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惠某,女,26岁。1980年3月8日诊。近一个半月以来,每日下午3时许开 始高烧,达39℃,三小时后可自行消退,每次发病,先背痛,继之发冷发热,手足 心热甚,恶心胸痛,四肢末端发凉。舌淡略黯,脉沉细数。 [治则]和解少阳,活血化瘀,并温补太阳之表,清滋少阴之里。 [方药]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沙参15克,姜半夏10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桂 枝10克,黄芪15克,狗脊12克,白薇12克,胡黄连10克,瓜蒌15克。服6剂,热退 告愈。(见《陕西中医》1982年第2期) [评析]本案证属少阳枢机不利,瘀血内阻不行,兼太阳之表阳气虚,少阴之里阴 液亏,故发热有时,方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因属虚热,特以柴胡易银柴胡,党参 易沙参。背为阳,发热先背痛,即阳气虚而不通,故用黄芪、桂枝,狗脊温补而 通,午后发热,即阴液亏,白薇、胡黄连凉血清虚热;瘀血内阻,热郁不宣,丹 参。山楂当其用,胸闷为阳郁,瓜蒌宣之。诸药合用,不乱其法,故仅服6剂而 愈。(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