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备 | 你的羽绒服,到底是欧标还是美标?

 Zhangjun2016 2020-02-13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保暖性的重要指标。图片来源:downduvet.co.uk



在关于羽绒的各种市场宣传中,总能听到这样的言论:“同一数值,欧盟标准蓬松度高”或者“欧标7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的800”。

可是,欧盟采用的公制单位,美国采用的英制单位,基本单位都不同,蓬松度换算真的是简单粗暴的差50吗?

在购买羽绒制品时,人们普遍会在意蓬松度指标:

蓬松度(Fill Power)是衡量羽绒产品的厚度或蓬松程度的单位,与羽绒的隔热值粗略相关。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因此隔热性能就越好。(信息来源:IDFL.com)

蓬松度(Fill Power)是衡量羽绒产品的厚度或蓬松程度的单位,与羽绒的隔热值粗略相关。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因此隔热性能就越好。(信息来源:IDFL.com)

正是因为蓬松度关系着保暖效果,数值高低成为商业宣传中重要而敏感的因素,在深受美国市场影响的中国户外市场,山友接触美国蓬松度标准较多,因此较为陌生的“欧标”悄然成为一种更蓬松保暖标准的代言。

同时,在长期以来的商品简介中,蓬松度的描述默认采用美标,也没有单位介绍,当山友购买一款欧洲厂商的羽绒制品时,很容易将其蓬松度标示认定为“欧标”。

蓬松度是很多山友购买羽绒制品时的决策要点,受到商业宣传的影响,目前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误解:

  • 误解1:同一数值,欧盟标准蓬松度高于美标。

误解1:同一数值,欧盟标准蓬松度高于美标。

  • 误解2:欧标7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的800以上。

误解2:欧标7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的800以上。

  • 误解3:欧标蓬松度也是500,600,700,800这样的数值标号。

误解3:欧标蓬松度也是500,600,700,800这样的数值标号。

网上关于蓬松度欧标美标的一些讨论。

所以,欧标和美标这两种蓬松度标准到底如何换算?真如宣传所言“相差约50”?欧标会高达700,800吗?

欧标美标真实换算

其实蓬松度的换算并不困难,国际羽绒羽毛实验室(IDFL)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实验室,也是最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从其提供的蓬松度换算表上,可以轻松的计算美标与欧标。

首先,美标蓬松度是大家所熟悉的标准,也是中国市场流通的户外羽绒产品通常采取的标准,根据换算表:

  • 美标50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84(或充盈量273)

  • 美标65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09(或充盈量355)

美标50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84(或充盈量273)

美标65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09(或充盈量355)

  • 美标70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17(或充盈量382)

  • 即使是美标800蓬松度,也只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34(或充盈量437)。

美标700蓬松度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17(或充盈量382)

即使是美标800蓬松度,也只相当于欧标蓬松度134(或充盈量437)。

注:欧标2指的是“充盈量”。

同样,使用欧盟最常用的蓬松度单位(mm/20g)与美标进行换算也可以得出:

  • 欧标10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596

  • 欧标12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716

  • 欧标1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894

  • 而欧标250则是美标天文数字1491

欧标10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596

欧标12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716

欧标1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894

而欧标250则是美标天文数字1491

注:欧标2指的是“充盈量”。

如果一款羽绒产品欧标蓬松度大于150,那么相应的美标蓬松度将会大于894。可见,相对于美标来说,欧标150已经是其适用极限,因为对应的美标900蓬松度的羽绒已经相当罕见。

由此,所谓“欧标美标相差50”的说法不攻自破。

蓬松度数值为何欧美具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必须从测试标准说起。

蓬松度数值差异原因

蓬松度数值差异原因有单位差异,衡量方式,检验程序三种。在这几种差异原因中,单位是差异产生的源泉,而欧美蓬松度测试方法中规定了不同的单位。

对蓬松度的测试目前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主导的“美标蓬松度”测试方法;一类是欧盟为代表的蓬松度测试方法:

  • 美国:蓬松度测试指定质量样品是一英制盎司(取28.4g),测量值的表达方式是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

  • 欧盟:根据EN12130标准,欧盟有两个数值都可以衡量羽绒蓬松状况:

1)蓬松度(Fill Power):预设压力下,指定质量样品(20g)在规定大小圆筒内体积高度(mm)。

2)充盈量(Filling Volume):指定质量样品在规定大小圆筒内的体积(cm⊃3;/g )

(信息来源:IDFL.com)

  • 美国:蓬松度测试指定质量样品是一英制盎司(取28.4g),测量值的表达方式是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

美国:蓬松度测试指定质量样品是一英制盎司(取28.4g),测量值的表达方式是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

  • 欧盟:根据EN12130标准,欧盟有两个数值都可以衡量羽绒蓬松状况:

欧盟:根据EN12130标准,欧盟有两个数值都可以衡量羽绒蓬松状况:

1)蓬松度(Fill Power):预设压力下,指定质量样品(20g)在规定大小圆筒内体积高度(mm)。

2)充盈量(Filling Volume):指定质量样品在规定大小圆筒内的体积(cm⊃3;/g )

(信息来源:IDFL.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标准里,蓬松度和充盈量两种指标都可以描述羽绒蓬松状况,目前所谓的欧标指的是蓬松度(Fill Power)。

从上述标准可知,美国是采用英制单位,欧盟则是采用公制单位,两者之间存在天然差异。

单位差异——单位是欧标美标之间最大的差异,在测试样品质量上,美标采用的是英制盎司(取28.4g),旧欧盟标准是30g,新欧盟标准采用20g,也就是说在同样测试情况下,美国标准样品更多。

