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病重妻子林达拒绝伺候,备受指责保持沉默,背后心酸有谁知

 书山有路gwj 2020-02-14

1992年9月,身患严重肝硬化腹水的路遥住进了西。住院期间,路遥病情不断反复,时常加重,并出现昏迷状态,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而在此之前,路遥通过各种渠道对家事进行安排。9月中旬,他写便条给朋友:“晓雷,请将写XX大楼那壹仟元稿费领出交给林达。”10月1日,路遥又向“创作之家”借钱:“今借到创作之家壹仟元整。”在得知延安大学已经订购了价值5万元的《路遥文集》后,路遥激动地说道:“谢谢!谢谢!”

思考

路遥住院所费不赀,但在陕西省委“省长好找,人才难得,要全力把路遥治好!”的指示下,路遥的治疗费用已经解决,但他为何对金钱如此渴求?后来朋友们了解道:路遥不断借钱是为了妻子林达回北京工作,以及安排女儿上学等家事的急用,此时林达已经调到中国新闻社上班!而从路遥病重到病危这段时间,林达只来探望了一次,没有对路遥伺候半天!这成为路遥朋友们对林达最大的不满!但没有人知道,这时候林达与路遥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林达之所以去医院探望,就是为了跟他商谈离婚之事,由于路遥病得太重而没有开口,只得推迟离婚协议书的签订!也因如此,林达才领了路遥的稿费急匆匆到北京去,撇下病重的路遥和无人照看的女儿!路遥和林达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两人曾被人称道是北京女知青与陕西穷小子结合的典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林达和路遥走到了共同生活的反面呢?

路遥与林达

1 艰苦的童年

1949年12月,陕北已经进入冬天。在绥德专区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一户名叫王玉宽的农民家里正在焦急地等待。接生婆来来回回进出着窑洞。漫长的时间过后,果然从里面传出婴儿的啼哭声。接生婆掀开门帘道:一个小子,母子平安!王玉宽心里顿时一阵敞亮,从土坎上站了起来。

路遥故居

这个出生的男孩就是路遥,王玉宽的头生儿子!王玉宽的父亲名叫王再朝。王再朝生养了三子一女。儿子们分别叫王玉德、王玉宽、王玉成。王玉宽是王再朝的二儿子!由于大儿子结婚后没有生育,因此二儿媳妇生孩子对王家来说是一件大事。王再朝夫妇紧急从开荒种地的延川县赶回王家堡村。王玉宽让父亲给长孙取个名字,王再朝思考半天后终于起了“卫”的小名。于是便“卫”啊“卫”地叫着。直到上小学后,老师在“卫”的后面加了一个“国”字,这个男孩才有了正式名号:王卫国!

少年

那时候的陕北还很落后。与全国各地的农村妇女一样,王卫国的母亲马芝兰一方面要从事生产劳动,一方面要进行生儿育女的工作。从18岁那年生下路遥,到1968年生下路遥的弟弟王天笑,马芝兰一共生养了9个孩子。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王家日后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艰难。一如后来王天笑在回忆文章里所写的:“父亲的身高大约在一米五左右,这完全是由于沉重的劳动使他在土地上弯曲了他不该弯曲的身躯。他就是用这么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存重担!”但是,无论王玉宽老人怎样努力,他的儿女们注定要重走他的老路:早早到土地里去刨食!作为长子的路遥,从少年起就担负起照看弟妹,打猪草,砍柴的职责!母亲马芝兰回忆道:“路遥七八岁就会砍柴了。砍的柴成捆成捆,摞在硷畔上……俊得人贵贱不能烧。”童年时的这段经历让路遥写进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作为孙玉厚长子的孙少安——辍学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砍柴,砍回来的柴仔细地摆成一摞一摞!精明的马芝兰看出路遥是一块上学的材料,但凭借家里的生活条件糊口已经很难,根本不可能让路遥上学!在与王玉宽老汉商议后,他们决定把路遥过继给大哥王玉德,一来大哥有了后代,二来,也可以让王玉德供养路遥上学!

路遥与父母和兄弟姊妹

1957年深秋,王玉宽领着8岁的路遥走出了王家堡村。从清涧县到延川县有100多公里。那时候王家父子根本不可能坐车,只能步行。出门前马芝兰给路遥做了一双新鞋,但走到半道就把脚磨破了,路遥只能赤脚走路。王玉宽不知从什么地方拾了一双烂鞋,给路遥套在脚上,饥肠辘辘的父子俩才又勉强上路。这段经历让路遥永难忘怀,在后来回忆道:“我早就饿了,父亲用一毛钱给我买了一碗油茶,我抓住碗头也没抬就喝光了,再抬头看父亲,父亲还站在眼前,我说,爸,你怎么不喝?父亲说,我不想喝!后来才知道,父亲的口袋里连一分钱也没有了!”

