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德明古镇文化特色的渊源

 DavidCCH 2020-02-15

  出石家庄市南二环顺玉泉路一直西行,过山前大道穿1760米的水峪隧道右转,就来到鹿泉区西部长青景区里的德明古镇。


        德明古镇位于梁庄村和水峪村之间的一条山谷中,是一座以古老璀璨的元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小镇,西门入口牌楼上赫然四个大字《大元乐府》。长约两公里的仿古建筑群,借鉴《清明上河图》的构建方式,吸纳宋、金、元、明、清传统建筑的精华,桥楼榭亭设计精巧、古朴厚重、典雅大气。一条清澈的河水穿镇而过,让游人体验到秦淮河边的古老风情。


        古镇四条主路,按照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套路命名为起云路、承雨路、转山路、合水路。四个区域的命名分别为杂剧名、元曲牌名、元曲作者名。里面分别有六苑、八巷、十二景等。还原了元代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提到元曲,自然会想起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大家的名字,虽然他们的《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传世杂剧在古镇的景观中都有体现,但给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元好问。德明古镇外围的几条道路都是以元曲大家的名字命名的,唯有好问路最长最宽、标志最明显,而且在环岛处树立着元好问高大的汉白玉雕像。古镇内还有一尊他的塑像,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醒目地书写在高大的墙壁上。未免使人感到好奇,为何元曲仅存六首且没有杂剧作品的元好问,能够在以元曲文化为特色的德明古镇中独占鳌头呢?历史上元好问与鹿泉有何交集呢?

  元好问其人及历史地位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后隐居不仕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主要著作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


        元好问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平定州。至其曾祖时又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


        元好问天资聪慧、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他的一生经历了求学四方、科举受挫、仕途坎坷、国亡被囚、隐居不仕、潜心著述,终成一代文豪。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同吋元好问还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恩丛书后记》等,几乎概括了汉朝以来的各种诗歌风格与重要诗人,所有的点评都浓缩在七言诗句中,而且文采斐然。


        元好问留下词377阙,是金代作品最多、题材最丰富的词人,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元好问所撰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却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骤雨打新荷》散曲,元初曾广为流传,深为元散曲家赵孟頫等人所赞赏。元好问善于创作新曲,文人雅士多依律制词,名妓争先广泛传唱。可见元好问就北曲而言,正是行家里手,自成一家,位于元曲名家之列。


        元好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他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料的保存。金朝败亡前夕,他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朝灭亡后,元好问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多年的奔波,他积累了相当多的金朝君臣遗言住行等资料上百万字,编成《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收录了金朝皇帝、大臣、诗人词客乃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二百五十余人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


《金史·艺文传》就是以《中州集》为蓝本写成的,后来《全金诗》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正当他着手《金史》的著述时,却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其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的这种“以诗存史、国亡修史”的作法,也多为后人所仿效。

  经典名篇品读


        元好问的词和散曲几百年来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现各选取一篇代表作赏读。


        【摸魚儿·雁丘词】

        乙丑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官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日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阙本来就脍炙人口的“摸鱼儿·雁丘词”,再经过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传播,就变得更加深入人心了。元好问通过亲历大雁殉情的故事,抒发了对爱情生死相许,至纯至诚至深至爱情感的礼赞,从而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共鸣,成为不朽的名篇。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这首散曲的精华在上片,元好问不愧是写景状物的高手,抓住典型景物,运用生花妙笔,画龙点睛般地描绘出一幅美丽清新的夏季池塘景色。人们赞叹“骤雨打新荷”所营造出的灵动,而且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交融的场景。

  元好问与吕氏园


        元好问生活在宋、金对峙,金、蒙征战的乱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晚年卖书筹资在鹿泉(获鹿)买呂氏园建屋,在这座山林庄园里居住八年,直至1257年逝世。后走常山三百里,送其灵柩回山西忻州秀容安葬。鹿泉是他除故乡外生活最长的地方,这些史籍中都有记载,证明元好问与鹿泉有着不解之缘。


