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刘某,男,47岁。1978年8月12日初诊。半月前着凉后上腹部饱胀,隐痛 不适,泛酸水,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曾用黄连素、酵母片及普鲁苯辛等,略有 好转。中医根据苔薄白舌质淡,予厚朴温中汤加砂仁、鸡内金、藿香、佩 兰、半夏等治疗,同时每日予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有时加能量合剂静脉补 液,一周后未见好转。疑幽门恶变,赴南京某医院摄片诊断为胃粘膜脱落,幽 门不全梗阻,并建议手术治疗。因本人害怕手术,仍请中医治疗。刻诊患者腹 部饱胀,隐痛时作,食入不久即吐,嗳气频频,形寒怕冷,舌质淡胖。 [治则]补气升提,健胃降逆。 [方药]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当归9克,柴胡6克,升 麻9克,吴茱萸4.5克,大黄6克,砂仁4.5克,鸡内金9克。5剂后痛缓而呕吐平,因 患者大便稀薄,故原方去大黄,续进5剂。三天后呕吐又作,将大黄改为制大黄, 又服5剂呕吐已止,能进饮食,余症渐平。原方增损连服40余剂后恢复工作,五 年来未见复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12期) [评析]本案为本虚标实证,用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脾气,升阳举陷为固其本,加吴 茱萸、大黄、砂仁、鸡内金为健胃降逆,温中定痛治其标,方中吴茱萸、大黄 是取左金之意而变左金之药,怕黄连过于苦寒而伤胃气,且其活血降逆通腑远 不及大黄,故以大黄代之。辨证严谨,用药精当,故而获效。(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