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长亭,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想必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那首《送别》:
其实,长亭是古诗文十分常见的一个意象。 南北朝时代庾信《哀江南赋》中,最早出现这一意象,“水毒秦泾,山高赵陘;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那么什么是“亭”呢? 《辞源》里说:“秦汉十里置亭,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用。”即已鲜明地指出:长亭是送别之所。长亭,也便成为了离别的象征。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而不归的心情,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行人何时归来呢?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暮日下的长亭,初歇的骤雨,衬着寒蝉声声,是不尽的凄楚。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则写与友人分别之时互道珍重,“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人间离别说不尽,皆付长亭更短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