饥饿,是路遥少年时的一个陪伴!马芝兰后来回忆说,路遥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这似乎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一个普遍现象。山野里能有什么吃的?无非是春天的野菜、野果、秋天的茅根和蚂蚱!一如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贫穷的少年马建强每到同学们吃饭时,便躲到校外野地里去,他不是去偷吃什么“好的”,而是去寻找野菜,这同样也是路遥自己的人生写照:大伯和大妈虽然没有家口之累,但从土里刨食也很艰难,何况还要供他上学。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大妈都要走上几十里地去学校给路遥送饭。而在秋冬时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大妈就会拿上拐棍,到各个村里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卖掉,然后充当路遥的学费!毫不夸张地说,王玉德和妻子为了兑现让路遥上学的承诺,可以说使出了全部力量!但路遥在学校也只能维持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于是自然而然的,当路遥在城关小学顺利毕业时,王玉德给路遥下了死命令:不准参加中学考试,回村务农!

路遥与母亲

路遥明确表示,就算大伯不愿意供他读书,他也要参加延川县的中学考试,用成绩来证明他能考得上中学!那时候延川县中学两个班只招收100多名学生,而报名参加考试的就是1000多人,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然而,路遥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延川中学,这在郭家沟村引起了轰动!谁也没想到老王家竟然飞出了一只金凤凰!当路遥高兴地拿着录取通知书给大伯看的时候,王玉德仍旧板着脸,再次说这学不能上,就算天王老子来说也不管用!说完便递给路遥一只斧头和绳子,要他上山砍柴!路遥默默接过斧头和绳子。拿着到了山上!但路遥没有砍柴,他把斧头和绳子扔到山沟里,独自一个人去了县城!求学的渴望支撑着路遥,但报名费把他难住了,就算在同学们的资助下仍然不够,而这也就意味着,交不上报名费就上不了学!直到有人给他出主意,要他回村找领导帮忙,这一句话点醒了路遥,他飞奔回村找到了支部书记刘俊宽!

陕北

多年后路遥仍旧没有忘记这一幕。刘俊宽在听到路遥的哭诉后,明确表示这个学应该上。至于学费他答应帮忙。那时候农村家家都穷,但刘俊宽还是以他的威望在村里借到两斗黑豆,让路遥换成钱交学费。路遥高兴地背上黑豆就朝城里跑去。然而,命运再一次向路遥开起了玩笑,学校拒绝他报道。无法,路遥只得哭着回了郭家沟村,再次找到刘俊宽说,干大,我报名晚了,学校不收我了!在这非常时刻刘俊宽又一次伸出了援手,他专门赶到延川县中学,向校长说明情况,校长被刘俊宽的诚恳打动,破例招收路遥入学!无论经受怎样的波折,路遥总算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殿堂,他将在这里度过三年时光!而正是从这里开始,路遥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自己的命运要通过努力来改变!凭借路遥的执着和机智,他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奋力抗争,坎坷前行,并最终掌握了主动权,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少年路遥

1980年,路遥谈到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说道:“在那样困难的环境里,什么是最珍贵的?我想那就是别人对我的帮助,同学们把口粮省下来给我吃。人的心灵是那样高尚美好,反过来又折射今天的生活,因为今天的现实生活正好缺乏这些!”正是看到过去那一束束折光,路遥才以饱满的热情抒写“困难的日子”,照亮精神苦闷时代人们前行的道路!而路遥,也在这种曲折的光束中走完了自己的中学时代,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他要“跳出农门”,走进生命的“光明”了!

延川中学毕业合影

2 山花时代与三段爱情故事

路遥喜欢柳青的小说,不仅仅他和柳青都生活在陕北,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柳青的《创业史》出版时,路遥还做过他的责任编辑。对于柳青,他是抱着崇敬而感激之心的。柳青是他文学上的“教父”,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那时柳青给路遥说,陕北这块土地是需要写出好几部长篇小说的,他年纪大了,你们年轻人应该挑起这副担子!也因为如此,当路遥在后来写作《平凡的世界》时,他把柳青的《创业史》重读了七遍,希图从中找到精神和技巧上的养料。在此之前的《人生》里,路遥更是引用柳青的一段话作为开场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与《人生》里的高加林一样,路遥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多年后当路遥登上延川县的山头,指着县城对贾平凹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那时候各大院校停止招生,路遥去西安上学的梦想自然破灭,在延川县城折腾了几年后,路遥最终又被“送”回了农村。这一劳动就是好几年。直到后来他再次得到一个机会,被刘家圪崂大队推荐参加了县上的“贫下中农宣传队”!

