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引进红薯第一人,养活大半个中国!

 壹芯 2020-02-13

甘薯(红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很普通的一种食物,不曾想这小小的甘薯在古代可救了不少人 中国人口在清朝时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粮食的产量增加了。根据《采录闵侯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名叫陈振龙的人从外国偷回一根藤苗,便是红薯苗。

来自美洲的红薯

红薯原产于美洲,被哥伦布带到了西班牙,随后献给了女王, 现在我们无从得知女王初次见到这个新作物时的惊奇表情,但我们知道,到了16世纪初,薯已经普遍种植于西班牙各地。

16世纪中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发展,西班牙水手把这个易种植、味甘美的作物带到了亚洲——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 。明代万历(1573一1620年),华侨陈振龙在菲律宾经商时发现红薯,他不由大为心动。

引进甘薯第一人

陈振龙 是福建人,他在早年间参加科举不中,后来选择弃儒经商,并且跟随商人一起去菲律宾经商(当时称为吕宋),陈振龙到达菲律宾后,发现当地甘薯遍野,并且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极强,无论生熟都可以吃,于是陈振龙学习了甘薯的种植方法,还买了一些藤苗。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人统治,当时西班牙人命令禁止甘薯出口,违令者死。陈振龙想到自己家乡常年有人挨饿,心中有些难过,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躲过了搜查,最终渡海将甘薯藤带回到福州。

回到家乡之后一切如他预想的那样展开,首先他在自家的地旁边开始试种,看能否在家乡存活 经过试种后他惊喜地发现收成非常不错,于是向当地的巡抚金学曾上书推荐这种新的作物。而此时也恰逢当地遇到荒年,粮食收成非常惨淡,所以在第二年巡抚就传令种植这种新作物,解决了乡民缺粮少食的问题。陈振龙的后代又将这种作物带到全国各地,使它成为了遍生国内的一个重要的物种。福建人为了纪念陈振龙的功德,建了'先薯祠'和'先薯亭'。

小红薯立大功

红薯传到中国以后,可是立了大功了。小麦亩产两三百斤,水稻四五百斤,可这红薯上千斤、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一下子就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在没有引进红薯之前,中国的人口一直很难突破6000万。自从红薯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口开始突破一亿人,后来到红薯广泛种植的清代甚至达到3亿-4亿人。相传,乾隆非常喜爱吃红薯,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两块,还治好了他的便秘。

清朝开始,红薯成为寻常百姓日常食物,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分,更是小民救饥度荒的救命之物。不少人回忆,在1959-1961年三年饥荒,多亏了红薯保命。

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常年红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4.2%,近年来我国红薯产业一直以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年均总产量超过1亿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