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斑性狼疮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病案]刘某,女,27岁。1981年10月28日初诊。半年前开始发热,增高至40℃, 

持续38℃左右。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呈鱼鳞状脱销。上胸及背部出现粟粒样 

的脓疱疮,疼痛微痒,融合成片而溃烂,并伴有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纳差,全 

身浮肿,小便量少,闭经等症,曾在省级医院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心律不 

齐,尿检:蛋白(+++),红细胞(+++),并在血中查到红斑狼疮细胞。确诊为“系统 

性红斑狼疮”,服西药治疗后,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证见面部蝶形红斑,胸 

背部有绿豆大小的脓疱疮,伴发热,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纳差,全身浮肿,小 

便量少,经闭不行,舌质红、苔厚微黄,脉沉细数。 

[治则]益气滋阴,健脾行水,清热解毒,活血除风。 

[方药]人参6克,白木耳3克(另炖,分多次服),泽泻20克,车前草20克,白术15克, 

鱼腥草30克,秦艽10克,乌梢蛇9克,凌霄花30克,玫瑰花15克,白茅根30克,蚕壳 

4克,玉米须适量。服药3剂后,浮肿有减。原方又进10剂,发热、浮肿、心 

悸、失眠大有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略有增损,继服30剂后,心电图、尿常规 

均转正常,面部红斑和胸背部脓疱渐消,食欲增进,月经来潮。后停用人参、 

白木耳,仍按原方治疗,病情又复恶化;加人参、白木耳、症状又逐渐好转。 

服药半月后复诊,面部红斑消退,胸背部脓疱疮结痂痊愈。1992年3月1日再 

次查血,未发现红斑狼疮细胞,自述情况良好。 

[病案2]王某,女,23岁,未婚。1980年元月15日初诊。一年前面部开始出现小 

片状红斑,后逐渐融合增大,并伴有全身及手指关节疼痛,右肋下痛。经医院 

检查,右肋下肝大3厘米。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28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 

验25单位,保肝治疗无效。于1979年4月开始低烧,持续38℃左右。后经医学 

院附院检查,血内发现红斑狼疮细胞,确诊为“盘状红斑性狼疮”,经激素治疗稍 

有好转,6月份又出现腰疼,全身浮肿等症。查血沉:70毫米/小时;尿检:蛋 

白(++),红细胞21~26个/高倍镜;血检:血中非蛋白氮59毫克%;CO2结合 

力34.5容积%,诊为红斑性儿狼疮肾炎肾变期。经用大量激素治疗,效果不 

佳。证见面部红斑呈盘状,全身骨节酸疼,低热,右肋下疼痛,腰酸疼,全身浮肿, 

经闭一年,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数。 

[治则]以滋阴补肾、健脾利水为主,理气解郁、活血除风为辅。 

[方药]人参6克,白木耳3克(另炖分服),生黄芪30克,茯苓15克,汉防己12克,泽 

泻3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冬花皮30克,鱼腥草30克,秦艽10克,乌梢蛇10 

克,凌霄花20克,玫瑰花15克,白茅根30克,蚕壳4个,玉米须适量。上方服10剂 

后,浮肿、肝区疼大减。上方加炮山甲9克,鳖甲9克,海金砂20克,金钱草20克, 

川朴9克。服多剂后,随证稍加减,共服120剂。至1980年4月下旬基本痊愈, 

经多次查血,均未发现红斑狼疮细胞。一年后随访,亦未复发。(见《河南中医》 

1983年第3期) 

[评析]红斑性狼疮是西医病名,是一种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 

疗法。中医对此病无固定病名,历代文献中亦很少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 

与“红蝴蝶”、“口晒疮”、“鬼脸疮”等病类似。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人 

体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滞或邪毒内侵脏腑,蚀 

于筋骨所致。治疗上常以益气阴、补肝肾,养心安神、健脾行水,清热解毒、 

疏肝利气等治则加减化裁随证施治,以调整恢复人体阴阳气血之平街,从而达 

到“阴平阳秘”之目的。此两例患者均有气阴不足,脾肾两亏,气滞血淤之象。 

故方用人参、白木耳补气益阴,补而不燥,益而不腻,扶正祛邪;黄芪、白术 

益气健脾;枸杞子滋补肝肾,金钱草,汉防己、泽泻、玉米须、鱼腥草、蚕 

壳、茅根等清热解毒利湿;凌霄花、玫瑰花疏肝利气,活血化瘀;秦艽、乌 

梢蛇凉血除风,合而共奏益气阴、补肝肾、健脾行水、清热除风之效,使机体 

正复邪却,脾健水行,热退风除而达安康。经过临床观察,单用中药治疗,效果 

满意。(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