延川县

再次回到县城的路遥迎来了生命的一个转折。他认识了诗人曹谷溪。曹谷溪是陕西清涧县人,比路遥大8岁。谷溪很有才华,还在上高中时就用胶泥雕塑了鲁迅,列宁等名人像,引来一片称赞;非但如此,他还喜欢写诗歌,写通讯报道,也因为自己独特的才华去北京参加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成为延川县当时很有名气的作家。1969年曹谷溪调到延川县任通讯组组长,主要任务是向报纸和广播站提供新闻稿件,当时通讯组的正式成员有曹谷溪、石焕南,另外一个是北京来的女知青林达!路遥参加“宣传队”后自然要进行各种“宣传培训”,“通讯组”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他将被培养成“民工创作员!”

路遥与谷溪

与谷溪的相识对路遥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这里开始路遥找到了人生方向。他从来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因此,当一条新道路出现时,路遥便紧紧抓住了它!一如《人生》里的高加林一样,路遥在通讯组开始创作,他在曹谷溪指导下写通讯稿件,也学着写诗,并发表了诗歌处女作《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路遥还和县文化馆的白军民创作戏剧!从小就有极高觉悟和艺术天分的路遥,仿佛一块璞玉一般,正被曹谷溪等人慢慢打磨出来。

《延安山花》的出版为曹谷溪和路遥等人“暴得大名”做了最好的铺垫。这是特殊创作背景下出现的一部诗歌集,主要收录延川地区工农兵创作的诗歌。曹谷溪最初定名为《工农兵定弦我唱歌》,后来被陕西人民出版社相中,改名为《延安山花》。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由于路遥高质量的创作,1972年8月《陕西日报》刊发了报告文学《“山花”是怎样开的?——诗集延安山花诞生记》,对路遥进行了表扬:“城关公社刘家圪崂大队创作员王路遥同志,一年中创作诗歌五十余首,其中有六首在报刊上发表。”这是路遥的名字第一次在省级报刊上出现!

山花

关于“路遥”这一笔名的来源,也源自“山花时代”。有一次,“路遥”到延川县文化馆去闲聊,遇到了诗人闻频,文学干事吴月光介绍闻频看一篇稿子,并说作者就在这里。闻频看过稿子后觉得很好,见到“路遥”后对他说:“这是你的笔名吗?”当时“路遥”的笔名是“缨依红”,闻频建议他改一个独特好念的,王卫国思考片刻后写了“路遥”二字,从此,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路遥”的名字!而他原先的笔名“缨依红”,也表明他在“山花时代”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路遥与闻频

在路遥这一生中,与“爱情”有关的经历主要有三次!第一次不成熟的爱情源于他初中女同学的单相思。这时候他们已经毕业,女同学找到他,向他进行了表白,但路遥说:“我虽说是县城一个副主任,可本质上还是一个农民!”女同学说:“我就喜欢农民!”路遥道:“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我不会耕地,不会下种,庄稼活一点都不会干!”女同学说:“谁让你干活了?结婚后你就在家里待着,地里的活都由我去干,你什么都不要管!”路遥一看这个情况忙跑掉了,留下一脸惊讶的女同学!

路遥是一个具有极强心劲的人,本地的女子他是看不上眼的。也因如此,当他来到延川县通讯组,接触到更多城里来的知识女性,便立即陷入到一场热恋中。他追求的女孩名叫林虹,是北京来的女知青。林虹长得很美,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是宣传队里的开心果。路遥这时候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因为编剧的事与林虹有过多次接触,两人相互有好感。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曹谷溪,这是一位真正善于“成人之美”的君子,曹谷溪知道路遥和林虹在谈恋爱,便经常把摄影暗室腾出来,让他们在里面说情话。有一次路遥对曹谷溪说:“我跟那个北京来的女孩子亲美了!”

我们不知道林虹与路遥的相爱是真心还是一场虚情假意。但能看出路遥是真心爱林虹的。1970年,路遥再次得到一个机会,县上给了他一个指标,让他去铜川县当工人。但路遥毫不犹豫把这个名额让给了林虹。当时很多人劝路遥:千万不要鸡飞蛋打!但路遥决心已定,并说:就算为这个女孩子死了也值得!后来的事实真让别人言中,林虹到铜川后写信来,感谢路遥的帮助,但随后,林虹的信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路遥收到林虹的绝交信,并把路遥送给她的一块提花被面退回来,路遥懵了!他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一个傻瓜,被别人看了笑话!屋漏偏逢连阴雨,他的延川县副主任职位也别撤销,路遥似乎再次走到绝路上。他曾想过自杀,但在曹谷溪等人的劝说下,路遥最终放弃了这个傻念头!

