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位于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左(东南)侧。这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主馆舍。 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在其中除了一睹皇室珍藏,还可以领略奥匈帝国盛期的余晖。另有7处分馆位于维也纳及因斯布鲁克。 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从古埃及到十八世纪末古典时代以来五千年的艺术品荟萃一堂,藏画尤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弗兰德斯、西班牙最为著名,尤其是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博物馆收藏约万件名画、雕塑、陶器及各类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是全球几大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建筑代表着欧洲建筑的最高水平,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壮丽外观。 又有巧妙使用大理石的庄严内部装饰。除了其丰富的藏品,它的外观与内部装饰也是驰名的要素之一。大厅内部十分的精美豪华,不仅可以让参观的游客畅游在悠久艺术史长河中,更为整个古典建筑所惊叹。 各种色彩的大理石打造的门厅、楼梯、穹顶。 中间还细心地放了一个带镜子的水晶大碗,让游客可以不费劲的从中观赏建筑物的顶部的精美绝伦。 门厅穹顶。 主楼梯。 这些绘画都出自名家之手,其中包括了米哈利·冯·蒙卡奇(Mihaly von Munkacsy,天顶画)、汉斯·玛卡特(HansMakart,半月窗绘画)、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穹顶厅对面的拱肩画)等等~~另外,在玛卡特半月窗作品的下方,三角拱肩处的绘画则是来自于奥地利国宝级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他的弟弟恩斯特·克里姆特(ErnstKlimt)以及他们好友弗朗茨·马什(FranzMatsch),一同为博物馆创作的一套壁画 对面高悬鲁本斯素描画像。 
玛卡特(Makart)半月窗绘画 






两侧的雄狮和安东尼奥·卡诺瓦《忒修斯战胜半人马》
主楼梯穹顶。米哈利·冯·蒙卡奇《文艺复兴赞颂图》 中井。 中庭的最上层,接近与圆形穹顶的地方,还有很多由鲁道夫·艾维尔(Rudoph Weyr)创作的浅浮雕装饰,在浮雕中分布了很多圆形的肖像框 仰拍天井的穹顶。
克林姆特Klimt/马什Matsch三角拱肩壁画。为了使游人更好的参观,博物馆还专门在相应的位置安装了夹层。 

红衣女郎在走廊里拍写真照。 有古埃及石柱的埃及珍品厅。 埃及厅入口,飘来一股阴森森的气息,就很有古埃及的神秘气质 
华丽的蓝色调,更衬托出古埃及的主打色——“埃及黄”。极具特色的大幅彩绘壁画,是对中埃及贝尼-哈桑(Beni Hassan)的爱基伦西提博王子(Chnum-hetep)墓里壁画的再现,由恩斯特·外顿巴哈(Ernst Weidenbach)于1874年创作完成,将古埃及王子的生活场景描绘的活灵活现、精彩纷呈。 有别于其他展厅以大理石柱支撑天花板,取而代之的是三根高度超过六米的、刻有古埃及文字的整根巨柱——纸莎草立柱,矗立在展厅内,原始而独特。 
它们是1869年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参加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典礼而出访埃及时,埃及总督伊斯梅尔(Ismail)送给皇帝的礼物,如今它们是在埃及之外唯一的建筑用文物。 再现罗马帝国时期建筑装饰的古典珍品大厅。 
博物馆平面分部如下: 0层:入口、大厅、游客相关服务设施。 0.5层:古埃及和近东馆Agyptisch Orientalische Sammlung、希腊罗马文物馆Antiken sammlung、维也纳雕塑及装饰艺术馆Kunstkammer Wien。(图中的数字是博物馆推荐的34件展品所在的展室)。
一层:荷兰、弗兰芒和德国的绘画Gemaldegalerie(Niederlandische,flamische und deutsche Malerei); 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绘画Gemaldegalerie (Italienische,spanische und franzasische Malerei) 二层:钱币馆、Cartoons by J.C.Vermeyen、贵宾室等。 
