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一县, 曾为山东省会, 现以州为名

 海曲上人 2020-02-15

山东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北端、黄河下游,濒临渤海、黄海,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代均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最早为地理名词,金时始有山东东、西两路,而山东省正式形成于明朝初期,现在也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先秦时期,今山东省域分属“古九州”之青州、兖州、徐州,其中“海岱惟青州”的青州全部位于今山东境内。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刺史部多以古代州名为名,因此又被称为“十三州”,而青州刺史部就为其一,驻于广县(今青州),此时青州就为山东东部政治中心,绵延千年,历为名城、重镇,而现在仅为潍坊市所辖县级市。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古属青州,后为青州刺史部、青州等治所之所在,明初山东设省时为山东省会,现为山东省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青州历史悠久,两千年来素为东方之重镇,现在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自西汉始多为山东地区重镇,长期为山东“省会”,也是山东正式设省后的第一个省会。

青州,古为“青州”之地,春秋战国属齐,秦时属齐郡,西汉初置广县,汉武帝设青州刺史部后以广县为治所,东汉时青州刺史部曾移治临淄。西晋时废广县筑广固城并移青州、临淄县治于此,东晋时慕容德攻陷广固,并于此建立南燕国,后刘裕破南燕国后夷广固城,筑东阳城,并设北青州于此。

北魏时于东阳城南设南阳城,北齐时迁益都县于东阳城,青州治于南阳城,隋及唐初为北海郡或青州治所,唐中期以后为益都县及青州治。“路”为宋、金时期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青州北宋时为京东东路路治,金时改青州为益都府,为山东东路路治,京东东路、山东东路大致辖有今山东东部及江苏东北部地区。

元朝为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但当时今山东省域为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益都路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公元1367年,益都路改为青州府,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青州府设山东行省,青州为“省会”所在。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司,山东行省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布政使司衙门由青州迁往济南,济南自此取代青州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

济南成为省会后,青州明清时期仍均为府,民国初青州府废,益都县隶属于胶东道,后曾直属山东省。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青州(益都)曾为华东局、华东军区驻地,建国初益都县也曾为昌潍专区专署驻地,1950年移驻潍坊。益都县此后历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所辖,1986年益都县改为县级青州市,由山东省直管,潍坊市代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