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的症状分类

 qsa789 2020-02-13
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类:
1,颈型颈椎病
(1)反复落枕,此型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颈项强直,运动受限为主,
(2)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上臂麻胀,上背部肌肉劳损时疼痛可向颈部扩散,出现头和后枕部不适或头部胀痛。
(3)颈部肌肉痉挛,压痛,触之肌肉条索状,块状或结节状,压痛明显。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多见于3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2)患者有颈肩臂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纯痛或灼痛,重者阵发性剧痛,影响工作和睡眠,部分患者可并发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症状,上肢和前臂多出现酸沉软弱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失落现象,手指和前臂多岀现麻木和疼痛。
(3)部分患者颈椎Ⅹ线侧位片可显示患者椎体移位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有骨质增生。
(4)定位诊断
①第四第五颈椎间盘病拿,压迫第五神经根,疼痛麻木从颈肩放射到腕部而不到手指。
②第五第六颈椎间盘病变,压迫第六神经根(即挠神经),疼痛麻木从颈肩放射到拇指,食指使其功能下降。
③第六和第七椎间盘病变,压迫第七颈神经根,疼痛麻木从颈肩放射到食指中指(即正中神经)感觉功能下降。
④颈7至第一胸椎间盘病变压迫第八颈神经(尺神经),颈肩部麻木疼痛放射到无名指和小指,功能下降。
3,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①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后支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②脊髓型颈椎病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其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腿打软或易拌倒,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继而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有烧灼感,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容易坠落,甚则四肢瘫痪,尿潴留或失禁,卧床不起,患者常有头颈部疼痛,半边脸发热岀汗等异常现象。
③Ⅹ线片检查可见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增生。
4,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①常由于头颈部体位改变引起胘晕,恶心,头痛或视为减退,耳鸣,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忽方忽低),如长时间供血不足可岀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伤的症状,如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振颤等复杂的中枢症状。
②X线片检查颈椎正位片及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处有骨赘形成,并向侧方变尖。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
①五官症状:眼球胀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睑无力,眼前冒金星,飞蚊症,眼球眼睑下垂,眼干涩,瞳孔缩小,鼻咽不适,鼻塞,或有异味感,或有耳鸣,耳聋,听为下降,或咽喉不适,有异物感,暖气,牙疼等。
②头面部症状:头痛,偏头疼,头沉眩晕,枕颈后部疼痛胀麻,面部发烧,充血,麻木。
③血管运动障碍,血管痉挛症状如肢体发凉,发绀,发麻,疼痛,水肿,及皮温降低,血管扩张症状如指端发红,烧灼感,疼痛肿胀。
④神经营养及汗腺功能障碍等,皮肤发绀,发凉,干燥,变薄,多汗,少汗,毛发过多或干枯脱落,指甲干燥无光泽等。
⑤心血管症状:心悸,心烦,易怒,心律失常,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心动过速,过缓,血压异常,恶心,暖气,胃脘不适,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大小便失禁等。
⑥颈部症状:活动受限,有摩擦音,触诊有压痛,肌肉痉挛,棘突横突有偏移等等。
6,食管压迫性颈椎病:由于椎体前缘鸟嘴样骨刺,刺激食管的后礕,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呕吐,恶心,异物感,疑似食道癌!
