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刘某,女,28岁。1973年3月10日诊。于1971年6月因流产后半月性交, 次日自觉精神疲倦,头晕乏力,继而小腹胀痛,食欲大减,形寒,口渴饮冷,逐渐午 后潮热,骨蒸,盗汗,全身不适等。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服中西药数月无效而 出院。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微黄少津,脉两尺洪大。 [治则]益气除蒸,佐以活血祛瘀。 [方药]黄芪12克,五加皮9克,沙参9克,玉竹参15克,茜草3克,折骨丹12克,地骨 皮15克,隔山香12克,龙骨12克,伸筋12克,乌药9克,摇竹消9克,岗梅15克,白茯 苓30克。嘱禁食辛辣、酸物,忌性交。3剂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形寒、骨蒸 潮热已消失。上方去摇竹消、茯苓、加黄精30克。连服6剂,诸症消失,一切 正常,嘱忌性交三月。追访一年,健康如常。(见《湖南医药杂志》1977年第1期) [评析]月交症俗称月宫痨,系产后身体尚未恢复,男女交欢而得。其症常可表 现为精神倦怠,小腹胀痛,形寒肢冷,经闭,骨蒸潮热,口渴喜冷饮,纳不佳,面浮, 消瘦,自汗或盗汗等,一般以益气清热兼以活血之法可获痊愈。(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