路遥

无论怎样,仕途失意和失恋对路遥的打击是严重的。有一年冬天,刘俊宽的女儿刘凤梅回乡,见路遥穿着一身白衣服,腰上还扎着白腰带,刘凤梅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这身打扮?”路遥沮丧地道:“我在为自己戴孝!”刘凤梅劝说路遥想开一点,路遥说道:“你放心,生活是不会打垮我的,除非我的心脏停止跳动!”路遥“为自己戴孝”,也许是与自己的过去做一个切割!

路遥回到了延川县通讯组。曹谷溪再次向他施出了援手,他还是希望路遥能够与林虹复合的。此时同样来自于北京的一位女知青林达,成了路遥与林虹的传话人。林达受曹谷溪的委托,到铜川县去当说客,结果可想而知:林虹已经与别人相好,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也是从这里开始,路遥开始了他第二场恋爱,主角就是林达!

林达和朋友

林达与林虹同样也是朋友,两人从小生长在一个家属大院里。林达的家庭比林虹要好,她祖籍福建,父母都是归国华侨!当曹谷溪知道路遥和林达开始相爱时,同样以君子风度给他们提供帮助,经常安排两人下乡采访,培养感情!林达也很有才华,这从她发表在《山花》上的散文《在灿烂的阳光下》可以看出来。有一年林达回福建探亲,说起自己的男朋友路遥,林达的母亲冷静地道:“你把路遥说得这样好,那他的缺点是什么你知道吗?”林达无语。回来后便疏远了路遥。有一次曹谷溪奇怪地问路遥这是怎么回事?路遥沮丧地道:林达听她妈妈的话,不打算跟我好了!曹谷溪再次充当起路遥和林达的牵线人,对林达说道:“你妈妈的话很对,但并没有反对你们交往,爱情的大厦需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你以后应该继续了解路遥!”

曹谷溪对路遥的呵护是不遗余力的。毫不夸张地说,曹谷溪既是路遥文学上的引路人,也是他生活上的引路人。1973年的春节,林达没有回福建探亲,而是跟随路遥回到了郭家沟村!对于王玉德来说,儿子能把北京女知青领回来当儿媳妇,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王玉德两口子把家里好吃好喝的端出来,招待林达。春节过后路遥和林达去看望的第一个亲友就是曹谷溪,曹谷溪又给他们安排了两间窑洞,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一直到正月初八年假结束,路遥和林达才又返回延川县城上班!从这时候开始,路遥和林达正式确立了夫妻关系!

路遥与林达

3 林达38元工资供路遥上大学

路遥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有极强规划的人。他看准的事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做到极致!1973年,对于路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全国高校恢复招生!进入大学深造,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学能力,并通过考学实现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愿望,是路遥始终不变的目标!他的好朋友海波后来在回忆文章里写到:“有一次,他谈到自己的婚姻,说还得找一个北京知青。我说:‘还是找一个本地人比较稳妥,知根知底,有挑有捡。’他一听生气了,反问我说:‘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路遥在选择自己的婚姻时是有一定功利性的。少年时家庭的贫困,毫无疑问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知道凭借家庭的能力和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达成他的愿望,因此在接触到北京来的女知青后,路遥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好感和直觉。还在与林虹认识之前,有一次作家李小巴到延川县去采风,与路遥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路遥那时候就说:我未来的妻子很可能就出自北京来的女知青中间!李小巴不以为意,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人很自负罢了!林虹与路遥的交往是复杂的,两人也许真有所谓的爱情,但在很大程度上,林虹未免有利用路遥的一面,路遥似乎也有借林虹的能力改变自我命运的想法,只不过这个“设计”最终以林虹的“设计”率先达成目标而告终!现在,当林达成为他的未婚妻,为他提供帮助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延安大学合影

路遥上大学经历了一番周折,起因还是特殊时期的那段经历,但此时上级对路遥已经有了定性:作为初中生的路遥属于既往不咎之列!但有关高校还是非常顾忌,怕录取了这样的学生犯错误。最终在延川县相关领导的努力下,路遥进入本地延安大学,他改变命运的“设计”正式进入轨道。那时候路遥在延川县通讯组只拿18元的补助费,生母和养母的家庭连想都不要想,因此,林达成了路遥上学的实际“赞助”者!后来他的养母李桂英也说:“路遥上大学是林达供的,林达是北京人,家庭条件好!”那时候,作为延川县通讯组干事的林达,每个月只拿38元的最低工资,除了留下一点作为自己的日常花费外,大部分工资都给了路遥!

