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张某,女,40岁,已婚。1987年5月2日就诊。每于月经净后九~十一天, 即排卵期发热,在38~39.5℃,自感全身发热,头晕不舒,心烦易怒,少腹隐痛,带 下突增,每次发热持续三天左右,热退后无任何不舒,病已十年。发热时及未 发热前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吡哌酸、强的松等治疗无效,即使不治疗,热 亦自退。患者经期正常,经行量多,色紫夹小血块,经行不畅,胸胁乳胀,头眩便 结,夜寐不安,曾行妇科检查及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涩。 [治则]疏肝解郁,泻火化滞。 [方药]白芍20克,当归20克,丹皮15克,山栀10克,柴胡12克,香附12克,黄芩10 克,郁金15克,茯苓15克,白芥子12克,甘草6克,女贞子12克,早莲草10克,赤芍 12克。在月经中期尚未发热时即服,共服15剂至经行,该月无发热。随访一年 未复发,病愈。(见《山东中医杂志》1990年第3期) [评析]患者为教师,长期思虑,忧怒伤肝,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之郁热顺经络 下行至胞宫血海,因而出现周期性排卵期发热。今用宣郁通经汤加减,有疏肝 解郁、清热泻火化滞之功,加女贞子、早莲草增加养阴凉血之力,阴复火敛, 发热自退。(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