首先欣赏这36件展品,它们应该是博物馆的精华。 1、狮鹫形Griffin-shaped(Aquamanile) 2、金盐罐《萨列拉Saliera》是意大利雕塑家本韦努托·切利尼的作品,它是金匠艺术家的顶级作品,也是切利尼的唯一幸存的黄金作品。以金箔、珐琅、柚木制成,高26公分。“萨列拉”寓意“大地母亲”,描绘手持三叉戟的男子,他抓着一条装饰华丽的船,这艘船可以装很多的盐,在船下有四匹海马。与陆上一名女子相对而坐,在女人旁边,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用于盛放胡椒。在盐罐的侧面,是地上可以找到的最可爱的动物。在基座的腰部,围着一系列表现四种风、一天的时间以及象征人类行为的系列形象。这是应当时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所托而做的盛盐器皿。 这只被称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的金盐罐在2003年5月11日离奇地被盗了,虽然博物馆为它买了5000万欧元的保险,但作为无价之宝的失窃,博物馆损失更大。好在2006年初,在金盐罐销声匿迹两年多后,警方幸运地发现了折断的“三叉戟”,顺藤摸瓜抓住偷窃者,并找到了隐藏在小城茨维特尔树林里的金盐罐。
这艘船可以装很多的盐,在船下有四匹海马。 
富丽堂皇的庙宇,用于盛放胡椒。在盐罐的侧面,是地上可以找到的最可爱的动物。在基座的腰部,围着一系列表现四种风、一天的时间以及象征人类行为的系列形象。 3、戴安娜和半人马的自动机Automaton with Diana and Centaur 4、墨丘利Mercury 5、犀角盖帽高脚杯Lidded Goblet Made From Rhinoceros Horn 6、大苍鹭形器皿Large Heron Shaped Centrepiece
7、愤怒,愤怒之王Fury,Master of the Furies
 8、安东尼奥·卡诺瓦《忒修斯战胜半人马》

9、河马Hippopotamus 10、Reserve Head 11、巴比伦狮子浮雕壁砖(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来自伊什塔尔大门,本馆仅存局部,其余部分收藏在柏林和伊斯坦布尔。 12、亚马逊石棺Amazon Sarcophagus 这件作品大约诞生在公元前320年左右,是16世纪在塞浦路斯的一个墓室发现的,并通过富商富格家族运到维也纳~~ 希腊石棺浮雕艺术最早不是在其腹地而是在希腊东部达到顶峰,这具石棺通过一系列单个以及对称分布的场景,希腊英雄勇斗传说中的女战士这个故事被戏剧性的展现出来,在正中的这一组形象中,一位希腊战士一边用盾牌保护自己免遭亚马逊女战士的斧头,一边努力的去挽救他的倒下的同伴
13、布莱戈斯画家的天象Skyphos by The Brygos Painter 古希腊瓶画(vase painting),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4、Gemma Augustea(奥古斯都宝石)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典型的古罗马玉器浮雕挂坠来自意大利,时间大约是公元10世纪之后。它用双层的缟玛瑙雕刻形成天然的黑白套色效果,精致无比。上面那排人物里,奥古斯都大帝扮成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正襟危坐,旁边的罗马城的守护神正在为他加冕。下层是罗马军团树立起一根标杆,象征罗马帝国对外征战的百战百胜。上下两层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却象征着一种因果的关系,正是因为有罗马军队的战无不胜,才迎来了诸神为皇帝加冕的荣耀。 15、皇家宝藏The Nagyszentmiklos Treasure 16、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圣依德丰索祭坛三联画》(Ildefonso Altar),1631-1632年
17、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萨克森州的三位公主Three Princesses of Saxony》 18、尼德兰画家罗吉尔·凡·德尔·韦登(Rogier van der Weyden《耶稣受难图》1470年 三联式祭坛画,右联为圣维罗尼卡,手中拿着曾为耶稣擦过血汗后留有耶稣容貌的面纱。左联为抹大拉的玛利亚手持香膏瓶,中间圣母抱柱痛苦,远处地平线上为圣城耶路撒冷,与前方场景形成强烈冲突,映衬耶稣受难的悲壮与宏伟。 
19、德国画家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年)1519年的作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肖像》(Portrait of Maximilian I)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从1512年起,他就是丢勒的主要赞助人。 20、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是他创作时间最久、最喜爱的一幅,即使是最贫困时也拒绝出售,直到死后才被拿去抵债。 屋内挂着一块纹样华丽的厚帘子,帘子的一边,一位画家身穿当时十分流行的华服,坐在画架前,专心致志地对着模特写生。模特是一个小女孩,身着蓝色衣服,明亮又华贵,头戴用橄榄枝扎成的花环,右手持着长号,左手捧着一本黄色封面的书,侧着身子,只有转过来的脸才是正面的,神情稚嫩可爱。模特身后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荷兰地图,两边有一些小型风景画。画面上方悬挂在屋顶上的豪华铜吊灯,与整个画室低调华丽的布置相得益彰。 21、佛兰德画家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