        但其寓所究竟在鹿泉的什么地方?因年代久远遗存全无,一直以来都是扑朔迷离。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通过查阅史料、实地勘验、民间搜集等方法,最终确定元好问的故居就在清澈涓涓的白鹿泉畔、风光秀美的莲花山下——白鹿泉村。元好问的鹿泉新居诗也能印证这一结论。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

        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下汀树。

        指出位置在土门关和井陉渡口的中间。

        榆关石岭都几程,客梦往往迷归路。

        尘埃风雨半生过,尽著筋骸支世故。

        宁州假馆又两年,未保东来不西去。

        鹿泉在元代为西宁州。

        山城百家家有山,飒面呈山谁一顾。

        白鹿泉村正符合这样的地貌。                                                      

        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

        此句描述元好问将卖书的钱购置了“吕氏园",园主人连同园子后面的半座山也给了他。

        北崖老作土灰色,拥肿形模一夸父。

        北边山崖的形状像是魁梧的夸父一般庞大臃肿,巍峨耸立。根据诗词中描写的情景,“吕氏园"当在白鹿泉村北靠山的地方,即白鹿泉景观水系靠东北方向的山脚下。

        娟娟正有小峨眉,却立不容亲杖屦。

        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

     抱犊即抱犊寨韩山即韩信寨。

        韩王砦头四望阔,全赵米如才数聚。

        眼中麾盖天上来,沢水鼓旗纷偃仆。

        汉家威灵万万古,石子连冈犹虎踞。

        夏秋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泻余怒。

        指白鹿泉水汇入太平河。

        西南诸峰不知数,荡海鲲鲸尻背露。

        霏烟空翠有无中,百态阴晴变朝暮。

        灵岩龙泉曾一到,独欠封龙展衰步。

        指灵岩寺、龙泉寺和封龙山。

        学仙不爱徐童花,李相书龛心所慕。

        生平怀抱向山尽,老气崔嵬如有助。

        岩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闲差有趣。

        得行固愿留不恶,流坎且当随所遇。

        何曾万钱何用许,万文有山容下箸。

        管城初无食肉相,黄帽非供折腰具。

       明年高筑野史亭,天已安排看山处。

        多慚不及谢宣城,标出敬亭天一柱。


        由此可见,元好问故居“吕氏园”在白鹿泉无疑,这与元好问墓志的记载完全吻合。


  元好问在鹿泉


        元好问在白鹿泉吕氏园居住期间,潜心著述,留下了大量诗篇华章。同时还交友游历,走遍了鹿泉及周边的山山水水。


        他曾经多次到龙泉寺访古游览,现寺内仍有碑文题诗:


        《游龙泉寺》

        柿叶殷红柘叶青,黄花霜后犹鲜明。西风浩浩欲吹帽,石榴冷冷堪濯缨。皇统贞元见题字,良辰美景乐生平。何人解得登临意,灭没疏云雁一声。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秋天里的龙泉寺,被漫山遍野金黄色的山菊花包围,掩映于殷红的柿子树和苍翠的松柏之中。描述了元好问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并且在年事已高、心神疲惫时秋游龙泉寺的情形。


        元好问还经常到鹿泉与元氏交界的封龙山讲学。当年著名学者、数学家李冶主持封龙书院,元好问与他过从甚密,他俩常和教育家、真定督学张德辉一起谈诗论道、讲学授徒,被称为“龙山三老”。李冶发明的半符号式代数比欧洲早了三百多年。他所编著的《测圆海镜》、《益古演段》,集中国天元术之大成,占据了世界数学研究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封龙书院,还在医学、天文学、音律学、道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可谓桃李满园,成果卓著。


        元好问在鹿泉结交了很多社会不同层面的朋友,包括农夫、商贩、郎中等。他古道热肠、乐善好施、扶贫助弱。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元好问捉贼》、《元好问攀登抱犊寨》、《元好问请客》等等。特摘录一段共分享:


