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无名发热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病案]岳某,男,40岁。1970年夏就诊。患者常年脘腹胀满,泛酸呕逆,食少神 

疲,四肢无力,腰酸腿软,溲清便燥,每到夏天,全身发热,体温38℃左右,形体更 

加疲惫,精神萎靡,头晕欲倒,因病不能工作已七八年,外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慢性胃炎合并溃疡。夏天发病之时,不论吃什么药,药后发热更高,头晕更甚, 

胃纳更呆,病情更加转重,一般解痉止痛,抗生素类西药,均无效果。丸散膏丹 

类中药,补则火上,凉则腹痛。多年来有一定规律,每到冬至以后,虽不用药,身 

体自然好转,胃病、头晕,身热很少发现,而一到夏至,胃病、头晕、发热等准 

时发作。这次又值发病期间,初诊时舌燥质红无苔,脉沉弦。 

[治则]降饮镇逆,扶阳抑阴。 

[方药]附子9克,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6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白芍9克。 

服3剂后,患者头晕、身热等症,竟出乎意料完全退去,饮食增加,以往小便次、 

量均少,服药后反次、量增多,唯腰腿酸软,足膝无力,迄今未能止。此为久病 

阳损及阴,肾阴亦亏,将上方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汤加鹿茸0.3克(吞服),巴 

戟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9克,枸杞子9克。连服10余剂,腰腿自如,小便正 

常、后改为金匮肾气丸调理之,连服三个月左右,多年夏至发病之患,竟然痊 

愈。随访至今未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第3期) 

[评析]本案多年每至夏季无名发热,多药无效,有冬安夏甚之症情:医者循 

《内经》“夏至一阴生”之旨,当夏季时,阴气应来临,以制服阳气过盛,使阴阳达 

到平衡,但由于阳气虚衰,阴气复乘其位,反使其阴胜,故用附子理中汤温阳祛 

寒,治脾肾虚寒之症。此类病症有一定季节性,在治疗时主要病史详审清楚, 

辨证确切,是治疗的关键。(黄宣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