路遥与女儿

进入延大中文系的路遥犹如一条大鱼游进了深海。他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在《陕西文艺》发表了小说《优胜红旗》,得到编辑和文友们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他也与曹谷溪等人合作写作报告文学、诗歌、话剧等。除了写作和阅读文学名著外,路遥还把更多时间放在阅读报纸上。一如路遥的同学申沛昌所说:“路遥是一位酷爱文学又关注时事的人!”也如贾平凹所说:“文学或许还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选择,但他干什么都会干成!”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变动,路遥从来都没有置身事外!事实正是如此,路遥顺利在延大毕业,并进入《陕西文艺》当了一名编辑,开始了作为一名伯乐和作家双重身份的生活!而他的妻子林达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初出茅庐的路遥

4 不断实现超越: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与所有作家一样,路遥的文学之路也很坎坷。1980年,作家张虹到西安去参加创作会议,路遥指着窗外的棚户区对张虹说道:“我是从比这里还底层的地方出来的,起点太低。我要改变命运,成就大事,就得付出比常人数倍的努力甚至牺牲!”多年后路遥走上创作之路,有一次询问好朋友海波,他的小说与贾平凹陈忠实的小说相比怎样?海波毫不客气指出路遥小说的不足。后来海波在文章里说道:他的眼光躲闪,神情变得十分焦灼!这就是路遥,他是很有心劲的一个人,当明白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相比还有差距时,就要奋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路遥文学才华的发轫是在那特殊的十年。毫无疑问,他的诗歌和小说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多年后路遥感叹柳青的《创业史》没有写完,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遗憾!柳青后来病重不能写作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在于柳青无法继续写下去。当《创业史》第一部梁生宝们已经做好走“合作化道路”,第二部就要轰轰烈烈进入“康庄大道”时,时代却对“合作化”做出了否定的判决,柳青对《创业史》的故事设定瞬间崩塌,他还能继续创作下去吗?

路遥与同事

社会的变革是如此迅速,很快那个时代结束,进入一个平稳期。文学在压抑了十年后终于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伤痕文学”成了主流。与大部分作家一样,路遥立即把握住这股潮流,要与过去的文字做一个切割。这就是他所写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与“伤痕文学”异曲同工的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很费周折,路遥先后投递给全国各大刊物都被退回,直到他抱着最后的希望寄给北京的《当代》,主编秦兆阳看中了这篇稿子,在秦兆阳等人的指导下,《惊心动魄的一幕》最终得以发表,并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路遥是一位具有极强觉悟的人,早在延川县通讯组工作时,他接触到不同的文学体裁就要跃跃欲试。他经常问文学圈子的人诗歌怎么写,歌词怎么写?在得到别人指教后很快就会拿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歌词,看起来非常专业!在延安上学时,他在全校联欢会上自编自演的歌曲获得一致赞赏!无论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品,也是路遥对自己少年时的那段失误所做的一个总结。他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个作品的水平,他还有更高的雄心壮志!

在路遥短短40年的文学生涯里,长篇小说《人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不仅对路遥来说是如此,对中国的新文学来说也是如此!《人生》已经完全没有过去那个时代的影子,有的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众多人物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路遥把稿子寄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王维玲,王维玲读后给予充分肯定,后来又推荐到《收获》发表。

人生连环画

对于路遥而言,这是最美好的时刻。《人生》的发表奠定了路遥在文坛上的地位,一时间赞誉不断,路遥收到全国各地好几千封读者来信,都是跟他探讨“人生问题”的,那时候初出茅庐的作家莫言也给路遥写了一封长达3000字的“人生之信”。多年后路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回忆当时的情景,写道:“细细想想,迄今为止,我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写《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人生》有13万字,但路遥在短短20天就写完了!

路遥与莫言

作为路遥的伯乐,王维玲不断催促他写作《人生》的第二部。路遥也在回信里明确表示:自己会好好考虑,但要写作第二部会有很多困难,因为托尔斯泰说: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最后!但路遥并没有写作《人生》第二部的打算,对他而言《人生》已经是“过去式”!当他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后,就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目标,实现再次超越!他不满足于获得这样一个成绩!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也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部,但比《人生》规模更大,人物更多,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景观的长篇小说。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付出了最大心血和努力!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只有短短的13万字,而计划写作中的《平凡的世界》则有近百万字,与《红楼梦》字数差不多。一部作品当然不是以字数多少论优劣,但大部头的作品与短篇相比,付出的心智和艺术创造性却截然不同,尤其对路遥而言,他要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非有这样一部大作品不行!