7,混合性颈椎病,指的是2种或几种颈椎病都具备的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就不复述了。
治疗:有多种多样,可根据你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以下技术适当选择应,用一种,二种,或多种综合应用都可以,下面介绍几种我常用的:
1,筋骨通络保健法(移毒法)取穴:主穴,大椎,上边取两点,下边取一点,双倒风池,手指麻木不灵活的取肩井,天宗,手臂疼痛的取曲池或手三里。每穴(点)2一3厘米內点刺20针左右拔罐20分钟,取罐贴移毒膏,固定,2天后取下涂清热利湿消肿膏,7天一次。效果非常好。
2,穴位埋线法,取穴百会,大椎,风池,太阳,肩髃,曲池,可随症加减穴位,颈部也可用华佗夹脊穴。20天一疗程。
3,穴位注射疗法:基本同埋线法,药物可以用川芎嗪注射液,天麻注射激,VB1VB12加曲安奈德。也可以用枝川注射液等每周一次配合手法轿正。
4,外敷药泥法:以大椎穴为主,上下刺血拔罐外敷药泥一小时,再贴颈椎貼黑膏药,可加天宗穴,每周一次,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5,电针疗法,取颈部夹脊穴,左右各三穴,接三路输岀,连续波,每次半小时,7天一疗程。配合针百会,太阳,风池,肩井,天宗,手三针。
中药治疗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鹿角片12g鹿角胶12g淫羊藿30g生地25g熟地25g肉苁蓉12g骨碎补15g桂枝10g赤芍15g白芍60g木瓜15g川芎20g葛根60g羌活10g姜黄20g麻黄10g杜仲15g茯苓10g泽泻10g,水煎服服,每日一剂,7天一疗程。
主要功能:强筋骨,补肝肾,活血化瘀,利湿消肿。
二,脊髓型颈椎病伴瘫痪:全蝎15g蜈蚣3条地龙20g土虫12g葛根30g勾滕15g狗脊12g鸡血藤20g川芎12g丹参15g伸筋草15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6g党参15g冰片Q5g白芍20g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剂。
功能主治,添精补髓,强筋壮骨,补肝肾,通经活络,祛邪扶正,主用于中枢性脊髓性颈椎病。
三,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增生引起的各型颈椎病及胸椎,腰椎,骶椎,膝关节增生引起的各种疼痛病变)
白芍木瓜汤:白芍60g木瓜25g鸡血藤30g甘草15g水煎服,为便于记忆编成顺口留:白木鸡血威灵仙,甘草颈椎葛根添,胸椎增生加狗脊,腰下杜仲怀牛膝。
本方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1,颈椎增生加葛根30g
2,胸椎增生加狗脊20g
3,腰椎增生加杜仲20g
4,膝关节增生加怀牛膝20g跟骨增生加独活15g
5,头痛加细辛,蔓荆子。
6颈项沉重加羌活。
7,上肢痛重姜黄,海风滕。
8,下肢痛重加杜仲,追地风。
9,腰膝冷痛加附子,肉桂,淫羊藿。
10,肢体麻木加桂枝,桑枝,地龙,路路通。
11,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阿胶。
12,阴虚加桑寄生,枸杞子,熟地。
13,阳虚加淫羊藿,补骨脂,川断。
14,风盛者加防风,五加皮,湿重加苍术,秦艽。
15,血瘀加丹参,三七,红花,元胡。
16,病久者加土虫,全蝎,蜈蚣,白花蛇。
17,高血压加天麻,勾滕,山楂。
18,伴腹泻者加白术,山药,茯苓。
19,胸背痛加瓜蒌,薤白。
20,失眠者加枣仁,远志。
骨质增生及处方解释:骨质增生症属中医学痹症范畴,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导致肝肾阴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虚致骨质增生,痹阻不通,气血瘀滞。
方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血,木瓜能温通肌肉之湿滞,威灵仙散风祛湿,通经止痛,甘草益气调合诸药,合用后能养血活血,舒筋活络,散风祛湿,通络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白芍有抑制中枢神经疼痛和脊髓反射孤兴奋的作用,威灵仙有软化骨刺的作用,故此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1,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腿疼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将其归属于“腰疼,腰腿疼”范畴。
2,病理病因:
本病可因急性损伤和积累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及周围骨与软组织的小错位,产生粘连,瘢痕,挛缩,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腿痛。
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椎间盘变性,劳累过度,闪挫跌仆损伤经脉,而使腰部腿部气血运行不利,气滞血瘀,络脉阻寒所致。
3,临床表现与定位诊断
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会产生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或腰5骶1椎间隙,压迫了腰5或骶1神经,故主要表现在坐骨神经痛症状,向下肢放射。
(1)腰4,腰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岀现腰背痛,骶髂部痛,向下放射至大腿和小腿的后外侧疼痛。小腿外侧或包括拇指足背的麻木,偶尔有足下垂,膝反射。
(2)腰5,骶1椎间盘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迫,出现腰背痛,骶髂部痛,向下放射致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根部,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三足趾的足背麻木。
(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一般在腰4或腰5骶1之间,压迫马尾神经,出现腰背痛,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阴区麻木,膀胱及直肠括约肌无或麻木。
治疗!
