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 [病案]胡某,男,61岁。1981年4月9日入院,患者开始因发热,右上腹疼痛,压痛 明显,血白分增加,所以一度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先后用 氯霉素、氢化考的松、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强的松等,后鉴于 右上腹疼痛和压痛改善,又无黄疸,而血白分反而上升至21.4×109~27.9×10 9/L(21400~27900/立方毫米),中性90~92%,肝上界抬高,肝区叩击痛,右胸 腔积液,B型超声波:肝右叶顶部及尾部均分别有75×95毫米、58×45毫米的 实质性暗区,其光点强弱不均匀。诊断为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先给服银 花、连翘、蒲公英、黄芩、大青叶、野菊花、大黄、柴胡等汤剂。治疗五 天后,体温正常。右上腹疼痛稍轻减,除继服上述中药外,并递减及停用强的 松及有关抗生素后,虽体温正常,血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胸腔积液消失,但经B型 及A型超声波检查,肝脓肿依然存在。于1981年5月18日起专以中药治疗。 患者动辄气短,手足心热,纳差,口干引饮,乏力,舌光红,脉细弦。 [治则]益气育阴,清热解毒。 [方药]太子参10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柴胡10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川 楝子10克,赤芍10克,龙胆草10克,炙鸡内金10克,川石斛12克,黄芩15克,败酱 草30克,冬瓜子30克,生甘草3克。药后手足心热,纳差,口干渐好转,舌苔转薄 白、质红,示气阴两虚改善,但肝脓肿未见明显缩小。仍以益气育阴、托毒外 出;生黄芪12克,生地15克,败酱草15克,北沙参10克,桃仁10克,连翘10克,野 菊花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生米仁30克,冬瓜子30 克,甘草3克。上方出入调治二十天,B型超声波检查:肝脓肿已见缩小,自觉症 状明显改善,唯多食后胃胀,苔薄白腻,脉细弦。乃转为益气健脾,排脓消痛,化 瘀软坚:参党10克,茯苓10克,黄芪10克,桃仁10克,路路通10克,炮山甲10克, 炒白术30克,冬瓜子30克,生米仁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生牡蛎30克,炙 鳖甲12克,甘草3克。继上方出入,至1981年10月3日B型超声波检查,肝脓肿 全部消失,前后共治疗半年而告痊愈。(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9期) [评析]本病属中医的“肝痈”。开始时虽按西医辨病而用抗生素及中医清热解 毒剂,其体温、腹痛等症状有所改善,但肝脓肿未得缩小,后按中医辨证施治 后,采用扶正祛邪,托毒外出,兼以化瘀软坚之法而收功。(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