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某车型侧围外板零件 a.凸面 b.凹面 c.凸面 d.分缝线 图2 局部成形性 图3 局部减薄率 01 拉深筋调整 图4 局部成形性 02 增大工艺补充及增大区域拉深深度 01 拉深模型 图5 常规侧围外板拉深模型 1.凹模 2.板料 3.压边圈 4.凸模 图6 具有辅助拉深凸模与凹模的拉深模型 1.凹模 2压边圈 3.凸模 02 后风窗区域拉深成形过程 图7 成形初始状态局部截面 (a)压边圈闭合与主拉深凸凹模成形 (b)辅助拉深凸模接触板料 (c)辅助拉深凸凹模成形 (d)成形完毕 图8 成形过程 03 优化成形的原理 04 优化效果及实际零件状态 图11 局部减薄率 图12 实际拉深工序件 05 技术方案实施流程 工艺边界条件稳定 轮廓大小的确定 根据不同侧围外板的形状,针对性地设计辅助拉深凸模的分模线(即轮廓①),如图14所示,并根据整个区域的拉深深度确定辅助拉深凸模各个位置的高度、两侧立壁的角度及顶端圆角半径②等,初步轮廓大小确定后,进行下一步模拟计算验证。 模拟分析验证 方案修正 模具结构设计 图15局部拉深模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