克,升麻5克,白芷10克,柴胡6克,防风6克,黄芪10 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桔梗12克,菟丝 子12克,酒军3克,归身15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服4剂后,诸症减轻,原方 去白蒺藜,加草决明12克,焦谷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再服5剂后,患者气色 好转,面部浮肿减轻,左半身麻木感消失,食欲正常。视力:右0.4,左0.2。以 上方稍出入后,又连服9剂,视物清亮,视力又有上升,但视久则双眼仍有发困和 微痛感,舌正常,脉微弦。改用活血理气。明目,消炎止痛:当归12克,川芎10 克,炒生地20克,炒赤芍1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槟榔6克,木贼10克,桔梗12 克,青皮12克,远志12克,白蒺藜20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神曲10克,女 贞子10克,楮实子10克,酒军3克,竹叶芯为引。上方加减连服24剂后,患者面 色红润,西医检查,双视力1.2,视乳头稍苍白。恐视神经萎缩,嘱原方续服20余 剂,以资巩固。(见《山西医药杂志》1982年第1期) [评析]本案为脾胃蕴热,气机不调,肝郁不舒引起的“暴盲”。治当理气止痛、消 炎明目,但患者脾胃虚弱,故当调理脾胃,补气升阳。为防滋腻品粘滞呆胃,而 去党参、白术,加蔓荆子、防风,以清头目之风热,用枸杞子、菟丝子、女贞 子、白蒺藜以滋阴明目,加盐知母,黄柏以引经入肾,泻肝肾之火;桔梗载药 上行,使上药上达,下药下行,以各达病所。最后以活血理气止痛、消炎明目 而收功。(黄宣能) 暴盲(三) [病案]陈某,男,24岁。1973年5月就诊。半月前因饮酒醉眠,醒后眼珠胀痛,视 物模糊,次日失明。经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治疗半月无效。头额胀痛,转眼时 剧,泛恶便燥。检查:双眼仅有光感,瞳孔极度散大,白腈黄浊,面垢,舌红紫、苔 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利湿热,兼通瘀阻。 [方药]葛花20克,茵陈15克,黑山栀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灯芯10克,车前 子10克,蚤休10克,泽泻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白蔻仁5 克,陈皮5克。5剂后,胀痛减轻,胸畅呕止,视力双眼指数改善。原方去藿香、 佩兰、白蔻仁,继服15剂,视力为0.06,予黄连3克,黑山栀10克,茵陈15克,元参 15克,葛根10克,生地10克,金线吊白米15克,苡仁10克,蚤休10克。服15剂后, 视力为0.1,瞳孔较前缩小,双光反应恢复。头痛,睛胀,胸闷,舌红苔薄黄,脉弦 数细,宜补血生精兼清余邪,改四物五子丸为汤剂: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 5克,当归15克,五味子5克,菟丝子10克,桑椹了15克,女贞子15克,苡仁15克,丹 参15克,石斛15克,夜明砂10克。20剂后,再略增减续服三个月,兼服六味地黄 丸10瓶,视力恢复(左1.5,右1.2)。随访七年未复发。(见《湖南医药杂志》1981年 第2期) [评析]本例为洒毒上攻清窍,湿热瘀阻所致。初用葛花解醒汤清湿热,解酒毒, 化湿浊,降心火,继以四物五子丸养气血,补肝肾,兼清余邪。因肝肾同源、肝 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精可化血,肝肾得养,精血充足,上注于目,故使视力逐 渐恢复至正常。(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