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树“抗癌”用上黑科技,“千里眼”解决大问题

 昵称m5Gu5 2020-02-14

延庆八达岭的一处空旷地带,一架无人机在经过飞控手的口令校正后,疾速飞上蓝天执行“巡航任务”,对松林健康状况进行监测。针对疑似染病的松树再运用小巧的旋翼式无人机进行定点核查,并近距离拍摄高清晰度图像及视频,以此帮助林保工作者进一步对疑似染病松树进行分析。

松材线虫病也被喻为松树“癌症”,松树一旦被侵染,最快40天即会枯死,而且防控难度大。据悉,今年也是北京市林业保护站首次运用旋翼式无人机进行疑似染病松树的定点核查,截至目前已累计定点核查150架次。

“固定翼无人机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面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实现智能化发展”,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无人机在监测过程中每飞行100米即可自动拍出一张局部图,数百张航拍图生成一张遥感影像,监测人员从影像中便可清晰分辨出林业有害生物疑似发生区,结合GPS精准定位系统,可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及时、有效的定位、诊断及处理,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和监测覆盖率。

针对无人机如何辨别和监测林间区域是否感染或疑似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情况,无人机所属的日出东方公司负责人赵建华告诉记者,监测的秘密就在于无人机上搭载的“千里眼”,这个有害生物监测模块传感器,像素高达4200万,能清晰捕捉到高空拍摄的画面。无人机在监测前会针对松材线虫病所引起的树叶发黄树木作为训练样本进行拍摄,并将每种树木勾画3-5棵,通过多次人工勾画异常树木作为训练样本,建立有害生物树木大数据样本库。


编辑:邵小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