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妙人编辑部小新 难得一遇的场面,《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低头念稿七分钟上热搜了。但凡看到那段直播的观众,恐怕都要由衷的竖个大拇指,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这是一篇加急稿。 首先,康辉不久前展示过《新闻联播》正常的稿子,一行九个字,字体非常大,而且前面有提词器,正常情况下他们是看前面而不是低头。 其次,以李梓萌念出的字数和翻页的频率,明显可以看出那不是一行九个字那种,而是普通大小的字,满满好几页。这篇稿件,极有可能是刚刚到手,没有时间放到提词器上,时间紧,又是直播,李梓萌只好直接念。 七分钟,面带微笑一气呵成不卡壳,重音处理得当,偶尔还抬头突出一下重点句子。这样的业务能力,真的让人拍巴掌。 网友看得心惊,有人说:“我好担心她抬头再低头找不到刚才念到哪了啊”,也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说:“给我一篇稿让我提前熟悉半小时,也不能读这么好。” 要不说呢,央视主持的人的业务能力不是一般的强。之前,因为几次口误李梓萌还上过《主持人口误集锦》。她把中央电视台,说成中央dan视台。还有那句“今天是劳动节,祝各位劳动姐节日快乐”。 因为央视说错字要扣钱的,网友戏称李梓萌是“贷款上班”。这绝对是玩笑,因为如果央视有一个贷款上班的名额,那谁也抢不过韩乔生老师。 如果按照朱丹口误一次上一次热搜的频率,当年的韩乔生应该天天上热搜。比如“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主持人金龟子曾在节目上爆料,有一次韩乔生下了节目去跟他们吐槽,“四千八啊,我免费去给人家帮忙,扣了我四千八。”倒贴钱主持,除了韩乔生真的没别人了。现在央视错一个字200块钱,当年还是50块钱。可以算一算,韩乔生错了多少。 其实像李梓萌这种七分钟长口播,并不是《新闻联播》第一次。她的前辈李修平有一次经典的16分钟口播。同样一气呵成,一字不错。 危难时刻显身手,央视的主持人关键时刻绝对不掉链子。同样值得表扬的,还有董卿和倪萍。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零点倒计时前,现场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董卿救场发挥。 当董卿开始大方自如地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董卿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给观众深深鞠了两躬,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诸多排比句即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赏心悦耳的”感谢”。学播音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因为董卿这一段救场被称为“金色三分钟”,载入到播音主持专业教材,真的教科书级别。 董卿遇到了算数不好的导播,而倪萍遭遇了不靠谱的工作人员。而且不是平常舞台,而是春晚。那是1991年,倪萍首次主持春晚。 有一段是要求让她读四封电报,倪萍多年后回忆,当年她拿到的时候立刻起冷汗,因为手里不是四封电报,而是四张白纸。 但是,她没有让任何人看出她的慌乱。而是继续面带微笑,开始了现编。 “这是一封来自南沙群岛的电报,电文是这样的:我们是驻守在南沙群岛的官兵,虽然北京首都远隔万里……” 什么是水平?同样的情况给到普通人,我们可能会随机说一个地址,随便编几句没什么意义的话。但是倪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虽然是现编,但是她用几秒钟就选定了南沙群岛的驻兵。 词句优美,临危不乱,一鸣惊人。凭借这次救场,开启了接下来12年的春晚主持之路。 每个职业,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个职业的佼佼者,都不是随便随便获得成功。三百六十行的精英,各个值得点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