沉思

5 林达:心力憔悴无法支持路遥进行创作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的随笔里,路遥谈到他写作《人生》时的状态:“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通畅,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至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年轻人可能神经错乱,怕寻‘无常’!县委指示,那人在写书,别惊动他……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要超越胜利!”写作《人生》尚且如此,《平凡的世界》其艰难困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生电影剧照

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准备了3年。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就阅读了150多部,另外还借阅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合订本,甚至连《飞碟探索》也看过了,目的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了翻阅这些资料,他的手指头被磨出毛细血管,但路遥硬生生把上千份资料啃完了。当他觉得已经做好准备时,便把资料装进几只皮箱,走进了陈家山煤矿!这是他写作《人生》的福地。在这里,他将展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写作。

路遥与陈忠实贾平凹等人

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路遥为小说的开篇备受折磨,连续三天,路遥撕掉的稿纸装满了一个个纸篓,但仍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叙述角度。他疑心自己根本没有写作能力,却雄心勃勃写一个长篇小说,那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吗?他甚至有了放弃写小说的打算!直到第三天,当路遥冷静下来,他终于找到一种语调,于是缓缓的笔墨流淌出来,《平凡的世界》顺利开场了!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准备,到1989年5月第三部结束,路遥为这部小说整整耗费了7年时间。第一部在陈家山煤矿医院完成,第二部在铜川县完成,第三部改在陕西榆林县宾馆完成。7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尤其对路遥而言,7年意味着他将咬紧牙关,全身心投入到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去。一如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所写的:“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这与写作《人生》时的状态是一样的!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路遥身体还可支撑。第二部写完的时候他已经病了,身体虚弱到不能长时间行走,每迈一步都气喘吁吁。万般无奈下,路遥找到榆林县一位老中医张鹏举,张鹏举在为路遥看过后说道:“你看看你的舌头?”路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舌头已经变得乌黑!他害怕了,连续喝了老中医上百副中药,身体渐渐恢复!妻子林达劝他注意身体,好好休息一番,等身体复原后再写作。但路遥怎么可能中断手头的工作?尤为主要的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完后反响不好,评论界给出的鉴定是:“写作手法过时了,是老套的‘恋土派’!”这对路遥来说是一个打击!他跑到柳青坟上大哭一场,但还是做出决定,继续按照这种方法写下去!一如他后来慢慢找到了自信,对贾平凹所说:“狗日的,一满都不懂文学!”

路遥与贾平凹

而到写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路遥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在作协大院里熬中药,熬着熬着就睡着了;喝完中药后,路遥又支撑着身体去誊抄稿件!“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路遥长期以来养成的写作习惯。当别人在夜晚来临进入睡眠时,却正是路遥工作的黄金时间,他往往写作到深夜,凌晨的时候睡去,中午的时候才从睡梦里醒来,然后喝上几大杯咖啡,吸一阵烟,简单地吃过饭后到外面活动一下身体,随着夜幕的降临,路遥又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

写作

路遥“拼命三郎般”的写作不仅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巨大损害,对他妻子林达来说也承受着巨大压力:长年累月在外写作,家庭生活自然是顾不上的。林达是一位知识女性,与路遥结婚后一方面要上班,另一方面还要带小孩,一年到头两口子见面的次数也不多!那时候路遥的工资是一百多元,在陕西省文学界算是高的,但路遥写作有一个癖好:必须吸好烟,喝好咖啡!他在吃饭上没有丝毫讲究,有时候一个馒头一根大葱就能解决,但烟和咖啡却是必不可少的!一如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所写的:“烟草是一种征服人意志的强大武器,没有烟,我会一事无成!”那时候路遥每个月光烟钱就要花掉两百多块,他的工资还不够吸烟的!有一次他的好朋友海波劝他“量入为出”,或者吸点低档次的烟,路遥却反驳道:“这不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心理上的需要!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相对庄严的心情,而保持庄严的心情,是为了进行庄严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上,林达更多时候都要独自面对!

思索

6 悲剧性婚姻成就路遥和林达的伟大

有人说路遥很自私,他娶林达是为了让她供养自己上大学。林达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省吃俭用一直坚持好些年。结婚后路遥为了自己的“文学事业”,林达又默默撑起这个家!在路遥看来,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从事的是一种“庄严工作”,妻子做出牺牲是完全应该的!早在认识林达之前,路遥就对朋友海波说过:“目标一设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与此无关的都得牺牲!想样样都如意,结果一样也不能如意。”而在与作家张虹的谈话中,路遥也指出:“这牺牲包括常人的欢乐和友谊。干大事就顾不得小节。谁做我的朋友,就得原谅我,接受我……”为了“文学”,路遥“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妻子林达的正常生活!

