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返回时路遇车祸,一辆上山的车仰翻在路边,上下行的车辆都自动停在一侧路边,没有一辆车抢道超车,也没有一辆车闯过事故现场自行下山。事故中心自动形成前后五十余米的空间,除了靠近车祸的几辆车的人迅速下车抢救被困在车内的乘客,打电话报警。后方车辆的人都自觉呆在车内无人围观。二十分钟后警车,救护车,工程救援车赶到现场,警察封锁现场,救护人员检查翻车司机伤势,工程救援车检查车辆状况后用吊车准备将车辆复位。又过二十多分钟,事故车被工程车拖走,司机上了救援车也走了,警察解除现场封锁,收了警戒带。车辆开始放行,当地人把这种救援叫三位一体,只要是公路车祸,不管有没有伤人,救护车必到,不管事故现场怎样,工程救援车必须到,以免耽误救援,至于警车那是必须的。又开始下山,我们的旅行车是十一座面包,速度较慢,司机开到路边的避让线,将车停下,让后面积压的车先走。一直过了六十多辆车,确信后面没有车辆后才再次上路。 司机说自己的车速慢,压别人的车不好意思。所以让别人先行。我这才注意到上下行的车不管道路是否视线良好,都不超车,鱼贯而行。 温哥华的交规也准许右拐车在绿灯和红灯时都可拐弯,但必须是在没有行人的情况下。车辆让人先行是原则,经常可以看到,人行道上有人,不用示意,三个方向的车都会停下来等人先行。 温哥华除了繁华地段的路口,住宅区的路口大部分没有红绿灯,路口边有个红色牌子示意停车。不管有没有人过马路,也不管有没有车辆通过,所有的车到这种路口都是自动停车,观察下路口再走,只要有人要过马路,车辆总是先让人。由于国内养成的过马路习惯是等车过完再过,即便是你的绿灯,国内的拐弯车也从没想到让行人先过,到温哥华我反而不习惯,我站在路边等他的车先走,他微笑着摆手让我先过,有时我一人过马路,三个方向的车停下来等我过,我那时感觉不知怎么说,只觉的自己被车辆当了回人,而不是人把车辆当回神。 亲戚家的房子可以俯视海湾大桥,双向6车道,但上下桥处有横过马路的人行斑马线,清晨上班高峰车辆如流水,但只要有晨练的人或自行车往斑马线边一站,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示意,全靠每个人的自觉,双向几十辆车齐刷刷停下来等行人先过。 交规的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生命,这种事嘴上说说容易,真正扎根在骨子里难。 离开美国前去看好几年没见的熟人,上路正遇到风暴潮袭击旧金山沿海,高速公路上都积了一层水,每个车都像行驶在水面,水花四溅,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熟人的房子在海边,离机场很近,机场已关闭。旧金山机场离海太近,降落时飞机在海面越来越低,擦着海面对着海岸俯冲,刚见到海滩,机轮开始触地,很给人震撼的感觉。 熟人上个世纪90年代去美国读硕士,后入职一家法医鉴定中心,继而转入世界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孩子也大学博士毕业,有了工作,成了家。她家的房子是独立屋,前草坪后花园,后院还有一个放烧烤和工具的小木屋。双车库四室三厅四卫。窗外大雨如注,室内光线晦暗,没事看到墙上挂的钟很有点西洋艺术范,顺手拍了一张,没想到主人说这是上次回西安时在胡家庙轻工市场买的仿品,闹了半天,这个西洋古董原来是国内批发市场大路货。众人笑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