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头痛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病案1]程某,女,42岁。患者头顶剧痛,伴有呕吐,时发时止已有一年余。此次 

发作已有半月,发作时全身畏寒,手脚发凉,胸胁痞满,干呕,吐涎沫或清水,不能 

进食进水,脉沉细。诊断为厥阴头痛(神经性头痛)。 

[治则]温中益气散寒。 

[方药]吴茱萸9克,人参9克,干姜6克,大枣4枚,当归9克,川芎9克,半夏9克,肉桂 

3克,藁本3克。连服4剂,头痛消失。半年随访,未复发。 

[病案2]霍某,女,39岁。患者头顶痛、呕吐,时发时止已半年余。苔灰滑,脉迟 

细。诊断:厥阴头痛(结核性脑膜炎)。 

[治则]温中益气散寒。 

[方药]吴茱萸9克,人参9克,干姜6克,大枣4枚,肉桂3克,藁本3克,当归9克,川芎 

9克,半夏9克,全蝎1对,蜈蚣2条。共服12剂,症状消失而愈。(见《上海中医药杂 

志》1982年第6期) 

[评析]用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伤寒论》厥阴篇378 

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肝经,挟胃贯膈,布胁肋,循喉 

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于督脉,会于颠顶。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寒邪挟 

浊阴之气上逆乘胃,中阳不振,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干呕、吐涎沫,肝经与督 

脉会于颠顶,阴寒随经上逆,清阳被扰,故头颠顶痛。吴茱萸辛苦大热,入于肝, 

肝温则木得遂其生矣。苦以温肾,则水不寒,辛以散邪,而土不扰。人参固元 

气而安神明,助姜枣调营卫以补四末。加肉桂以助吴茱萸温肾暖肝,当归、川 

芎助姜枣补营卫,半夏降逆驱浊:藁本引经至颠顶,全蝎、娱蚣虫蚁搜剔瘀 

浊,平肝熄风止痉,(黄宣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