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食症 [病案]王某,男,12岁。 1974年10月30日就诊。三个月前被人用拳猛击后头 部,以后经常头痛眩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近半月来粒米不进,终日呻吟卧床 不起,靠喝糖水维持生命,经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无效。体检及化验均未见异 常。今第二次住院。见患者为慢性消耗性病容,面色苍黄,嗜睡,言语含糊不 清,四肢不能屈仲,触之冰冷。舌润无苔,脉沉细。诊断为“癔病性拒食症”。 [治则]健补脾胃,升提益气。 [方药]先针刺四缝(刺出粘液甚多),继内服中药:人参15克,白术15克,生黄芪 30克,白芍15克,黄连5克,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柴胡15克,陈皮15克,茯苓30 克,泽泻10克,生姜3片,防风5克,羌活5克,大枣7枚。服中药2剂即能少量进食, 进食之物焙糊为末,加红糖服下。针刺除四缝外,另加梁门、大巨、大椎、承 山、身柱、中脘等,如此治疗二周,食量多,自己能走路,面浮肿口腔糜烂。改 服下述中药调理之:生石膏4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焦山楂30克,焦麦芽30 克,焦六曲30克,鸡内金10克,佩兰叶10克。又服药二周,精神转佳,食量增加, 行走坐卧一切恢复正常,仅大便溏泻一日2~3次。故停服中药,仅用针刺,取 穴为足三里、中脘、止泻穴。以后随访。一切如常。(见《广西中医药》1983年 第5期) [评析]患者拒食,病已缠绵三月余,病得已奄奄一息,参照脉症,辨证为“脾胃阳 衰”。先针刺四缝,放出粘液,促进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并内服中药。初始用 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调理治之,以挽救将绝之胃阳,并抑制弥漫之胃阴,恢 复胃的阴阳平衡,再配合饮食调理,将所进之主食焙糊,加红糖服下补脾和胃, 如此调治使病愈。在调治过程中因食量多,口腔糜烂,此为食积胃热,故后改 方用白虎汤加味治之,仍配合针刺治疗,胃热泻,脾阳振,脾胃功能恢复,使奇病 治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