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潘建伟团队实现50公里远的量子存储...

 白水清风 2020-02-14
中科院潘建伟团队实现50公里远的量子存储器纠缠,超纪录37倍

相关论文于2月13日凌晨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上。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包小辉、张强为文章的通讯作者。此前,两个固定节点之间的量子纠缠始终无法超越1.3公里的距离。

量子纠缠,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远距作用”。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比如人们对其进行测量),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仿佛“心灵感应”。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们开始尝试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即把处于纠缠态的光子分发到两处,也陆续发现了一些东西。

事实上,量子纠缠不仅发生在物质世界中,也同样会发生在生命领域中,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人都有心灵感应的经历,比如亲人遇到重大灾难时自己会突然发生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所以心灵感应也被称作直觉、预感、第六感等,心灵感应一直以来都不被科学界承认,因为目前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但是最近从事量子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心灵感应可能是量子的一种隐形传输。

这边一动,那边不管有多遥远,立即就知道了,即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立即影响到很远的地方。这说明,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相距遥远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这与我们人的意识作用非常相似!

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专门提到量子纠缠与生命的关系:

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既然存在于客观世界,我相信它会无处不在,包括存在于我们的人体里。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

往深一点说,人与人之间意念相互感应,实现远距离交流,也在科学家的研究视野中。

无论如何,重视直觉,相信心灵感应,珍视自己的意念,都是值得每一个人当下关注的课题。


这是一个心时代,物质时代结束,精神时代展开,冥想正成为现代人必修的一门课程。现在入圈学习更多冥想精华,与1400位同道一起同频共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