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灾荒时,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2-13

其实,范仲淹的这个做法和股市里的坐庄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做法相同而目的不同。股市里的庄家坐庄是为了拉升股价,在股价低迷的时候大量买进股票,然后高抛获利,范仲淹则是为了杭州城的百姓,先通过行政上的手段,利用政府的现有资金大量买进市场上的大米抬高价格,吸引大量的米商进场,造成供应大幅增加,这个时候又不计成本地抛售之前买进的大米,造成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压住了当时杭州城的米价,让灾民渡过了灾荒。

▲范仲淹的做法与股市坐庄一样,只是目的不同

股市里的庄家坐庄是为了赚钱,而范仲淹不是为了赚钱做的这个事情,两者目的不同,只是手段相同而已。

范仲淹治理灾区的经过,充分利用了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其实这个过程很多史书都说了,基本就是范仲淹在杭州任职的时候遇到了灾荒,很多百姓没有吃的,当地的大米也涨到了每斗120文。面对这种情况,范仲淹很聪明,他没有用行政的手段去压低粮食价格,因为这样做是无效的。

为什么无效呢?举个例子吧,津巴布韦的通胀大家应该知道吧,发行货币的面额已经到了一个天文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我也不想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数数看。

▲津巴布韦货币

通胀严重的时候,当地商店卖的商品价格非常贵,政府为了控制物价强行命令商家压低价格,这个政策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是价格压低之后,商家不卖了。为什么呢?因为商家卖了就亏本,与其亏本,还不如不做生意。如此一来市场本来还有一点供应量,结果就造成了“有价无市”的局面,商品价格是压下来了,但是没有商家供应商品。

其实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商品少了,而这种商品大家都要买,如大米这样的,每天都要吃,大米数量有限,所以大米价格就上涨。如果范仲淹强行命令商家降低价格,那么价格是会下去,但是商家也不会供应大米,因为卖了大米他就亏了。不压低价格的话,虽然大米贵,但市场总还是有供应的。压低了价格,虽然大米会便宜,但是市场上也不会有大米的供应。

所以范仲淹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情的本质,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呢?就是利用政府现有的资金在市场上大量买进大米,这样就造成了市场大米价格飙涨,从120文一升涨到了180文一升。

在大米价格上涨之后,周边的商家听说杭州的米价到了180文一升,便纷纷跑到杭州来销售大米。因为赚钱,因为利润,所以商家自然会趋之若鹜。等到杭州大米供应充足的时候,范仲淹便大量抛售之前购进的大米,并且是不计成本地抛售。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一下子出现了巨量的供应,杭州大米的价格便瞬间跌落,最终把大米价格稳定在了100文一升的水平,如此一来杭州的百姓就有了饭吃,灾情也得到了缓解。

这种做法虽好,但在古代不会常现

这种做法确实非常好,能够稳定米价,使当地老百姓得到实惠。但是这种做法在古代也不可能常现,因为要做到压低米价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关键是执行这个政策的人必须是一位道德高尚,且一心为民的人。

要知道在古代基本还是贪官居多,如果执政这个政策的人是个贪官,那么只会让老百姓受更多的苦。贪官完全可以在市场价格为120文一升的情况下大量买进,炒到180文一升的时候禁止外地商家进入杭州,由此就会造成杭州的米价不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低吸高抛。

也就是说,如果执行这个政策的人道德有问题,那么老百姓只会更苦。

比如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曾经任用过一位贪官掌管市易司,市易司是做什么的呢?就是在市场上物品价格平稳的时候购进市场上的物品,如果市场上物品价格出现大幅上升,则抛售之前购进的物品以平稳物价。

▲王安石用了太多的贪官,以至于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所以市易司设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位贪官掌管市易司后,强行购入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商品,连针线、水果都不放过,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他在购入商品的时候给的价格非常低,比市场价格还要低很多,搞得市场上的商家基本全部亏损倒闭。在市场价格上涨的时候做起了几乎所有的生意,物价也被他抬的非常高。以至于一个政府部门做起了杂货摊、水果摊、夜市一类的生意。本来是为了老百姓的一个好政策,结果变成了恶政。

所以,范仲淹的做法,也只有范仲淹这样的人去做,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只是他这样的人,在古代社会中实在是太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