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肠炎(一) [病案]白某,男,53岁,1981年8月20日初诊。二月前突然下腹部持续性痛,随即 发热,每日腹泻十余次粘液性粪便。粪便检查:大便中找到滴虫,给予灭滴灵 口服及中药杀虫剂治疗月余收效不显,虽发热稍退,大便次数减少,腹痛亦然, 镜检粪便仍找到滴虫。二日前突然发高烧,恶寒,腹痛不止,大便呈粘液状,胸 闷乏力,口不渴,舌边尖红、苔灰黑而浊,脉弦细数。诊断为滴虫性肠炎。 [治则]清暑化湿,行气止痛。 [方药]百部12克,川楝子12克,苦参12克,乌梅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竹叶10 克,扁豆花10克,苡仁10克,广木香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服2剂药后热退,腹 痛止,食欲渐增,大便仍有少量粘液,偶见血丝,舌苔渐退,宗前方出入:苦参10 克,川楝子10克,百部10克,枳壳10克,茵陈15克,黄连5克,槐花10克,地榆10克, 白芍15克,广木香3克,甘草3克。服3剂病情继续好转,苔薄白,食欲增,此邪去 正复之象,以后在上方基础上加入补气扶正、行气消导之剂病愈。9月19日 复诊时腹痛止,大便转正常,大便复查数次均未见滴虫。(见《新中医》1982年第9 期) [评析]该病因夏令湿热秽浊壅滞肠道,气机不畅而致本病。叶天士曰:“长夏湿 令,暑必兼湿。”患者身热不甚,口不渴,舌苔浊腻,此为暑湿见症,应给予黄芩, 黄连清热,竹叶、扁豆花、苡仁消暑化湿。方中还有百部、苦参、川楝子、 乌梅杀虫,用木香、白芍调顺肠道气机。气行腹痛止,暑清湿化则虫自灭矣。 (李祥云) 滴虫性肠炎(二) [病案]唐某,女,33岁。腹泻三年余,少则日行三次,多则日行十余次,完谷不化, 伴有肠鸣腹胀,下腹冷痛等症。粪便检查找见肠道滴虫,给予灭滴灵治疗,粪 便中仍找到滴虫,腹泻亦然不减,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西党参 10克,土炒白术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附片10克,白芍10 克,茯苓10克。服5剂后,腹泻即止,胃纳渐增,以后用健脾益胃之剂以理善后。 粪检二次未再找见滴虫。(见《新中医》1981年第7期) [评析]本病临床少见。患者肠鸣腹泻,完谷不化,属脾胃虚寒运化失职,肾阳不 足命门火衰,脾阳受损不能腐热水谷,因而虫乘此而袭之,致腹泻不止,经治不 愈,缠绵三年之久。脉症合参,乃脾肾阳虚,方用理中汤、真武汤温补脾肾,使 肾阳振奋,脾阳得煦,中气得健,故不治虫而虫自灭矣。(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