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孙子,朱瞻基如何应对困境?

 脑洞趣味历史 2020-02-13

靖难之役,是朱棣的转折点,他成功通过武力完成了从燕王到皇帝的角色转换。

在这场以夺权为目的发起的政变中,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和三儿子朱高煦,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当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击败时,朱高煦及时带军赶来,扭转了败局,朱棣拍着他的背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

“世子多疾”这句颇为玄妙的话,点燃了朱高煦内心隐藏的野心,他第一次意识到:我是有机会当皇帝的!

朱棣继位后,册封太子时,虽然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向他推举朱高煦为太子,朱棣却从品行的角度考量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明史·朱高煦传》: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

至于朱高煦,则被朱棣册封为“汉王”,置藩在云南。

朱高煦不满:“我何罪!斥万里。”不肯行。

朱棣也挺喜欢朱高煦,便没有强迫他去云南,后来,朱高煦“从成祖(朱棣)巡北京,力请并其子归南京”。

朱棣拿他没法,又不忍苛责,便同意了朱高煦的请求。

【剧照】

过多的溺爱,加上过多的野心,朱高煦即将为朱棣上演一出叔侄相残的闹剧

一、以“靖难”之名

朱高煦从未放弃夺取皇位的念头,他觉得以自己的功劳,仅仅成为一个藩王是不应该的。所以,哪怕是朱高炽当上皇帝后,他也没有放弃过搞事情的作死行为。

《明史·朱高煦传》: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

当然,这种尝试只是朱高煦作死生涯微不足道的部分,当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明宣宗前往北京奔丧继位的途中,朱高煦竟命伏兵在路上打算截杀明宣宗。

《明史·朱高煦传》: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视他府特厚。

史料记载,只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朱高煦才没能成功。

【剧照】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深知自己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是安分人物,他在一边用后赏安抚他们的时候,另一边也在着手准备着——削藩之事

朱高煦看到侄子当上皇帝后,他已经无法再忍受只是做一名藩王了,明宣宗继位几个月后,朱高煦将明宣宗身边以夏原吉为首的一干老臣列为奸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了。

《明史·朱高煦传》: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其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师,约旧功臣为内应。

《明史·夏原吉传》汉王高煦反,亦以“靖难”为辞,移檄罪状诸大臣,以原吉为首

得知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后,明宣宗在杨荣和夏原吉的劝导下,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二、朱瞻基:看我高超的平藩手段

皇帝御驾亲征,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军心稳固”,因为在古代皇帝代表着天命所归,普通老百姓从小就被灌输了君王是神的观念,在他们看来皇帝都来了,那么这仗稳了!

反之,朱高煦得知这个消息后,怂了。

《明史·朱高煦传》:高煦初闻禄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与。及闻亲征,始惧。

明宣宗平叛前,还未开打,又开始扰乱朱高煦的军心了:“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如今我大军压境,你必败无疑,投降吧,我依旧待你如初。”

【剧照】

朱高煦等了大半辈子,就是为了学老爹推翻侄子的皇位,怎么可能一封投降书就放弃了?

明宣宗也知道他不肯轻易投降,明宣宗便派遣大军将朱高煦包围在乐安城中,然后让大军朝着城内发射神机铳箭。

《明史·朱高煦传》:前锋至乐安,高煦约诘旦出战。帝令大军蓐食兼行,驻跸乐安城北,壁其四门。贼乘城守,王师发神机铳箭,声震如雷。诸将请即攻城。帝不许。再敕谕高煦,皆不答。

先不谈杀伤力如何,光这气势,就足以震慑到叛军了。

明宣宗看到这阵势,很满意,他又让人阻止将领攻城的计划,反而不断的往城内射劝降书,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你们还是我大明的子民。

朱高煦的手下绝望之境,突然瞧见这劝降书,他们对待这劝降书的态度和朱高煦完全不同——这对他们而言是活命的最后机会了。

试问一边是漫天箭雨,一边是只能龟缩在城中挨打,手都不敢还,朱高煦的手下会如何选择?

朱高煦依旧对明宣宗的权限置之不理,朱高煦的士兵却做出了选择,《明史·朱高煦传》记载: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

【剧照】

朱高煦不出意料的败了,败得很彻底,不久,【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汉王的问题解决了,朱高煦的同盟赵王朱高燧却依旧是个隐患,尚书陈山进言:“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

明宣宗心中已有打算,他对臣子们说: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

不管大臣们怎么说,明宣宗无动于衷,等到将大臣们的意见收集完后,明宣宗让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将这些意见整理起来,去交给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瞧见满朝文武都在提议诛杀自己的奏书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敢耽搁,立马上书明宣宗表示效忠,并且主动提出自己手下的三卫没什么用处,还请求朝廷收回。

《明史·诸王三·朱高燧列传》:高燧大惧,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

明宣宗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便从两个叔叔手中拿回了军权。

【剧照】

最配合的还要属赵王朱高燧,这位野心比胆量更大的造反派。

结语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好评如潮,圈粉无数,他在位期间吏治清廉、民生安乐,他所开创的“仁宣之治”也成为了一时佳话。

《明史》对他评价极高: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参考资料:

【1】《明史》

【2】《明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