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入侵中国打了14年, 为何打了印度一次就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

 容得草堂 2020-02-14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整整打了14年的战争才终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战场是二战中亚洲战场的主战场之一,凭借着中国军民对日寇的牵制,才使得盟军能够逐渐战胜日本,并最终成功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中国军民对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也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前期,随着日军轻松的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让他们产生了非常大的幻觉,认为自己有能力开拓更大的战场,获取更多土地和资源。于是日军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从而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军还像东南亚发起进攻,甚至打到了印度一带,但很快日军就放弃了对印度的进攻。那么,日军入侵,中国打了14年,为啥对印度打了一次就放弃了?原因值得深思。

由于日军的战线拉的太过于狭长,日军的补给供应压力十分巨大,加之各地抗日军队的不断反抗,所以日军的补给线很容易被切断。在取得了缅甸战场的胜利后,日军本来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补给地,从而继续向西亚方向延伸战场,所以他们派了十万日军,准备占领印度。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缅甸战场失利后的英军很快卷土重来,而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有很多印度人都被英军发动起来,开始向日军发起进攻。由于战线拉扯的太长,日军根本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援,很快,十万军队被切断了后路,被印度的联军包围了起来。在经过不断的战斗之后,日军的十万大军锐减到了四万人,而此时,日军在中国的军队根本抽不开身,而在太平洋的军队更是节节败退。而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不得不放弃对印度的想法,只得不断地收缩兵力,开始集中力量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终于四面树敌的日本,终于迎来了它的灭亡,美国的原子弹粉碎了日本的大国梦。由此看来,如果日本当初不四面出击的话,那么抗日战争应该会更加的艰难,而抗战的胜利,也有可能会延期许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