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msgqs 2020-02-14

玉门县置长三百里,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流入延兴。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曰玉门县。——东晋·阚骃《十三州志》

一、说说玉门关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敦煌玉门关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骆宾王的“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中都有一个叫做“玉门关”的地方。

现在的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有一处正方形的关城,高达十米由黄土垒就,被称为小方盘城,这就是有名的玉门关。曾经的驼铃悠悠已不再,昔日的使者往来也未有,往日的丝绸之路咽喉要隘此时只能矗立在浩瀚戈壁中继续迎接日月沧桑。

虽然从1907年冒险家、偷运者斯坦因发现的汉简上的记载暂时确定小方盘城为玉门关,但是作为汉朝时期最西部的通关之地,小方盘城600多平米的面积有点小了,这就有了玉门关到底是不是小方盘城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在小方盘城附近发现的简牍记载,小方盘城所在不是玉门关,而是冠以“府”之名的玉门都尉府,是玉门都尉日常办公的官署。

那么真正的玉门关又在哪里呢?对小方盘城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出土汉简的记载判断,在小方盘城还存在着绵延的长城线,而在小方盘城向西150多米的位置应该就是玉门关的关口。

在《汉书·地理志》的“敦煌郡龙勒县”条目中写道:“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还有在《元和郡县图志》卷40中“瓜州晋昌县”条中写道:“玉门关在(晋昌)县东二十步。”很显然这两个玉门关不在同一个位置,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前者是约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关隘,称为故玉门关或古玉门关;后者是后来所建的新玉门关。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小方盘城

但是,随着考古和古籍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现在玉门关却达到了七处之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开发为旅游景区的双塔水库边唐代玉门关,另外还有在敦煌以西、瓜州以东、嘉峪关石关峡等处。

那么为什么在沙漠戈壁中还存在如此闻名的关隘呢!“玉门关”从名字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这里与“玉”有关。自商周以来,中国人就把玉作为君子和美德的象征大家推崇,而远在西域的喀喇昆仑山等地又是生产玉石之地。古丝绸之路成了玉石走入中原腹地的必经通道,所以分界于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河西走廊最西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玉石经过之门”——“玉门”,所设关隘便是玉门关。

二、一个叫石关峡的地方

《续汉书·郡国志》、《括地志》、《元和郡县志》、两《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和《舆地志》等古籍记载,汉代玉门关就在今天敦煌县西北部的龙勒县。在道光朝的《敦煌县志》中也直接将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作为玉门关。

而在嘉峪关市有一个叫石关峡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历史上最早设立的玉门关,也是最晚、最后才废弃的玉门关址。古时的玉门关是伴随着西汉长城的修筑而设立的,这也跟汉武帝开拓河西走廊有着必然的联系。

据《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在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要去征讨大宛失利撤回,但是“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且愿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从这条记录可以推测到当时的玉门关应当是在敦煌以东,贰师将军的军队才留在敦煌,没能进入玉门关。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石关峡

其中道者,从鄯州东川行百余里,又北出六百余里至凉州,东去京师二千里,从凉州西而少北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又西四百里至肃州,又西北少北七十五里至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又西减四百里至瓜州,西南入碛,三百余里至沙州,又西南入碛,七百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娄兰地,亦名鄯善。——唐·道宣《释家方志》卷上《遗迹篇第四》

在上面的《释家方志》中记载了各地相互位置的方位和距离。他又记载蒲昌海“东面少北,去玉门一千三百里,又东北去阳关三百里”,这里的参考标准是蒲昌海也就是现在的罗布泊,由罗布泊向东少北1300唐里正好是今天酒泉市城西一百里的地方。这与《遗迹篇第四》中故玉门关位于酒泉城西略微偏北75里、锁阳城东面400里的石关峡正相符。至于建筑石关峡的年代大约应是西汉元鼎六年或者稍后,是为酒泉之玉门关,在西迁之后玉门关改名为玉石障。

三、玉门关的迁移

边关治所及烽燧的设置范围反映着王朝统治的具体区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凿空西域、经略西域,统治范围在一步一步的扩张,帝国最西边的治所也随之西移,玉门关自然不例外。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县条目师古注、《太平寰宇记》等记载,“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故曰玉门县”。汉代玉门县城在今天玉门市赤金镇古城,在石关峡西68公里处,而玉门关也西迁至敦煌西北一带。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汉长城遗址

原来,汉代的玉门县就是玉门关屯的人向西迁移到赤金绿洲继续屯田的,这既有可能是汉武帝为了拓土御敌而为之,同样有关隘迁移置县的有函谷关原址上改置而成的弘农县。这种徙关拓边的举措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据考证曾经在嘉峪关、玉门、瓜州三个地方设置过玉门关。

关于西迁敦煌之后玉门关的具体位置现在也是有好几种说法,在《通鉴》胡注中说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新唐书·地理志》说玉门关在敦煌郡寿昌县(汉时龙勒县),还有《括地志》、《旧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等记载说玉门关位于寿昌县,也就是今天敦煌市南湖破城西北118里处。有学者在后面认为小方盘城就是玉门关,但据出土的众多敦煌简牍的研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前文所说小方盘城只是玉门都尉的治所,而非玉门关。

朝代更迭,其后的朝代似乎都没有汉朝时期的辽阔疆域,所以最西边的治所再不能是西出,必然要东移。东汉中期到唐代,玉门关的关址又从敦煌西北迁到了敦煌以东的瓜州晋昌县境内。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道:“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这里说的是玄奘在询问西行路径时别人给他的答案,说到一条叫做瓠庐河的河,即现在的疏勒河。在瓜州晋昌城以北50余里的疏勒河上设置有玉门关,也位于汉长城昆仑塞上,真是伊吾路的起点,恰在双塔堡附近。东通酒泉,西抵敦煌,南连瓜州,西北与伊州相邻。在它四周的山顶、路口、河口等要隘出现在还存烽燧11余座,可谓是傍山带河,形势险要。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敦煌简牍

在五代宋初的时候,历史就像是轮回,玉门关的关址有东移到了前文提到最早的石关峡。敦煌遗书《西天路竟》记载:“灵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又西行五日至肃州。又西行一日至玉门关。又西行一百里至沙州界。又西行二日至瓜州,又西行三日至沙州。”根据距离的计算,记录中的玉门关正是石关峡。

不管是古籍文献记载是这样的,在明清时期当地也有这样的传闻,明永乐十二年时,陈诚、李暹出使哈烈国途中撰写的《西域行程》一书中写道:“过嘉峪关,关上一平岗,云即古之玉门关,又云榆关,未详孰是。”明代的嘉峪关在现在嘉峪关市城西5公里多,《西域行程》中的意思就是出了嘉峪关所在的平岗向西北方向,都是众多山峰,正是石关峡所在的黑山。所以,在明代的时候还有石关峡为玉门关的传言。可见随着战略东移,玉门关却是向东迁移到了石关峡,而嘉峪关也成了古玉门关的延续。

春风已度玉门关:历史上的玉门关,几经变迁的沧桑

敦煌简牍

四、结语

玉门关在历史的长河里几经变迁,但它从来没有与丝绸之路割舍开来,而始终位于边疆的玉门关明天面对的不光是贸易和交流,也面对着残酷的征伐和杀戮,一次次战争染红了大漠孤烟的天空,一声声羌笛鸣不尽思念与离愁。

不管如何变迁,它都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留下了独特的边塞文化,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文人墨客的创作激情,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的民族气概,熏陶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插上一双精神翅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