《抓捕参孙SAMSON AND DELILAH》既追求戏剧性场面,又琢磨出了人物内心情感,这是凡·戴克在意大利呆了7年,全身心沉浸在威尼斯画派后的结果。参孙经不起诱惑将自己的力量来自于头发的秘密透露给了大利拉,大利拉趁着参孙熟睡之际把他的头发剪掉,使菲力士人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他,参孙被抓时,她的手势表现出深深的挽留和愧疚。 
22、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巴比塔的高塔The Tower of Babel》,1563年 取材于圣经,是一件寓意深刻的作品。圣经的《创世纪》里有提到,传说挪亚后代迁居南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一块大平原,因为祖先担心再遭水灾,就齐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体人员都住进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达至天界,触怒了上帝。上帝决定施神术搅乱造塔人的语言,使人们互相不能勾通而造不成塔,这是基督教解释不同民族语言的来源。 隐喻了人类的悲哀——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智慧。虽然高耸入云,但这座建筑永远也无法完工,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它外部封闭、内部残缺,极其讽刺,描绘了人类的失败与悲哀。 23、克里姆特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设计的装饰
24、意大利威尼斯派画家提香(Titian,Tiziano Vecellio,1488/1490-1576年),1543年《戴荆冠的耶稣Ecce Homo》 Ecce Homo是拉丁文,意为“瞧这个人”。耶稣被罗马士兵鞭打后,戴着荆冠、五花大绑的被带出来示众,罗马帝国犹太区总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指着耶稣向众人说道:“瞧这个人呐”。 25、帕尔米贾尼诺 Francesco Mazzola, called Parmigianino,1503-1540《凸面镜中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 构思新颖,展现了肖像画领域的实验主义精神,颇具创新意义,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画面且紧凑且细致,光线非常写实,而人物的手在凸透镜中被拉长放大,比例发生了错位,而戒指又格外纤小精致。据说,那时才21岁的帕尔米贾尼诺惊若天使。 26、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草地上的圣母子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1506年
游历佛罗伦萨期间为塔代奥·塔代伊创作的。拉斐尔采用稳定的金字塔结构,整个圣母子三角形构图中又将幼年的圣约翰和小耶稣分成小三角形,视觉效果典雅和谐。远处幽蓝的薄雾环绕山岭,山下的房屋若隐若现。画面线条柔和,远景优美,近景是鲜花遍地,天空有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柔和的微光。情与景富有浓郁的诗意,洋溢着人世间天伦之乐的幸福、美好的情调。是他同类题材中的经典之作。 27、威尼斯绘画派的创始人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裸女照镜Naked Young Woman in Front of the Mirror》 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在这幅画中,人体已成为画中的主体艺术形象,丰满、健壮、充满生命力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代替了苍白的神,它标志着黑暗的中世纪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画中裸女抬手照镜的姿态和随意搭在身体上的长巾,使人体既袒露又含蓄。画家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饱含生命力的柔软肌体,画面色块的配置既有冷暖对比又和谐呼应,画中的人体曲线多变与背景横竖直线的单纯分割形成强烈对比,造成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透过背景的窗户,可见无垠的蓝天,白云深处的一线曙光升起,照耀着丘陵大地,和平宁静的大自然和丰艳娇丽的人体相映成辉,充分表现出画家肯定人性和歌颂大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 28、西班牙肖像画家委拉斯开兹(Velazquez,1599-1660年)《菲利普.普罗斯佩王子》(Infant Philipp Prosper),1659年 小王子在创作该画后的第三年就死了。 29、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玫瑰经圣母Madonna of the Rosary》,1607 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子坐在高台上,手指向圣多米尼克手中的玫瑰念珠,据传是圣多米尼克经历的一次幻想经历中圣母给他的,之后他便成为玫瑰经的创始人,一部颂扬圣母子的救恩史的经文。此画由那不勒斯公爵订制,他是画中左边穿黑衣白领圈望向观众方向者,双手捧起圣人的斗篷袖口,表明受其庇护;圣母手指向圣人吩咐他将念珠分发给信徒;右边站着圣彼得,手指向圣母子,他们是画面聚焦的舞台中心,位于三角形构图的顶部。光影中一双又一双求念珠的双手显得非常真实,直击心灵。 