早在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林达就向路遥提出了离婚,但路遥死活不同意,认为两人已经凑合十几年,为什么不能继续下去?当时朋友们都知道路遥和林达的婚姻亮起红灯,有人来劝说路遥,有人去劝说林达。路遥未免对妻子不理解自己的工作有了怨恨,明确表示与林达不可能回到过去。他的朋友孔保尔去劝说林达,林达忽然泪如雨下,哭诉道:你们都说我不好,你们谁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谁替我想过?

路遥与林达

有一次海波在路上遇见林达,林达忽然无头无脑地说道:“听说你也在背后说我的不是,别人不知道路遥,你难道也不知道吗?”海波问她听说什么了?林达说:“我也想你不能说出不负责任的话。”作为路遥和林达的朋友,海波是比较了解路遥家庭的,在后来所写的《我所知道的路遥》里,他指出:“路遥和林达的不愉快,主要责任在路遥,而不在林达……林达为路遥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路遥最困难的时候和他订婚,为了供路遥上大学,使出了所有的力气;婚后甘当陪衬,勤勉地维持着这个小家庭。”那么,这是否说明路遥是自私的呢?

路遥与女儿

1992年,路遥的身体已经变得很坏,与妻子林达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一方面他要写作,一方面还要处理家庭琐事。而这其中最要紧的就是“钱”!终其一生路遥都在为钱发愁,去世前还留下好几万的债务!路遥和林达都有工资,但路遥在吸烟和喝咖啡方面消费很大,非但如此,他贫困的家庭都需要他去照顾。他并不像别人传言的那样对家庭不负责任,为了给女儿买西餐路遥跑遍全城,最后花60块钱买了两块三明治,同事都说路遥买贵了,两块面包夹一点黄瓜就值60块吗?但路遥说他问了服务员两遍,就是这个价!这时候《平凡的世界》已经获得茅盾文学奖,但5000块钱奖金在北京请客就花光了,一如后来路遥所说的,得的那点奖金还不够他抽烟的钱!他曾想过跟朋友海波做生意,开一家服装店,利润平分,但海波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你把我当成做生意的人了吗?路遥长叹一声,打消了这个念头。

路遥与弟弟王天乐

1992年8月6日,路遥背着一个背包离开了西安的家,几天前他已经跟弟弟王天乐去了信,由弟弟在延安接站。此时的路遥肝疼剧烈,他一路蜷缩着身子才坚持到延安,弟弟见他病得沉重,赶紧把他送进延安医院。早在几年前路遥就明白自己的病,他不断吃草药,吃西药,能够维持地就维持,但真没想到这一次竟然维持不过去了。有时候他怀疑自己得了绝症,感到十分害怕,但紧张的写作和令人头疼的家庭矛盾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不断地给人写稿子,希图多赚一点稿费,给妻子和女儿更好的生活。他不讲究吃不讲究喝,但他终于把自己累垮了!

与弟弟合影

延安医院的诊断出来了:肝硬化腹水!陕西省委对路遥的病非常重视,再三与路遥协商后转移到西安。院方也得到省里的指示:尽最大努力把路遥的病治好!医药费解决了,医疗条件解决了,路遥在病情衰微缓解后,仍然对自己的书稿十分关心,有很多朋友来探望他,并请求他写批条,认可对他作品的改编,路遥都极力配合,但此时,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与实习生合影

1992年11月16日午夜,路遥忽然腹痛难忍,他在病床上翻滚着朝陪伴他的九弟王天笑喊叫:“九娃,快救救我,救救我……”王天笑赶紧去叫医生。抢救一直持续到17日凌晨,最后医生们用上了电击,但路遥的心脏已经再也无法唤醒!1992年11月17日早晨8点,路遥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刻!而此时,他的合法妻子林达还在北京!

路遥去世

路遥去世前后在朋友们之间,就对林达议论纷纷,普遍认为她不够理解路遥,在路遥写作最紧张的时候提出离婚,非但没有照顾好路遥,还给他增加了很多负担!尤为主要的是路遥住院这么长时间,林达只去医院探望了一次,随后便撇下女儿去了北京,林达自始至终没有对路遥照顾一天。作家厚夫在后来所写的《路遥传》里,也写道:“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当多年后,这一事件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朋友们有了更多对林达的理解:她必然有难以言说的苦衷,供路遥上大学和独自撑起这个家庭自不必说,长期的夫妻两地分居也是一个大问题,林达已经对路遥付出了太多太多,她可以一年一年地忍受,可路遥的写作却永无止境,林达最后实在是看不到正常生活的希望了,所以才走上坚决与路遥离婚的道路!