1,筋骨通络保健膏(移毒疗法)取穴以督脉痛点为主,取三点,相应痛侧腿的膀胱经取三点,臀部可跨三针或秩边穴或环跳穴,承扶,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顺着疼痛神经走行适当选穴,每周一次,点刺要重,出血要多。
2,针灸疗法:取穴:腰部取华佗夹脊穴每侧三针,跨三针,用长针,深刺针感传至足部出针,下肢根据痛感神经走行适当选穴。每天一次,一周为一疗程,可配合手三针,足三针,臀痛穴。
3,穴位埋线法:腰二侧膀胱经每侧取三穴向脊椎方进针了厘米左右随推线随撤针,封闭针孔,跨三针要深埋,20天一次,般1一2次可愈。
4,穴位注射疗法:取穴同埋线法,每穴注射枝川注射液10毫升,每周注射一次,7周一疗程。
5,还有很多办法可以综合利用,比方说考电,电针,外敷药泥,新型艾灸仪(扶阳透灸)霸王艾等。
6,中药治疗,很多中医大夫常用的方是独活寄生汤加减,哈尔宾中医药大学副属医院把她镇院之宝!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夕人参草,冷风顽痹能屈伸。
独活10g寄生20g秦艽1Og防风10g细辛6g当归10g川芎15g白药10g生地20g杜仲20g牛夕10g人参6g茯苓10g甘草10g
加减:下肢麻木疼痛加天麻,白附子,桑技。
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己,以米仁,泽兰,泽泻。
疼痛刺痛加三七,乳香,没药。
畏寒,肢冷加二乌,干姜
日久严重者加全蝎,地龙,蜈蚣。水煎服,日一剂,十天一疗程。
腰脱散(百分之九十可愈)后期服用巩固疗效
组方:制马前子150g一上鳖虫400g牛夕300g全蝎150g黄芪500g鹿角霜400g僵蚕150g乳香200g没药200g龟板30g牡蛎300g骨碎补500g共研未装胶囊每次6粒,日三次,黄酒送服或淡盐水,一个月一疗程。
S,远症状对应取穴,
膝关节上楼痛,在腰二,三椎处痛点。
膝关节下楼痛,在腰椎三,四椎处找痛点。
腿的外侧痛,在腰的四,五椎处找痛点。
用移毒疗法治疗,一次见效。
中风,半身不遂
古代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涏,都归属于“中风"范畴,对他的发病原因及其机理各持己见,争议很大,唐,宋以前侧重于外风。从金,元时期侧重于内风,而刘何间主张“心火暴甚”李东恒主张“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张景岳主张“内伤积损”“內经”所主“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王清任则认为中风“实因气亏”,当然中风并非只因气亏,治疗还必活血化瘀,方可奏效。所以我们用的主方是:
通脉舒络逐瘀汤:黄芪50g当归15g白芍15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20g川芎10g丹皮10g桂枝10g茯苓10g地龙10g丹参20g生山楂15g牛夕10g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本方由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和仲景之的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而来,本方广泛适用于面瘫,面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高血压,冠心病等。经多年临床应用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因本病主要是气滞血瘀而致,方中黄芪为君药,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瘀散络通。所以用黄芪重量补气,健脾益肺,益气通络,配合诸药活血,其气行,补气活血之功更甚,辅以当归,白芍,生地补血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经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走而不守,即能上头目,又可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脉。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行滞之力更强,二者相得关上彰,共司臣职。地龙咸寒,走窜。入络剔邪,媳风止痉。牛夕味苦重于甘,功破之力甚强,不但可以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补。丹参功似“四物”善活血凉血,益血养心,祛瘀生新,安神定志。桂技则可温经行瘀,消肿之力个亦佳,故可独领使命,该方能补能收,能上能下,并寒温之品并施,以防辛温走窜之品伤及阴血。共奏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之功。
加减:
1,气虚加党参,山药。
2,神志不清加石菖蒲,远志。
3,口眼歪斜加全蝎,蜈蚣抽搐加僵蚕,蝉衣。
4,头晕眼花加菊花,蔓荆子,草决明。
5,失眠加枣仁,女贞子,旱连草。
6,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者加胆南星,石菖蒲,郁金。
7,血压高加龙骨,牡蛎,磁石。
8,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火麻仁。
9,呕吐排竹叶,姜半夏。
10,肝火上升,烦躁不安加龙胆草,栀子。
按语:方中山楂运用颇有新意,值得玩味,盖中风患者多肠厚脂高,本品既可薄肠又可化脂,且能活血,还能防黄芪壅补之弊,一药四功确为善用药者。
华佗神方搜风散:全蝎30g蜈蚣20条炮山甲30g地龙30g水蛭30g乌梢蛇30g共研未每次3g日二次。,
针灸疗法,主要用靳氏三针治中风偏瘫
一,颞三针,
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是职1针,在颞1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2针,向后旁并1寸为颞3针。
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1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回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是大脑中央前,后圆之间的范围,所以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具有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媳风,泻肝清肝,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
