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书法,点画丰腴,如何做到“如绵裹铁”?

 fxiaog 2020-02-14
【苏东坡笔法公开课】“书法入门”首发01、苏东坡的“偃笔”,再现六朝笔法
前文以《黄州寒食诗帖》为例,试解了苏东坡“偃笔”用笔特征。今天继续讲苏书的“绵里裹铁”——
苏轼《黄州寒食帖》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字例分析:
苏轼在写字过程中注意笔画之刚健,肉丰见骨,刚柔相济。用墨粗重,虽肥如墨猪之状,但笔力雄健,充分体现外柔内刚之书法风格。
如“破”“石”字之撇笔,“灶”字之竖弯钩,“墓”字之上边两点及“穷”字之左下部横折钩虽用墨粗重,但笔画刚健,绵里藏针。
“渔”“门”“雨”“云”字用墨厚重,点画丰腴,中侧并用;字肥而不伤骨,以方折为主,干净爽利,给人以利落之感;线质力透纸背,姿态横生,四字浑厚自然,并无笨拙之态,反而如绵裹铁,妙趣横生。
此四字在转折处均取圆势,如“惜”字之右下部、“日”“乌”“黄”字之下部及“何”字之右下部均圆转自如,部分笔画略为厚重,与纤细处对比鲜明,但内藏筋骨、外敷色态、刚柔相济、柔中寓刚,给人以锋藏笔中、力出字外之感,姿质秀逸,笔画灵动且具有内韧之力。(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