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纳 VS 界限感的一点事

 张慧慧8511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接触了这么久的心理学,频繁出现的词,接纳应该可以排名第一,应该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接纳这么简单的俩字儿,字面看起来真的真的太简单了~so easy

(本文图片均来自百度图库,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接纳:多有接受、采纳之意,而在心理学中它多是我允许你以客体的身份,以你那独特的结构存在于我的内在之意。

看起来并不难,可是做起来跟所有其他的道理一样,难的让人分分钟就要放弃。

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

我也是被这个词深深的困住过,所以今天想分享一下我的一点自我认知。

初次结识接纳这个词,可能是在某育儿书籍上,嗨,不就是接纳吗,根本不起眼,也就是看了跟没看一样,见了跟没见一样,就直接忽略了,我想看到更高深的东西!后来慢慢发现不对味了,如果看不见这俩字,不能深刻理解这俩字的意思,后边的根本也不可能理解,更不要说什么进步了,这为啥呢?是的,专家和老师们的一片苦心,都在于你有没有用心,为什么他们要强调这俩字,自然是有重要意义的。我用了很久才慢慢觉察出这俩字的份量。

首先,走出接纳误区。接纳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忍了。比如对自己的孩子,他想要干什么或者他哭闹,你本来要发火,要说教了,忽然你脑子里浮现出了接纳两个字,然后你想我要接纳TA,然后你忍了下来,什么都没做,让TA做了TA想做的,或者任由TA哭闹,亦或是满足了TA哭闹时的目的。这表面上好像是在接纳,但事实上你只是表面上做到了接受,到底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怕麻烦或者仅仅是因为老师教我们要接纳,你就是这样理解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可能不知不觉的会走上溺爱之路。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可能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而非真正的接纳。

其次,一个人可以接纳所有人和事的能力几乎是不存在的,这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摸索和察觉,所以,不要一看到这两个字且很难做到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接纳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终身的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不能做到接纳就正常,一个健康的人是可以不断调整和逐步去接纳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尝试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呢?我不能说很全面,只分享自己的经历。

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是界限不清。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分不清楚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时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不考虑别人想要什么,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想让别人来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

举个例子,在病毒肆虐的这些日子里,一定有很多当妈的,不管自己的孩子是3岁、13岁,还是30岁,界限不清的妈妈一定会这样做,不管你需不需要、喜不喜欢、小区封没封,她们会三天两头的给你打电话或者视频,要求你去拿或者她给你送她觉得好吃的东西,好像30岁了自己的孩子还生活不能自理,哈哈哈……孩子小的就更不用说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她们都可能逼着她们做这个、做那个,不然就是对她们各种“不敬”。

看起来这样做好像都是她们在付出,在奉献,在倾尽自己的所有为孩子。其实呢?她们没有在意孩子们需不需要,是不是自愿,那只是她们的自愿,她们的自愿也满足了她们自身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当这种存在感没有被孩子接受时,她们反而会不高兴、会愤怒。这就是典型的互不接纳造成的结果。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理解并接纳,也就是有一位心理学家说的做“容器”,这个容器可以给任何人做。

还拿上边的例子来说,真正的接纳是妈妈可以信任孩子,相信他们可以完成学校要求完成的作业,也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低龄孩子有时候会有一些“不自律”,这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每天的计划表,我觉得这件事情越早做越好,56岁完全可以了,他们也喜欢这个“游戏”。尊重他们自己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如果遇到什么冲突,可以一起讨论(这时候我更倾向于家长察觉自己是不是带了对自己很多的不满传染给了孩子,特别是低龄孩子的家长),对于年纪大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30几岁还需要在生活上需要照顾的人,我觉得那是需要照顾的病人,所以,如果你妈在你成家之后还事无巨细的这样“安排”“照顾”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的原因一定有,但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你的原生家庭那里,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感和关系随时破裂的感受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希望和寄托的、早就忽略了自己丈夫的人来说,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的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她们会自发的把这些焦虑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上述这些情况没有是最好的,或者有但很和谐,都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有,为什么在谈接纳的时候说这些,目的只是让孩子们和妈妈们拎清楚,不要盲目的陷入“界限不清”这个地方。认清之后孩子可以在理解妈妈这样做的的基础上去找到自己,认清之后可以通过各种事情让妈妈知道我是成年人了,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做的再好一点的可以让他妈去做她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年龄小的孩子在这些事情上界限清楚,有利于他们发展出自尊,也让他们去做自己、对自己做的事负责。而妈妈们在认清这些之后也可以更加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也是有自己需要的,而不是只为了自己的需要。

界限不清表现在很多方面,可能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不只是家庭界限,还包括各种关系的界限,所以我们也不要要求自己立马就所有事情都拎清楚,即使过完一生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界限分明,但能够看清楚,知道你是你、我是我,而不是你跟我共生,这种关系在母子身上表现的格外明显,所以本身能觉察到,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些帮助,当然如果有更多的能力,自然会活得更爽,本来嘛,能够做自己的时候,谁不想做自己呢!

而想做到真正的接纳,前提也是界限清晰。

再就是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前提也是界限清晰,每个人因为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性格、处事方式、交流方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尊重这些不同是必须的,也只有尊重不同和差异才能获得好的关系。

另外,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是典型的界限不清的表现,我们如果把接纳比作比昂说的一个容器,一个正常的人(家长)应该能做好一个容器,接的住任何情绪,但抑郁症的人是这样的,用曾老师的话说他们的房子本身就是破的,没办法遮风挡雨,别人那里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觉得跟他有关,就别说接纳他人了,所以这类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先要接纳自己。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完全的接纳自己和他人以及完全的界限清晰是很难存在的,除非我们是一个机器,但是我们必须要建立起码的界限感和接纳自己及他人的能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基本正常的人格,而接纳的前提也是有一定的界限感、理解和尊重,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用觉察的眼光去看问题。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今天是情人节,能不断地试着去接纳自己和他人,情人节就每天都可以过,祝大家在长长的假期里每天美美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