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风荷位于杨公堤北端东侧,东接苏堤,北到北山街,南邻西里湖,是西湖老十景之一。老十景始于南宋。有资料介绍:“当时南宋画院画作中,西湖四时最奇者选十,分别冠以四言标题景名,这在中国史上是首举。当美景赋予佳明,则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景名合一,顿始景物生姿,景名显赫了。”可能是西湖美景太多了,十个不足以涵盖,所以文革后随着旅游的发展又评了十景,称“西湖新十景”。还觉不够,2007年又评了十景,称“三评西湖十景”。西湖老十景称“西湖十景”。说实在我还是偏爱老的,意境难以逾越。 由于曲院风荷离家较近,每次来杭都会来此坐一坐,欣赏一下美景。但每次也没有系统的走一遍,所以哪跟哪没有印象。“西湖十景”都有康熙题写的景名碑,这次来想拍一下康熙题写的“曲院风荷”碑,在哪里记不清了。问了一个保安,保安问新碑老碑,我说老碑,他说在岳庙广场东侧。我找到了,这是一个祖孙两代碑,前面是康熙题写的“曲院风荷”,后面刻着乾隆写的一首诗。这时那个保安过来了问我是否认识乾隆那首诗,我还真没注意。我和他走到背后念了一下,还别说真有不认识的字。他又叫了一人,还不如我,断句都不会。保安说这些日子他叫了好些游人念这首诗,没有一人认全。挺有意思的,我记下了此事。 太阳照在亭台楼榭上,倒映在静静的水中如同镜子一般。不时树林里还传来悠扬的笛声和欢快的琴声。有三个妇女在一亭下正认真的拉着手风琴。穿过福井园来到风荷御酒坊,这里有一组酿酒献酒的雕塑群。风荷御酒坊后面还有一个“曲院风荷”碑,是茅盾题写的,碑后面刻着邵华泽的一首诗。通过“真趣”水榭走到湖边,有一亭一石舫很是别致。 望着平静的湖水不免有些淡淡的遗憾,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如果是满塘盛开莲花阵阵荷香飘逸而来该是多么惬意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诗在此读起令人更有一番想象。 为了乾隆那首诗回到家马上上网查找,不想这块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兹抄录如下: “苏堤北端,跨虹桥西北,有一个小小的园林,名曰“曲院风荷”。庭院虽小,景致却佳,芭蕉冉冉,长袖善舞,花木扶竦,清香挹人,御碑高耸,小亭翼然。亭前一湖碧水,亭亭莲叶一直堆铺到玉带晴虹桥下。夏日观荷是曲院风荷观景的主题,秋夜听雨亦复为佳。“曲院”原作“麯院”,是南宋官办的酿酒作坊,当年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自醉,时称“麯院荷风”。南宋诗人王洧曾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至清初,曲院逐渐衰芜荒废,乃构亭跨虹桥西,环亭遍植荷花,风播荷摇,萏菡清芬,复见旧时风光。康熙南巡品题西湖十景,更名“曲院风荷”,并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麯院”改成“曲院”,后人颇以为康熙错题,众议纷纭。乾隆有憾于兹,乃于康熙景名碑后题诗,竭力为乃祖辩诬:“九里松旁曲院风,荷花开时映波红。莫惊笔误传新谤,恶旨崇情大禹同”。其实乾隆大可不必为康熙贴金衍圣,景观虽似,其地已迁,酒香已遁去,换顾以庭院幽深,盘曲有致,此“曲院”非同那“麯院”,其中韵味非曲而何称?且把“荷风”改作“风荷”,着实写出了绿浪红花的袅袅婷婷,风韵旨趣更胜前朝。清人许承祖诗云:“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也香”虽不言荷而荷风如面,荷香沁心,谁个说不?” 是那个保安让我有了新的收获,长了新的知识,我应感谢他,感谢他的好学,感谢他的认真。  1.“曲院风荷”碑亭
 2.康熙题“曲院风荷”
 3.乾隆诗碑
 4.玉带桥
 5.曲渡清波
 6.亭下练琴人
 7.福井园
 8.
 9.
 10.蚕学馆旧址
 11.风荷御酒坊群雕
 12.
 13.茅盾题“曲院风荷”
 14.邵华泽诗
 15.
 16.
 17.
 18.
 19.
 20.竹素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