同时还可以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疼,面神经麻痹日久不愈,耳聋,耳鸣,和肢体感觉异常者。
针法:垂直沿皮向下平刺1一1.5寸,针灸加以电针,不分正副极。
二,四神聪
1,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
2,解说:“四神聪”是十分聪明的意思,前后两穴在督脉上是前顶穴和后顶穴,主调督脉之一身阳气,左右两穴是膀胱经上,相当于通天穴和络却穴之间,在大脑的投影区,主治一些智力低下,神志障碍,头疼头晕,中风偏瘫和五官疾病。
3,针法:四穴匀沿皮向外刺1一1.5寸,强刺激,不用电。
三,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手三针”主要是用治疗上肢运动障碍,臂部瘫痪,或者是感觉障碍,肌肉关节的疾病,按常规针,可加电针。
四,足三针:
定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解说:“足三针”的三个穴位,在下肢的上,中,下三部各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是厥阴肝经。三穴合用主要用来治疗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肉萎缩,小儿脑瘫等。
3,针法:按常规取穴,可行透针,三阴交透悬钟,太冲透勇泉,加电针。
五,舌三针:
1,定位:以拇指横纹压位下颌往后推压,指下就是舌1针(也就是上廉泉穴)舌1左右旁开0.8寸为舌2针舌3针,配合舌体上面点刺放血,7天一次。
解说:上廉泉穴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之处,该穴的深处正当舌体根部,与舌体运动有密切关系,故应深刺,左右同取,主治儿童脑病所致的语言障碍,中风所致的舌强语塞,流口水,吞咽困难。
3,针法:“舌三针”应该向上直刺,直达舌下,成人1一1.5寸。
六,肩三针:
定位:肩1针在肩峰下凹陷中,在肩1针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寸处,也就是肩关节前,后凹陷处为肩2针,肩3针。
2,针法:用1.5寸针,垂直刺入,留针30分钟,可加电针。
七,面瘫针,
1,定位:医风,地苍与颊车互通,阳白,四白,太阳。
2,解说:“面瘫针”主要用来治疗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而中枢性面瘫也可选用地苍,医风通电。
3,针法:地苍与颊车穴相对面刺,平行嘴角,医风向舌根方向,太阳可垂直刺1寸左右,阳白,四白向下平刺1寸。
八,脑三针:
1,定位,脑户,左右脑空
2,解说:“脑三针”住于脑后小脑的范围,针传统腧穴中在头部带脑字的穴位只有三个,脑户,两旁的脑空穴左右各一,即脑2,3穴,主要调理脑部疾病引起的共济失调,脑瘫,弱智或眼底病。
九,脂三针
1,定位: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同时可以开四关,双合谷,双太冲。祛湿排毒。
2,解说:现代医学中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从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来看,多属于中医痰瘀阻滞,所以首选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足少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以达到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目的,内关穴是八脉交穴之一,通过阴维脉并与之合于心,脑。胃具有宽胸理气和胃之作用,临床上以这3个穴位作为主穴组方治疗心脑疾病患者,血脂下降,病症也改善得非常快。
3,针法,以“导气同精”针法,不加电针。
十,坐骨三针:
1,定位:跨三针的第一针,坐骨点,委中,昆仑。
2,解说:坐骨点,是靳老的经验穴,在臀沟横纹尽头外一掌宽处,是坐骨神经经过处。
3,以上三穴皆垂直刺入提扎得气为主。
十一,股三针:
1,定位:箕门,伏兔,风市。
2,解说,中风后中遗症患者下肢瘫痪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活动无力,抬高和迈步艰难,下肢的运动主要是由上段带动下段,也就是以股四头肌群带动下肢的抬高和迈步,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箕门,伏兔,风市三穴分别处于上述肌群,从经络学来说三穴分别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解除痉挛之作用。
3,针法:均以1.5寸毫针,于血海穴上6寸,缝匠肌内侧缘取箕门穴,髌骨外上缘上6寸取伏兔穴,和风市穴以平补平泻法,不加电针,留针半小时。
十二,耳三针,
1,定位:听宫,听会,完骨
2,针法:1.5寸毫针,平补平泻。
十三,其它取穴,肾虚踝肿取解溪,太溪透昆仑,足内翻取申脉,足三翻取照海,手指握物无力取八邪四缝,抬上臂困难取中诸,后溪,手三里。
失眠:印堂,和上星穴中间为失眠穴,可加四神聪,神门,三阴交。
石学敏醒脑开窍穴治中风
主穴:内关(心包经穴),人中(督脉穴)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穴)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穴)尺泽(手太阴肺经穴)
配穴:吞咽困难加风池,医风,完骨。手指握固不开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并发症:
1,便秘针水道,(足阳明胃经天枢穴下3寸)
2,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穴,曲骨,关元。
3,共济失调针天府,哑门,颈夹脊,
4,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
5,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治疗时间:每日针2次,10天一疗程,连针三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