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寥斋 2020-02-13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讨厌中医和京剧,也骂过梅兰芳。在日本学的是外科手术,朱安生病他坚持要去德国医院。虽然他的医术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就像他的老师章太炎爱乱给人开药方。

可鲁迅又脱胎于旧文化,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日本时周氏兄弟与钱玄同,马叙伦一众人等受教于章太炎,听文字训诂之学,他的旧学根底很深。所以,鲁迅日后可以写出《中国小说史略》一类囊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典籍。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这样的矛盾体现在那个时代很多接受西方教育的传统文人身上,如此,鲁迅也就写出了一本叫《故事新编》的小说集。在今天的人看来,这部小说集似乎打破了人们对鲁迅的固有印象,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而作为《故事新编》第一篇的《补天》,在整部小说中是举足轻重的。

01突出“人”的主体性

古今中外取材传统故事的小说很多,博尔赫斯《阿斯特里昂的家》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全书》,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取材于《马可波罗行记》,芥川龙之介《竹林中》取材于《今昔物语》。在中国作家中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改编自唐传奇,汪曾祺有《聊斋新义》等等。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古典文化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它们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历久弥新。

鲁迅创作《故事新编》目的是“立人”。此处“立人”并非儒家所谓:“己欲立而立人”之意,恰恰相反,他要做的是把个体生命在整个社会中解救出来,使之独立。

在两千年的宗法制谱系下,个人总是依附于家族乃至社会存在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天地君亲师的三纲五常,不独把政治与道德融为一体,甚至把政治提升到神学的高度,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巫术文化。君不见,“儒”原本就是主持祭祀的巫师之意。

到了二十世纪传统的宗法制失去了政治根基,民主与个人主义进入中国。巴金在《家》中借觉慧之口表达当时新青年的诉求:“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无疑,鲁迅,郭沫若,徐志摩都是其中的代表。

《故事新编》中之所以大多是以神话改编的故事,究其原因无非是要颠覆人物的神性,赋予他们人的光辉。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笔下袒胸露乳的圣母一样,鲁迅笔下的女神也处处凡人的天性。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补天》中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从来没有这样无聊过”,似乎造人只是她打发时间的一项娱乐项目。女娲不再伟大无私,兢兢业业,人类不过是她的无心之作。所以当她看到远远近近都布满了她双手所造的“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之后,就很诧异,也很喜欢。这种诧异说明了人类是独立于女娲的存在,女娲也并未视人类为自己的孩子,她只是如工匠一般,不懈地完成自己的作品。鲁迅在“五四”时期有篇文章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就猛烈抨击过父母本位的伦理观念,他所倡导的是人本主义。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有一天,女娲一边开心地笑一边捏泥人,盘古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呐”,女娲说 “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虽是段子,却无意中道破了新文化运动产生一百年后,我国取得丰厚的民主成果,再也没有人对女娲敬而远之了。

02女性解放的呐喊

《补天》完成于1922年11月,原来的题目叫《不周山》,最初收入1923年出版的鲁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是《呐喊》最后一篇压卷之作。

关于女娲造人,宋代编辑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引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huan)人也。”四十几个字,概括了流传到汉代的一则神话传说,内容很简单。

关于补天,也是汉代才编辑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lao)尘埃归焉”。

“女娲造人”的主角本身就是女性,在上古时代是母系社会,这是与后世最大的不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地之神都是女性,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是众神之母,是宙斯的祖母,她生下了天空乌拉诺斯、海洋蓬托斯和山脉乌瑞亚,相对于女娲有过之而无不及。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1914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在中国上演,引起轰动。此后此书被当做恋爱圣经,成了青年男女私奔的启蒙读物,众多女性受到新思想的洗礼,勇敢的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1920年刘半农在英国留学期间作《教我如何不想她》白话诗,首次使用“她”来表示女性,受到广泛赞誉。女性的地位前所未有的提高,第一次成了一个独立的“人”,女性独立蔚然成风。

《补天》就是蒙昧中的一声呐喊,石破天惊。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鲁迅笔下的女娲形象很粗犷,膀阔腰圆,孔武有力:“伊想着,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天打一个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这与传统中国士人阶级的审美观大不相同,女娲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病弱娇女,而是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她有撼动天地的能力,更有改天换地的勇气。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及至补天,女娲倾一人之力收拾共工留下的残局,她炼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都缝合了,这时女娲疲累至极。女娲补天是不忍生灵涂炭吗?不是,她同样是出于无聊。在这里有一处隐喻,如果天指男性,那补天的女娲则是拯救男性于水火的重要伙伴。

03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鲁迅写作的一大主题就是对国民性的批判,1925年他正式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补天》的时间轴从造人开始到汉武帝终,从蛮荒直写到开化,手笔极大。

女娲所造之人并非完美,她看到自己用藤条甩出来的泥人,心生厌恶,觉得他们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再后来后来人类竟然学会用树叶蔽体,还发展出一套极其复杂的文化,令女娲很是惊讶。

这像极了《圣经》里描述夏娃偷食禁果的情景。在伊甸园里偷食禁果后,亚当夏娃耳聪目明,有了智慧,生了羞耻心。可这也是人类原罪的开始,上帝一气之下便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有类似的观点,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此话何解?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为何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还不是当时社会礼崩乐坏,乱臣贼子当道,他才要为匡正天下奔走呼号。

可儒家讲究等级秩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圣人,君子,愚人,小人。如此,那些大人君子便有了文过饰非的遮羞布,打着道德文章的幌子做着蝇营苟且的勾当。胡适也说:“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鲁迅在《补天》中说得很清楚,他写道:“人心不古,康回实有豕心,觑天位,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实祐德,我师攻战无敌,殛康回于不周之山。”

这是颛顼讨伐共工的祷词,意思是他们是奉上天的旨意讨伐共工,为自己正名。等到战争四起,便尸横遍野,生灵涂炭。最可笑的是,人类竟然因女娲没有衣服遮蔽身体,批评她:“失德篾礼败度,禽兽行,国有常刑,惟禁!”

《补天》:鲁迅笔下不一样的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

到底人类制定的法律算不算天下唯一的真理呢,女娲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只是重复着“人心不古”四个字。

鲁迅通过《补天》表达了想要塑造新国民的思想诉求,只有破旧才能立新。所以他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极尽讽刺,在结尾他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中国的希望在儿童与少年身上。

鲁迅写《补天》时41岁,1930年《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就把《不周山》单独抽了出来。直到六年之后,也就是鲁迅逝世的1936年,由他本人编入他在后来的十三年里陆续完成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成了《故事新编》打头第一篇,题目也由《不周山》改为《补天》。

只是改了题目,正文并无变动,但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花了大半篇幅,反复说到他当初创作《不周山》、后来又改名《补天》并且加以重新编辑的经过,足见他对这篇小说的重视。这篇小说可以说是鲁迅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