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可以肯定,这句话百分之百是受到曲解了。 爱因斯坦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他说的是:“对我们虔诚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分只有一个’纵然很顽固,但却是错觉’的意义。” 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时间),只是我们的“错觉”——爱因斯坦的确抱有这样的思想,尤其是当狭义相对论问世之后,他对这一思想更为笃定(这一思想确实很容易被曲解成你提问中的那句话)。 事实上,不止爱因斯坦抱有这样的思想,很多科学家都抱有同样的思想——彼得·柯文尼所著的《时间之箭》就是详细阐述这一思想的书籍。 不过,尽管很多科学家都认同这一思想,爱因斯坦是首个持有这一思想的科学家。 他最早提出: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时间流逝只是一种错觉。过去和未来之间并没什么不同,都早已成定局。 他后来甚至还根据这一思想归纳出了一个新的“宇宙论”:“block universe”。直译过来是“块宇宙”,大致意思就是宇宙(包括时间)是整块连贯的,而非按照时间流逝才慢慢发生的。 但不知为何,“块宇宙”这一思想在中国几乎未受到谈及,就连百度都搜索不到这个关键词(实际上网上是有少量相关文章的)。 我想或许是由于“块宇宙”与科学无关,仅仅只是爱因斯坦个人的宇宙观或者说时间观而已。也就是说,“块宇宙”理论无非只是爱因斯坦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非他所研究的某种理论。 事实上,爱因斯坦也确实从未把它当作理论来进行传播;此外,这一思想的争议性也非常大,毕竟它完全颠覆了人类的通常认知。 “块宇宙”的核心理念是指“过去并不真的是过去、现在并不真的是现在、未来也并不真的是未来”。 在“块宇宙”的思想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实际上是已成定局的一整块——你认为属于“过去”的事情,只是由于在你所处的角度中它已经发生了;而你认为属于未来的事情,也只是由于在你所处的角度中它尚未发生而已。 就好比一部影片,你从开头慢慢地看到结尾,就会产生一种剧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循序渐进的错觉,但实际上,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早已形成定局了。 “快宇宙”的思想与相对论的核心理论是完全吻合的。 按照相对论中的理论,时间本身就是具有相对性的,例如同样的两件事情,在某个角度看是同时发生的;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就变成了A先发生,B后发生。 就拿狭义相对论中的例子来说: 你判断两道A、B两道闪电是否同时击中地面,取决于你所处的惯性参考系——如果你位于地面,且正巧在两道闪电的中间,你固然会认为它们是同时发生的;但如果你位于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朝A闪电移动,你会先看见A闪电,后看见B闪电,因为光线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 因此,对于过去、现在、未来,你唯一能做的只是在你所处的角度下去进行定义。 换句话来说,尽管你在火车上看见A闪电的同时,B闪电对你而言还未发生,但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 这是能体现时间的相对性的很微小的一个实例,但爱因斯坦将它放到了整个宇宙中,因为既然火车上看见的不是真相,我们又凭什么断定地面上看见的就一定是真相呢?那万一再换到更高维度的惯性参考系中,这两道闪电早就已经发生了,只是我们以为它们刚发生呢? 当然,这个话题永远只能当作谈资,因为它无法证伪,不具有成为科学理论的条件。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时间并不存在,人类其实是被记忆欺骗了”这句话是被人从爱因斯坦的“块宇宙”的思想中曲解出来的,是以讹传讹的说法——他并有没说过这句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