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东西可发,新西兰竟发射“垃圾”上太空!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02-14

【徐德文科学探索趣文第1016篇】

太空那么大,我想去玩玩。

这可能是新西兰“人类之星”卫星上太空前复杂的心路历程,它去太空没什么科学目的,也看不出能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举动。这个碳纤维制成的有65个面的球形物体,直径约90厘米,到太空后只会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向四周反射阳光,成为天空中最亮的物体,让全球75亿人瞩目。一个字,玩!逗你玩儿。

人类之星上周从新西兰玛西亚半岛一个边远的牛羊养殖场发射升空,这是新西兰电子火箭的第二次发射,与人类之星同时升空的,还有3颗美国卫星公司的地球成像卫星、两颗狐猴2号卫星。

电子火箭由新西兰初创公司火箭实验室研发,第一次发射时卫星因通讯故障未能入轨。这次发射的成功,让火箭实验室成为继SpaceX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在地球轨道放置东西的公司,新西兰也成为第11个成功进入太空的国家。

与新西兰人和火箭实验室创始人彼得·贝克的喜悦相比,国际天文学家们普遍感到很愤怒,在推特上批评人类之星是太空涂鸦和太空垃圾,像个丑陋的迪斯科舞厅球,由于其过于明亮,可能会干扰敏感的大型望远镜对外太空的观测,而且让拥挤的太空轨道越来越拥挤,是对太空资源的滥用。

其实是这些科学家太过敏感了,每个国家都有进入太空的权利,不管它是发射人类之星还是卫生巾。你射了,不能让别人不射吧?几年前不是有国家发射"八音盒”,在太空里千篇一律播放同一首歌吗?在太空发出声音和发光有什么区别?你不能要求别人刚开始就发射火星飞船吧?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别人才是第二个进入太空的公司,搭载了三颗勇敢的付费卫星,剩余载荷用来娱乐一下全球观众,有什么不好的呢?

何况新西兰的这颗人类之星将在低轨道运行,其寿命大约只有9个月,之后就将坠入大气层烧毁。和那些动辄发射上百颗卫星,制造太空垃圾和碎片的行为相比,简直可以说是环保到家了,可以评为太空环保卫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