        元好问写春联

        春节来临,元好问可忙坏了,很多人向他索求墨宝撰写春联,直忙到大年三十中午。下午,他独自一人在村里转悠,观看各家各户大门上的春联。当走到村东头白铁匠门口,见三间低矮小屋,两扇黑黢黢的破大门,还没有贴上对联,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白铁匠是个憨直的人,勤恳耐劳,但因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元好问心中生出一股怜悯之情,迈步走进白铁匠的家门问:你怎么连春联都没贴?白铁匠憨厚的咧嘴笑笑,不好意思地说:咱家里这样穷,年还有啥好过的。元好问说:你跟我到家里一趟,我给你写副春联。白铁匠咧嘴笑着连声道谢。元好问回到书房,挥笔写成一副对联,交给了白铁匠。随后又为剃头匠段明义也写了一副,让他一并带回。白铁匠转身欲走,却犹犹豫豫地回过头来,结结巴巴地说:小的不识字呀。元好问笑道:无妨,我念给你听,随后一字一顿地念道: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然后又指着写给段明义的春联说: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白铁匠眨巴着眼晴,嘴唇蠕动了几下,好像体会到其中滋味,笑道:敢情先生这词是专们写俺们的,对行对业,俺喜欢。白铁匠和段明义两家是近邻,他们将春联贴好细细端详品味,喃喃连道:元先生人缘好,和咱穷人心连心呐。


        大年初一,拜年的人走到这里,都要驻足观看,都说元先生人好、字好、词好。元好问为铁匠、剃头匠写春联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实至名归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已然明白为何德明古镇,鲜明地突出元好问这个文化符号了吧。金、元文坛盟主、一代文宗名号的作用自不待言,更主要的原因是鹿泉是元好问的笫二故乡,历史将他与鹿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况且德明古镇地域归属白鹿泉乡管辖,所以它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仿古建筑的堆砌,而是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


         至于古镇为何命名德明,不解其祥,我认为除了字面的“厚德载物、彰明昭示”之意外,恐怕跟元好问生父的名字有关。乃父元德明,自幼嗜读有德行,但时运不济屡试不第,因留恋滹沱河景色,举家迁居繁峙砂河驿。以教授乡学为生,布衣蔬食,放浪山水,歌酒诗赋,著有《东岩集》三卷、《金史本传》传世。元好问是元德明的第三子,在他出生七个月时,便过继给了无子嗣的叔父元格,并未与其生父生活过。德明古镇冠以元好问生父的名字,可能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吧。


        德明古镇所处的区域山青水秀,是鹿泉区自然景观最好,旅游资源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区域。白鹿泉自古以来就是鹿泉(获鹿)的名片,“王母娘娘玉簪坠地划泉”、”韩信挽弓射鹿见泉”等神话和民间故事代代相传;土门关扼太行五径险隘、秦皇古道穿井陉口一线羊肠;灵岩山寺晨钟暮鼓、龙泉古刹禅茶伴梵音;抱犊奇寨雄踞太行、韩信砦守望背水一战古战场;白鹿泉甘冽淙淙汇太平、碧水弯弯绕流莲花山;封龙书院承千年文脉、西部长青展现代风彩。这些太行山水人文景观连成一片,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此次游德明古镇天气睛好,一路穿街走巷、跨桥登楼,不知不觉红日西坠、华灯初上、玉免东升,璀璨的灯火流光溢彩,把小镇勾勒的玲珑剔透,一轮皓月映残雪,飞檐画阁无数重,恍若人间仙境,别有一番风情,遂赋诗以记之。


    《游德明古镇抒怀》

        皓月当空照残雪,

        楼台璀璨映华灯。

        元曲好问承诗意,

        宫商律调奏黄钟。

        白鹿泉畔遗山隐,

        一代文宗千古风。

        大元乐府发祥地,

        云雨山水是德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