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脊柱骨折合并下肢麻痹 [病案]刘某,女,36岁。1962年4月10日入院。四天前从1丈余高空跌下,臀部 着地,当时昏倒,不省人事。入院时,腰部疼痛,腹部胀满,下肢麻木,会阴及肛门 部滞胀不舒,大便四日未解,小搜频数量少,纳差。检查:肠鸣音减弱,有轻度尿 潴留;2~3腰椎棘突轻度后凸,压痛明显;6~7胸椎及骶椎亦有压痛,脐平以 下痛觉及温觉迟钝,右下肢自大腿至足趾感觉丧失,左下肢知觉及运动能力减 弱,足趾活动尚可,但不能自行抬起。x线攝片复查:第7胸椎及2~3腰椎压缩 性骨折,椎休压缩超过一半,骶椎亦有骨折线。诊断为多发性脊柱骨折合并下 肢麻痹。 [治则]活血散瘀,通络止痛。 [方药]综合治疗,1.正骨手法,采用“拔伸捺正”法。捺正后仰卧木板床,外贴伤 膏药(胸、腰、骶椎各1张),并在其腰垫以棉垫,使脊柱保持伸展位。2.内服散 瘀定痛,承气导滞。搜剔通络之品。以脊背续骨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当归 尾9克,生赤芍9克,地鳖虫9克,桃仁9克,炒丹参4.5克,炙甲片4.5克,乳香4.5克, 没药4.5克,地龙12克,红花3克,生甘草3克,生大黄6克,延胡索6克。另服,通伤 丸(参三七150克,六轴子15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红花150克,儿茶150 克,当归40克,血竭60克,自然铜6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晚服3克。药后 三天,诸症未见好转,大便秘结。原方生大黄加至15克,加元明粉12克(2次冲 服),腹部热敷,并用50%甘油10毫升灌肠;3.针刺天枢、足三里、臀中、阳 凌泉等穴,间日1次。一周后,腰痛好转,大便间日而行,小便不畅,下肢麻木未 除。治以散瘀定痛、搜剔通络:当归尾9克,生赤芍9克,桃仁9克,香附9克,地鳖 虫9克,生甘草3克,红花3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柴胡4.5克,穿山甲4.5克,炒 丹参6克。另服:通伤丸、二龙丸(天龙,地龙各等分,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 日各服2克。针刺足三里、关阳、肾俞、臀中、阳陵泉等穴,每隔二日针1 次。二十天后,腰痛减轻,麻木好转,小便淋漓。会诊认为,伤后络脉痹阻,中虚 气馁,膀胱气化失宣。以塞因塞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2克,党参9克,赤 芍9克,桃仁泥9克,地鳖虫9克,当归尾9克,酯炒柴胡4.5克,乳香4.5克,没药4.5 克,桔梗3克,升麻3克,生甘草3克,红花3克。其他处理同上。四十天后上述诸 症大有好转。停服汤药,内服二龙丸、万伤丸(参三七90克,丹参240克,川断 240克,桑寄生240克,杜仲240克,香附240克,延胡索240克,木瓜240克,秦艽 240克,狗脊240克,骨碎补24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米仁150克,补骨脂 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2克,怀牛膝12克,木香12克,地鳖虫15克,自然铜45 克,川芎60克,当归300克,芜活90克,硃砂9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早晚 各服3克。针刺取穴同上。三个月后,局部疼痛轻微,左下肢知觉恢复正常,右 下肢感觉仍迟钝,但能自行转侧活动。服药及治法同上,并嘱腰背肌锻炼及局 部按摩。四个月后已能下床活动,腰部无明显压痛。内服健步虎潜丸、二龙 丸,继续腰背肌锻炼。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已能做一些家务工作。(见《上海 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6期) [评析]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上分三个阶段:第一,治疗骨折的同时,处理合 并症,用散瘀定痛、理气活血、承气导滞、搜剔通络,配合局部热敷和针刺, 第二,以壮筋续骨,舒筋活血,结合局部按摩;第三,以功能锻炼腰背肌为主,配 合养血柔筋、强壮筋骨之品而收功。(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