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张英《文端集》柴窑酒椀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窑抱朴,千年德馨。 清代张英在其所著的《文端集》中有一首赞颂柴窑的诗歌,名曰《柴窑酒椀歌》 (见《文端集》卷六,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29册): 注解: 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 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 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在清三代,汉人中,张家确实殊荣无比。 箧中碧色柴窑椀 : 颜色如碧玉般。 大朴不屑争离奇 : 很古朴, 不屑于跟其他窑的作品去比较, 有诸窑之冠的意思。 翡翠斑剥空尔为 : 象翡翠斑驳剥落一般, 但又并非人为的。 制如半截青莲子 : 型制为莲子碗。 土花色暗苍玉姿 : 土石一般的花纹,颜色偏暗, 有古玉般的风姿。 悬知此物已千载 : 年代很古旧。 沧桑几换今犹在 : 带有沧桑感。 瓦缶田家同不坏 : 有指胎质坚硬之意。 由来珍异豪家争 : 豪门贵族都想拥有。 玻璃七宝徒纵横 : 指玻璃般的质感, 很光亮, 与佛家七宝同样名贵。 苦伴珠玉委尘土 : 器物很贵重, 与金珠美玉齐名, 在民间收藏着,很难能看到。 那能常对秋山清 : 有怎能轻易示人之意。 问尔千年阅几人 : 这么年代久远又有几人见过, 有多少人能认识之意。 几人对尔能沉醉 : 又有几人能懂柴窑之美。 透出信息如下: 色秋碧是第一位的, 质朴,斑驳传世特点明显,这一点很重要,是瓷器本身内在的,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且还是时光岁月与环境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一片桃花落谁家而命运 不同的随机传世是截然不同的。 当时流行七宝,但七宝难以与之相比,艳俗单调只存其色。 胎密质坚,相对陶品而言,个人理解。 珍稀故见之少,能识更少,只好自醉了。 张英他老人家,也分享了投资经验。 人间岁月老糟床,瓦缶田家同不坏,这句话,也是思之今日,才有深刻之见。 张英认为,时间岁月如年久易朽的木床,易失易损,只有瓷陶用具和你的土地或田产,不会因日月流失而随之损坏。 这反映了中国古人,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得出的“收藏”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