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心目中的地球可能是这样的:蓝天,白云,安宁,祥和,适合一种从猿类进化而来的自以为很高等的生物,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打望另一些缀着三小片鲜艳布料的猿类生物,脑子里泛起一幅幅旖旎的图像。 科学家心目中的地球可能是这样的:黑暗太空中一个巨大的球体,中间是个巨大的火红的铁芯,周围炙热的铁流慢慢涌动,铁流的热量通过地幔向外渗透,在地壳底部积聚,通过板块的缝隙喷发出去,形成火山和地震。简言之,地球表面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而是由六块到处都是裂缝,不断向外喷发岩浆的千疮百孔的破烂板块缝补而成。如果把上亿年的时间缩短为一天,我们就可看到地球是个地核热量不断外泄,岩浆四处乱窜,把几大板块挤来挤去,在球体表面到处游走的恐怖“炼狱”。 但现在,来自马里兰大学、科廷大学和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地球并不一直是“炼狱”模式,在它刚刚形成,逐渐冷却的时候,很可能首先形成了一个没有岩浆没有地震全无缝隙的坚实外壳,然后才逐渐形成皱褶和裂缝,分裂成几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开始了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 马里兰大学地质学教授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说,大陆地壳第一次形成的模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涉及现代板块特征的构造模型,地球形成后就马上开始了板块构造,另一种则是先形成一个整体的外壳,经历了较长时间后才开始板块构造。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就这两种模式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热力学模型,研究了通常与火山岛弧相关的花岗岩的化学成分,因为这些岩石处于构造板块的边界,彼此会发生相互作用。基于对这些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相位平衡的研究,他们发现皮尔巴拉(Pilbara)花岗岩是在高热梯度环境中通过融化库卡尔(Coucal)玄武岩或类似材料而产生的,而这可能发生在星球被单一的外壳覆盖的情况下。 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覆盖地球的单一地壳的压力和温度会熔化玄武岩,形成花岗岩。在板块构造开始之前,地球可能曾长期处于只有一个完整地壳的阶段。地球形成时,先经历了熔岩冷却成为完美球壳的过程,之后才在内部热能的作用下,地壳起皱开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板块结构。幸好有了这样的过程,才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如果地球到现在都还是一个单一地壳的话,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个没有火山地震的完美天堂,却不会给那些猿类生物在阳光下旖旎遐想的机会了。有时候天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天堂,有时候地狱并不是恐惧中那么地狱,它们随时可能交换位置,看你的目光停留在那一个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