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建伟量子加密通信可以获诺贝尔奖吗?可能很难,很难,很难!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02-14

有个问题本来不想回答的,但天天在眼前晃,还是忍不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写了一篇,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大家认为量子力学之父潘建伟院士两年之内会得诺贝尔奖吗?

题主是高级黑吧?还量子力学之父,潘教授看了只怕此刻都在骂人。潘教授的领域在量子加密通信,这只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很小的应用,早就有人在研究,只是中国现在走在最前面,而且确实超过了其它国家较大的距离。但想凭这个获诺贝尔奖,不说100%没可能,至少99.999999……%,你想多少个9就多少个9没可能,量子加密通信只是现有通信手段的提升,和诺贝尔奖的要求完全不搭边。如果能做出量子通信还差不多,妥妥地稳获诺贝尔奖;量子计算机或许也有可能,但现在领先的是IBM和谷歌,当然中国在这方面也实力不俗。

有人可能就会奇怪了,潘教授做的不就是量子通信吗?你这不是很矛盾吗?我没听过潘教授的发言,也不确定一些话是不是他说的,但一些媒体,我真的要说,你们不要再误导民众了好吗?量子加密通信就是量子加密通信,请不要省略那两个字,节约不了多少纸墨和比特。量子通信不管是按中文意思还是英文意思,在全世界科学家心目中应该指的都是通过量子纠缠来实现信号在任意远距离处的瞬间传送,也就是说可以超光速传送,这在目前的理论框架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英文维基上至今没有“Quantum communication”这个词条,搜索这个词也会跳到"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这个词条上,搜中文维基“量子通信’也会重定向到“量子信息”上。只有百度百科才煞有介事地有一个“量子通信”词条,但下面的外文名还是心虚地写为:Quantum Teleportation,搜一下这个词,你就会发现,在维基百科上它是:量子隐形传态。这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来传送量子态至任意距离的技术,意味着它根本不可能传送任何信息,通的是什么信呢?而在百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这个词条下,同样写的是Quantum Teleportation,这意思是说量子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是一回事吗?那为什么不把两个词条干脆合并?看来大家还是要脸的嘛。


在普罗大众的心里,因为星际迷航等电影和科幻小说的引导,也都认为量子通信就是基于量子纠缠瞬间传送信息,甚至瞬间传送人到任意地方,没有任何时间过程。在全世界的心目中,不管是说中文的,英文的,还是其它文的,量子通信恐怕都代表的是这个意思,即使是写这些报道的记者,估计也是心知肚明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些人非要把量子加密通信和量子通信故意混淆起来,究竟是意欲何为呢?即使你在中文语境中强行把量子通信这个词安在量子加密通信身上,也不过是耍个小聪明,在当前占个便宜而已,你能把全世界的便宜都占完吗?即使你在中文语境里通过某种力量确实做到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会引发更大的争议,现在有人老是在网上攻击潘教授,这种故意混淆视听绝对脱不了干系!

当然,我觉得潘教授的研究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走在世界最前列也是名符其实的,对通信技术特别是保密通信的贡献可能也是非常重要且巨大的,未来也有可能形成全球性的市场,但只是在加密通信这个领域,不具备基础理论那种开创性,也不具有独创性,不可能获得诺奖。

比如,这个实验加拿大科学家也在搞,但进度不快,只是还没用卫星,而是用的飞机。而这项技术所用的BB84协议更是1984年就由查理斯·贝内特(Charles Bennett)和吉勒·布拉萨(Gilles Brassard)发布,世界各国在2010年代左右就已建了不少基于此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比如美国的DARAP,欧盟的SECOQC,日本的东京QKD网等。本来就是在一个不可能获诺奖的领域,做大家都在做的事,也不是最初的开拓者,我想潘教授可能自己都没这样想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