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澍宁 范澍宁,1954年生,四川什邡人,擅画写意人物。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协理事、四川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副会长、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副研究馆员、成都师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墨华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2年当代艺术家精品五人展,成都纪念五二三讲话全国美展优秀奖; 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铜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 2003年黎昌杯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展; 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展 优秀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2007年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2010年梦萦徽州——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江山雄韵——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1年中国画四条屏全国名家邀请展,范澍宁、李江中国画作品展览,范澍宁、李江中国画作品展览,《丹青和韵》范澍宁、李江中国画作品展览; 2013年范澍宁、李江中国画作品邀请展; 2014年11月德国展“花间——范澍宁 李江中国画作品展”。 艺术风格 范澍宁的人物画题材广泛,笔之所涉,有古有今,范澍宁在传统人物画“绣像”图式和现代“特写”图式之间,找到了一种近景展开的图式。这种图式,集中饱满且具很大的延伸性。它可以将画内多元素纳于一体,更因空间的拓展而留下更多的“画外之音”。 作品欣赏 ↓↓↓↓↓ 画家 李江 李江,字江山,四川什邡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当代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博物院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成都画院画师、首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第一个受邀在德国城市留下手模的中国艺术家。 由中国文联授予“99中国百杰画家”称号; 由国家人事部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称号; 2012年被美术报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十位画家”; 中国美术馆收藏《四川儿歌》其中《排排坐》、《摇啊摇》; 韩国总统李明博收藏《我们的朋友》; 美国国家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主席科尔先生收藏《川西风情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收藏《清韵》、《东方风来》; 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花季》等十余幅; 曾出访日本、俄罗斯、台湾、澳门等地交流办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讲座。中国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收藏其作品; 《美术》杂志、《荣宝斋》期刊、《美术报》曾多版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香港明珠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曾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 李江的国画创作推陈出新,她吸收了绵竹年画以刻线造型加手绘着色相结合的独特方式,同时辅以夸张、虚拟的人物造型,甚至在画面结构的处理上敢于打破时空的局限,拓宽了作品的展现时空,增强了表现力度,给李江的人物画增添了种种特色与新的意趣。 作品欣赏 ↓↓↓↓↓ 画家 孙培增 孙培增,号抱璞,山东诸城人,先后游学于潍坊教育学院、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凤凰岭书院。师承刘大为、任惠中诸位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美国)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国家民族画院创研部主任、刘大为工作室助教。 参展获奖 作品《飞》获山东省体育美展一等奖,并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中国美协); 作品《山水》获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画家》杂志社); 作品《山水》入选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当代山水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中国文联艺术中心 中原书画研究院); 作品《梁山晴云》入选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中国美协); 作品《八仙图》获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界书画百佳奖(中国美协 中国书协); 作品《山居》获“相约香江、第五届山水画交流展”银奖(中国书画报社,香港亚洲文化交流中心); 作品《杨柳青·放风筝》获“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银奖(文化部 中共中央统战部等)。 被评为“2011-2012年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人物画二十家”和“人物画百家”荣誉称号。 《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羲之书画报》等百余家报刊杂志曾做专题报道推介。出版个人专集六种、合集数十种。 艺术风格 孙培增是一位既具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创作理念的画家,他在主观感受、内心世界的表达上,在艺术语言、形式技巧的完善和艺术个性的发挥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突破,从而在开拓题材、绘画语言技巧和工具媒材的新领域,显示出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的状态。 作品欣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