盎司与公克的换算。图片来源:metric-conversions.org

除了单位以外,在欧美采用的不同的衡量方式下,蓬松度数值差异是必然的。

衡量方式——衡量方式是指由羽绒体积大小还是体积高度来衡量蓬松度。美国标准采用的测量值表达方式是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也就是蓬松后的羽绒所占的体积;而欧盟则是利用羽绒蓬松后的高度(mm)进行衡量。

美标测量圆筒的刻度值单位为立方英寸每盎司(in⊃3;/oz)。图片来源:DOWNLITE Bedding上传的《How Is Fill Power Measured?》

检验程序——欧美不同的检验程序也会带来两种标准的差异。欧盟和美国在蓬松度检测步骤上基本相同。

蓬松度检测步骤示意图。

虽然基本步骤相似,但是测试用羽绒会经过水洗,大概保有11%含水量,因此羽绒的干燥还原处理会带来数值差别:

  • 美国测试程序中,羽绒的干燥是采用顶部烘干机在测试用圆筒中进行搅拌烘干,直到测试日期。

美国测试程序中,羽绒的干燥是采用顶部烘干机在测试用圆筒中进行搅拌烘干,直到测试日期。

  • 欧盟则会采用滚动烘干还原法(Tumble Dry)测试前48小时进行一次集中喷气旋转烘干,然后室温下静置48小时直到测试日期。

欧盟则会采用滚动烘干还原法(Tumble Dry)测试前48小时进行一次集中喷气旋转烘干,然后室温下静置48小时直到测试日期。

同时,欧盟和美国使用的测试圆筒直径不同,美国采用的是 241mm,欧盟采用的是284mm。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数值误差。

因此,当描述蓬松度时,如果不带上标准来源和具体单位便容易陷入误区。掌握换算公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蓬松度换算公式

欧美蓬松度数值之间的换算并不是“大概差50”这种经验化的表达,而是采用数学模型下的换算系数,国际羽绒羽毛实验室(IDFL)提供了不同蓬松度标准之间的换算公式。

在这些蓬松度标准中,由于欧盟标准,日本标准与国际羽绒实验室标准差异并不大,因此主要针对的是美标换算。

按照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常见美标蓬松度所对应的欧标:

  • 美标550(in⊃3;/oz) x 0.017=9.35(cm/20g)=欧标 93.5(mm/20g)

  • 美标650(in⊃3;/oz) x 0.017=11.05(cm/20g)=欧标 110.5(mm/20g)

  • 美标750(in⊃3;/oz)x 0.017=12.75(cm/20g)=欧标 127.5(mm/20g)

美标550(in⊃3;/oz) x 0.017=9.35(cm/20g)=欧标 93.5(mm/20g)

美标650(in⊃3;/oz) x 0.017=11.05(cm/20g)=欧标 110.5(mm/20g)

美标750(in⊃3;/oz)x 0.017=12.75(cm/20g)=欧标 127.5(mm/20g)

  • 美标800(in⊃3;/oz)x 0.017=13.60(cm/20g)=欧标 136(mm/20g)

美标800(in⊃3;/oz)x 0.017=13.60(cm/20g)=欧标 136(mm/20g)

由此可见,美标换算到欧标需要乘以系数0.017,两者的数值差异并非“大约50”。美标数值范围在200到900。欧标数值范围在50到250。

为何美标更普遍?

无论欧洲还是美国厂商,美标蓬松度数值直观上更大,更能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天然优势。正是因为这种数值差异,不同的户外厂商在不同的市场会采用相应的对策,比如2009年春天,土拨鼠(Marmot)决定销往欧洲市场的羽绒制品采用欧标衡量蓬松度;2010年,Rab则将美标蓬松度用在了运往北美市场的产品。

美标数值较大,具有天然优势。

中国户外市场与美国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利用美标进行产品宣传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当采用美国蓬松度标示的欧洲品牌流入中国时,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这是“欧标”的误解。

结论

综合上文,关于“欧标”和“美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今天所见的大于150的蓬松度都是采用的“美标”,即使该品牌是欧洲品牌。

2)欧标与美标两者不存在同一数值比较的意义。因为如果一款羽绒产品欧标蓬松度大于150,那么相应的美标蓬松度将会大于894。相对于美标而言,欧标150已经是其适用极限。

3)欧标美标相差绝非50,”欧标750蓬松度相当于美标的800“是错误说法。

因为欧标美标之间是按照系数换算,根据换算公式:

  • 欧标750(mm/20g)=75(cm/20g)÷0.017=美标 4411.76(in⊃3;/oz)(系不可能存在的天文数字)

欧标750(mm/20g)=75(cm/20g)÷0.017=美标 4411.76(in⊃3;/oz)(系不可能存在的天文数字)

  • 美标800(in⊃3;/oz)x 0.017=13.60(cm/20g)=欧标 136(mm/20g)

美标800(in⊃3;/oz)x 0.017=13.60(cm/20g)=欧标 136(mm/20g)

4)类似500,600,700,800这样的数值标号均为美标,单位为(in⊃3;/oz)。因为欧标蓬松度有意义的数值范围是 50(mm/20g)到250(mm/20g)。

5)欧标与美标的数值差异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差别,仅仅是单位系统和测量方式的差异,两者都能衡量羽绒的蓬松状况,蓬松度依然是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