王天乐在后来回忆路遥的文章里也写道:“1992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协议离婚,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达,她不知提出过多少次离婚了。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夫人是不容易的……在这一点上我不恨林达,也不恨路遥。”“林达是开通的,她不要任何东西,准备一个人到北京成家立业。”作为路遥最信任的人,王天乐自然是懂路遥的,也更加理解林达。尤为主要的是,当别人都在说林达不好的时候,林达并没有任何反驳,自始至终保持了高贵沉默,只把辛酸埋到了心底,体现出一位知识女性的高尚品格!

路遥林达

“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没有燕妮就没有马克思,没有波伏瓦就没有萨特,没有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就没有托尔斯泰,没有李银河就没有王小波,我们同样可以说,没有林达就没有路遥!无论林达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她在背后为路遥的默默付出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当路遥去世后,林达紧急从北京赶回,在追悼会上敬献了挽联:“路遥,倘若你灵魂有知,能否听听我们的哀诉?”落款是:“妻,林达,女儿,路远。”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路遥是伟大的,他法律意义上的妻子林达也是伟大的!

路遥追悼会

7  中国文学呼唤路遥

路遥是一位有大激情的人。一如《人生》里的高加林一样,他为了改变命运,一次次向前冲击,又一次次失败回来。当高加林跪在土地上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我的亲人呐!”未尝不是路遥自己的心声!8岁那年他被送给伯父,就已经有了“被父亲出卖”的感觉,干粮吃完了,父子俩一路讨饭才走到延川;贫穷的家庭造就了他不服输的性格,也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有了一种感同身受!在《平凡的世界》前言里,他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是的,这是路遥生活过的土地,也是他所热爱的人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他的小说之所以获得众多普通读者的感动和共鸣,就在于他的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向往

路遥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对社会上发生的事始终抱以最大关心,就算躺在病床上,路遥仍然要医生给他配备一台电视机,收看国家大事和新闻。路遥小说里大段引用《参考消息》上的文字,就表明他有强烈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改变人心!就像高加林和刘巧珍在村里做出的“卫生革命”一样,这是他的本真目的,因此在抓住文学这一利器后,就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他要进行“启蒙”,要宣扬人性的美好,引导人民向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前进!

憧憬

路遥是一位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人。艰难的人生经历让他格外同情别人、理解别人,关心投身文学写作的青年。朋友海波多次承他指教,帮助他发表文章,并鼓励他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当他得知一位农村青年张虹热爱写作时,便给她提供各种帮助,并要求相关单位与张虹联系;北京纺织厂的女工叶广岑与路遥并不认识,只给《延安文艺》投了一次稿,就被路遥推荐参加了陕西省举办的文学培训班,脱产学习了三个月;王安忆到陕北体验生活,路遥给她写了一把各地朋友的关系条子,给王安忆省了不少旅费;病重期间,他躺在病床上签字,同意给青年作者提高待遇,尽最大可能给年轻人的进步铺平道路!

写作

路遥是一位对文学追求永无止境的人。他不满足于《惊心动魄的一幕》写了《人生》,不满足于《人生》写了《平凡的世界》;对于《平凡的世界》他并不满足,毋宁说,这是他进行长篇创作的一次练笔!住院期间,路遥和弟弟王天乐曾畅想出院后,他要好好休养身体,然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他说,手头起码有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大纲,题目已经拟好:《生命树》、《崩溃》、《十年》。《生命树》以他贫困而早夭的妹妹为原型,写黄土高原上亚当和夏娃的爱情故事……而《崩溃》,则以前苏联的解体为素材……这表明,路遥已经不满足于写中国的故事,还把目光放到了国际上!

病中的路遥

路遥是一位具有宗教般牺牲精神的人。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他写道:“只有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情感,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路遥没有宗教信仰,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分明充满了一种宗教感。每次遇到精神危机时,路遥都会到毛乌素沙漠中去:“沙漠之行斩断了我的过去,引导我重新走向明天。当我告别沙漠的时候,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断绝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地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文学是路遥的圣地,他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在文学里探索自己的生命,也探索他所关心的普通劳动者的生命,也关注这片土地和国家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文学事业!

在柳青墓前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路遥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这说明路遥和他的作品仍然活在人民心中。一如贾平凹所说:“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捶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也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土地的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浓厚的人文关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宗教般的献身精神,这些宝贵品质都是中国当代作家比较匮乏的!

不朽

今天,当作家们热衷于描写黑暗的心,惯于在作品里营造言情宫斗,娱乐至死,传播扭曲的价值观,对普通劳动者充满了嘲笑,缺少温润之心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很多作者都成了“双面胶式的人物”,一方面在作品里宣扬救赎啦,善良啦,慈悲啦,美啦,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里怀着铁石心肠,没有真情,没有感动——时代更加呼唤路遥这样的人物!因为只有鲁迅和路遥的方向,才是中国文学的前进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