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开工还能赚更多,普通人对抗疫情靠这招(选择基金)

 随安观照 2020-02-14
万万没想到,上周初经历了3000多只股票跌停后,我大A竟一路上涨,接连收复2700、2800、2900点的关口,隐隐有种要把疫情影响全部“干掉”的趋势。

这轮反弹行情中,很多基金表现亮眼。

就说上周吧,1天暴跌和随后3天的反弹,超过2000只股票类基金累计涨幅为正数,也就是说,一通操作下来,它们的净值甚至超过了节前水平。而这4个交易日下来,竟有406只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最新复权单位净值,创了历史新高。
总的来说,在这次极端行情的“紧急测验”中,主动型基金算是站住了。

实际上,过去一年,主动型基金中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成绩也不错,平均收益率高达47.33% 和 44.96%,更有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0%,一年翻倍!

虽然我最经常跟大家谈的,还是指数基金定投这种简单有效、尤其适合小白的投资方法,但如果你已具备一定投资经验,风险承受力较高,谋求赚取更高收益,也可以考虑拿出三五年不用的闲钱,开始尝试少量配置主动型基金。

但请先注意主动型基金的高风险属性,前提一定是根据的你的资金情况和风险承受力来适量配置,不是all in。

可能,以上准备你已做好,就是苦于不知如何下手——

市场上仅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就有3000多只,该如何买到真正优秀的、可以持续为我们赚钱的基金,而不是今年买了来年就被套?

今天,菜鸡就拿出一套压箱底的投资方法,和大家分享。

很简单,就是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和业绩表现三个角度,结合一些可简单量化的指标,来筛选主动型基金。

过去我已多次强调,投资主动型基金,要盯住基金经理,他是一只主动型基金的灵魂,他的历史业绩则是实力最好的证明。

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经常会被选择性润色,我们要先学会辨别。
比如,基金公司、银行销售或者第三方理财平台,在宣传某基金经理挂帅的新基金时,可能会用“今年涨幅”、“年内回报”等字眼,这就是选择性润色。

可问题是,金融市场走势是有涨跌的,基金经理的表现也是有起伏的,短时期的表现,说服力很有限。过去就有很多年度基金冠军,第二年就扑街了……感兴趣的同学可延伸阅读“基金冠军魔咒”。


再比如,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水平,有两个常用的量化指标——算术平均收益率和几何平均收益率。

简单来说,算术平均收益率就是对基金经理的历年收益进行相加再除以总年数,几何年化收益率则是加入了复利和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数型算法。

举个例子,一个基金经理拿100万去投资,第一年行情好,赚了100万,年化收益率100%,没有问题。第二年拿着本金和收益一共200万继续投资,行情不好亏了120万,收益率-60%。

这时,如果采用算术平均收益率,那这个基金经理的历史平均收益率为
好像没问题,但对吗?肯定不对啊。

你作为基金的持有人,拿100万出来投资,两年后只剩下80万,这时候,基金经理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竟然还有20%,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如果采用几何平均收益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得出年化收益为-10.56%,这样才更符合投资人的利益,也更符合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

 
所以,如果别人给你说某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很牛X,一定要问清楚,是算术平均收益率还是几何平均收益率,如果他只提“算术”不提“几何”,这就是选择性润色,你可以直接拉黑他了…

就拿年前被各路媒体吹的天花乱坠的某位2019年冠军基金经理来说,一年翻倍的业绩确实令人眼馋,但你如果翻开他的履历去看下他的历史业绩,就会发现,其5年多的基金经理生涯中,几何年化收益率只有6%,远算不上优秀。


记住,几何年化收益率才是菜鸡比较推崇的衡量主动基金经理水平的主要指标。

那么,在哪可以找到基金经理的几何年化收益率呢?

付费的有wind和choice这两个渠道,免费的目前我还没找到,以后有了再通知大家。

暂时没有免费的查询渠道也别担心,我已经把任职年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用几何年化收益率高低的方法,给大家筛选出了表现最好的20名基金经理。


为什么选择了5年期限?

