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亨利之书》 ——一部温馨的励志片

 昵称JDTWtBsL 2020-02-14

《亨利之书》

——一部温馨的励志片

剧情梗概分析:《亨利之书》讲述了一位天才少年亨利因脑瘤去世后留下一个详细的计划,教他的母亲苏珊一步步解决掉邻居家伪善的继父、解救出被虐待的女孩的故事。这部电影在网络上的评价很多样。有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很温馨,很感人;也有人觉得剧情一般,甚至逻辑上有漏洞;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惊悚电影。但是我个人更偏向于这是一部励志成长片。因为天才哥哥的去世,母亲和弟弟开始成熟了;学校校长看完女孩的舞蹈,终于下定决心举报她施虐的继父;而邻居家的女孩在继父格伦先生自杀后也终于走出了阴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

而这部电影中有几个情节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在电影的开始,我以为天才的哥哥亨利是主角,却没想到他突然就得了脑瘤去世了,没有任何反转。一开始会觉得很遗憾,毕竟聪明又弟控的人设还是很讨喜的。但看完整部电影后,我发现哥哥的死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必然因素。试想如果哥哥没有死的话,母亲和弟弟也许会继续依赖着他,而他策划的谋杀会被更完美地完成,也能够成功解救出他喜欢的女孩。然而这样发展下去无非两种结局:亨利的计划被发现,或者成功地被隐瞒。但无论是哪种结局,都会变成是一部天才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其他角色都只是陪衬,也体现不出他们的成长。而在亨利去世后留下的计划书和录音反而更能体现出他过人的智商:他对于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精妙的计算,甚至是母亲的每个想法,他都能预计到。

整部影片在苏珊正式执行计划时达到了高潮。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学校的汇报演出。导演巧妙地利用了孩子们演出时的背景音乐,来烘托苏珊从飞奔回家到一步步按照预期进行一直到开枪前一刻那越来越紧张的情绪。镜头不停地在苏珊和孩子们之间切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孩子们表演踢踏舞的时候,紧凑的节拍使得观众也陷入了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中。但苏珊最终还是没有开枪。这一情节让人有点无法理解。但是站在一位母亲的角度去思考,似乎也能理解。毕竟苏珊是一位成年人,她比12岁的大儿子要更理智一些。所以一开始她也更倾向于用合法的手段帮助邻居家的女孩,只是在亲眼目睹她受虐待之后,被愤怒取代了理智,决定执行儿子的计划。但在看到与亨利的合照后,她突然清醒了。她毕竟还是一位母亲,还有一个儿子要抚养。以暴制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影片的结局则是非常传统的、类似童话般的结局:母亲带着小儿子和领养的女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种结局让人在经历了前面紧张的氛围后,有一种温馨、平静的感觉。虽然很平淡,但也在观众的意料之中。

比暴力本身更可怕的,是冷漠

这部影片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反映家暴问题。就像影片中亨利说的那样,其实比暴力本身更可怕的,是旁人的冷漠。其实不只是家暴,大多数的暴力事件都很难只从“施虐”和“受虐”双方去解决,外界的干预反而可能更有效。但问题在于,目击者往往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爱惹麻烦上身,所以有时候即使看到周围发生暴力事件,也会觉得与自己无关,不想卷入其中。这也是很多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片中,邻居格伦先生的警长身份也是阻碍他们解救女孩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学校还是儿童保护组织,都会因为格伦先生表面上正义的身份而停止调查。这也是导致亨利和苏珊决定使用非常手段的原因。而事实证明,在校长决心干预后,这场家暴事件也终于有了比较完美的结局。所以有时候,我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人微言轻,至少报个警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说施虐者的变态心理让我们看到人心的扭曲,那么旁观者的冷漠又何尝不是人性的一个阴暗面呢?

我想让我的哥哥回来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感人的地方,除了天才哥哥去世时与母亲和弟弟的对白之外,就是弟弟表演魔术的部分了。他面对着所有的同学和家长,非常认真地宣布:“我想让我的哥哥回来。”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想弟弟也是明白的,他只是想通过重现哥哥造过的那场“雪”,告诉哥哥: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会像我承诺的那样照顾好我们的妈妈,你可以放心了。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熊孩子的成长。当有一位聪明却非常弟控的哥哥在时,他是幸福的。他可以调皮捣蛋,随心所欲,因为总会有人替他收拾残局。但是当哥哥去世之后,他并没有继续任性下去,相反,他比母亲更早地从悲伤中走出来,变得像个大人一样,学会一个人照顾好自己,会管教母亲让她不要说脏话,甚至会告诉母亲“不要去想亨利会怎么做,想想你自己应该怎么做。”他变得坚强了。

之前的弟弟是让人羡慕的,而成长后的他让人欣慰的同时也会有些心疼。毕竟这个过程中,他所承担的压力和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他很优秀,但你们对于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较。不管是旁人还是家人,都常常会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往往自己不论做什么都赶不上“他”。可是偏偏这个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不可能、也不应该讨厌的人。

我认为这种时候,家长的态度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部剧中,苏珊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当小儿子质疑是不是自己代替哥哥死掉、周围的人会少一点伤心的时候,她很坚定地告诉他:“是的,亨利很优秀,但是你们对于我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苏珊来说,两个儿子在她的生命中起到了完全不同的影响。大儿子是天才,拥有着远远超出同龄孩子的智慧和成熟;在他面前,苏珊更像是个孩子,可以肆无忌惮地和闺蜜畅饮到深夜而不用担心,因为大儿子会把自己和弟弟都照顾好。甚至与一般家庭完全相反,她会被儿子教导“不要再玩游戏了”;也是因为有了让她放心的大儿子的存在,即使作为一位单亲妈妈抚养两个孩子,她依然没有被生活压垮,还能保持非常年轻的心态。而小儿子则让她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也让她享受到来自孩子的撒娇和依赖。就如她自己所说的,两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失去哪一个她都会不知所措。

小结

个人认为一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不仅仅在于导演对于情节、镜头、音乐的安排,更在于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亨利之书》在多个方面都可以让人进行反思,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

文/郑雨晨

图片/编辑/张政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