上面说过,时间太短肯定不行,踩对一年的行情偶然性太大,所以要把时间最少拉长至3-5年。

我一贯的观点是,没经历过牛熊的基金经理是不值得信任的。

过去5年,我们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熔断、2017年“漂亮50要命3000”的白马行情、2018年的全线惨淡和2019年的结构性牛市,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业绩表现比较考验真实水平,能在这5年间跑出来的基金经理,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上面筛选出的基金经理,不说绝对,但也肯定是相对是比较值得信任的。

通过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只能筛出部分不错的基金经理,实际上,没有被列出来的优秀基金经理还有更多。

我在对基金经理进行整体研究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都是扎堆诞生的。


比如富国基金的朱少醒、曹文俊;兴全基金的谢治宇、董承非、傅鹏博(成名于兴全,18年单飞成立睿远基金);交银基金的王崇、何帅、沈楠等。

为啥会有这种现象?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投研团队的底层支持。

炒股的同学都知道,想要做好投资,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且复杂的事情,需要涉及宏观判断、行业研究、公司财务分析等诸多步骤,还需要去公司实地调研。

同时一只基金的股票组合往往还会横跨数个行业,难度更是指数级增加,单靠基金经理,是无法完成这么多工作的,所以牛X的投研支持很重要。

一个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会总结出什么行业在什么时间段内跑得最好,通过这种方式把每个行业的特性弄清楚;或者建立起系统的行业估值比较体系,在行业被严重低估时买入,在行业被严重高估时卖出,等等。这些数据支持,是可以让公司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受益的。

二是考核激励的顶层设计。

像我们打工仔一样,基金经理也是有KPI的……年底的基金排名战、公司的考核激励,都影响着基金经理的发挥。

一般的基金公司,对基金年度的排名都很看重(这样可以趁机多发基金赚管理费),但好的基金公司,往往都会拉长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包容短期失误、鼓励长期价值投资。


遗憾的是,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十分贴切的数据指标可以参考。我只能靠自己的投资实证以及和不同投资人、银行渠道、基金公司朋友之间的交流,来给出一个主观的结论:

做得比较好的,有兴全、交银、富国,值得期待的有东证资管和睿远基金。

你也可以参考我这个思路,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和信息渠道,筛选你认可的基金公司名单。这个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大幅缩小选择基金时的比选范围,不需要一直在3000 基金池里纠结不清。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的方法是筛选了5年及以上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表现。其实,还有一些基金,不论基金经理如何变动,始终业绩长红。

一方面,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优秀基金经理往往扎堆出现,当任的基金经理跳槽了,顶上来的也不差;另一方面业绩长红的基金一般都是基金公司的招牌,公司也愿意给予最大的资源支持,让经典得以延续,让招牌继续响亮。

关于这类基金,我也有一个可给大家参考的个人“三十标准”,即成立十年以上,规模十亿以上,年化收益10%以上。

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批成立十年以上,年化收益(复权)排名前20的长牛基金。


你可以看到,这里面,既有像景顺长城优选混合这种历经10余位基金经理变迁,依旧业绩喜人的基金,也有富国天惠成长混合这个朱少醒一干就是15年,“择一基而终老”的长情基金。

但无论基金经理变或不变,这些基金,都在持续地给长线投资者,赚取丰厚回报。
 

从个人投资经验来看,通过“三十标准”筛选出来的基金,几乎没有让我失望过。

写到这里多说一句,最近这几年,很多投资者对主动型基金唯恐避之不及,网上也有诸多批判的文章,这主要是因为主动型基金和基金经理太多,而值得投资的太少,踩坑概率是在太高了。包括我自己,也更推荐小白通过定投指数基金这种简单方式,相对安全地赚取收益。

但是,正如我本文开头说的,如果你热爱理财,已有一定经验与风险承受力,想寻求进阶,也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筛选优秀的主动型基金,来赚取丰富回报。

今天给到大家的,就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相对简单有效的主动型基金的筛选方法,并不完全严谨,比如基金经理还有投资风格、业绩归因等要素没法一应考虑到,但对普通投资者,已基本够作为上手方法参考了。

对于挑选主动型基金,你有什么个人经验或者技巧,欢迎到评论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