30、《从观景台看维也纳Wien, vom Belvedere aus gesehen》,1759 从上观景台可以看到萨伏伊王子尤金的避暑城堡,位于市中心以南的一座小山上,在中间的地面上有一系列大型巴洛克式建筑:左边是卡尔斯基教堂(Karlskirche),左边是施瓦岑贝格宫(palace Schwarzenberg),其比例被大大提升,然后是橘子园和下楼的观景台,最后是在右边的女修道院。在它后面你可以看到市中心被城市防御工事包围。 
31、炼金术徽章,利奥波德一世皇帝(Alchemical Medallion,Emperor Leopold I ) 
32、君士坦斯一世,双索利多金币Constans I,Double Solidus 33、西吉斯蒙大公Archduke Sigismund 
34、海难银币群Shipwreck Silver Coin Cluster,菲利普四世,Philip IV 
35、月牙形货币Crescent-shaped clippe,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 
36、查理五世皇帝对突尼斯的战役Emperor Charles V'S Campaign Against Tunis(1535) 1535年6月,查理五世从撒丁岛启航,率领一支由400艘船只和30000多名士兵组成的舰队,从奥斯曼帝国重新占领突尼斯王国。简·科内利兹·维梅扬在1543年,受命为总共12幅纪念性挂毯画,以庆祝这场战争。 绘画馆 其主要重点设定在17世纪:16世纪威尼斯绘画(提香,韦罗内塞,丁托列托),17世纪佛兰德绘画(彼得保罗鲁本斯,安东尼范戴克爵士),早期荷兰绘画(扬范艾克,罗吉尔范德韦登)和德国文艺复兴绘画(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卢卡斯)克兰奇。 画廊的其他亮点包括收藏了世界各地独一无二的老皮耶特·布鲁格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画作,以及维米尔、伦勃朗、拉斐尔、卡拉瓦乔、维拉斯克斯和意大利巴洛克画家的杰作。 15— 16世纪意大利绘画 雅各布·帕尔马(Jacopo Palma, il giovane ,1480?-1528年),亦称帕尔马·韦基奥(老帕尔马),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画家。他早期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是被称作"神圣对话"的系列风景画,其中圣母子和圣徒的主题反复出现。在他的金发健壮女人的肖像画中,暖色和金色色彩很像提香的类似作品。 《该隐杀兄 Cain kills his brother》,1603 
《莎乐美和施洗者圣约翰的头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1599
《洗澡的仙女Bathing Nymphs》,1525/1528
《穿绿色连衣裙的女士The Lady in the green dress》,1512/1514

《圣母玛利亚与孩子The Virgin Mary with Child》,1520/1522
 意大利画家柯雷乔(Antonio Correggio,1489-1534年)的作品《朱庇特和伊俄》(Jupiter and Io),1530年。 阿尔戈斯(Argos)国王伊那科斯(Inachus)的女儿伊俄(Io)如花似玉、美丽动人。一天,伊俄在草地上牧羊,碰巧被正在天上巡视朱庇特看见,他立刻走不动道了,摇身一变化作一朵云雾跟伊俄相会。 
早期文艺复兴画家安东内洛·德·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1430-1479)《圣母与圣尼古拉斯MARIA MIT UND DENHLL》,1475 这原本是一幅大画,现在仅保留下最中间的部分,中间是圣母子,左边的两位是圣尼古拉斯和抹大拉的玛利亚,右边为圣露西和圣多明我。 弗拉·巴托洛梅奥(Fra Bartolomeo,1473-1517年) 《耶稣首次进殿DARBRINGUNG CHRISTI IM TEMPEL》1516
弗兰齐比奇欧(Franciabigio,1482-1525年)意大利画家,强调古典轮廓平衡,特别是肖像作品集聚了自然的力量,形似之余更注入精神状态。 《圣母子与约翰Virgin and child and St. John》,1518/1519 
《神圣家庭Holy Family》,1515 
莫雷托·达·布雷西亚(Moretto da Brescia,1498-1554年) 《受到捐助者崇拜的圣贾斯蒂娜与独角兽St. Justina, adored by the donor》,1530 雅格布·巴萨诺(Jacopo Bassano,1510-1592年)第一位现代风景画家。雅格布·巴萨诺的代表作有:《天使向牧羊人报喜》《最后的晚餐》等等。 《三位博士The Three Magi》,1555 《 塔马尔抱着木桩Tamar Led to the Stake》,1566/1567 
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艺术大师提香Titian的弟子,威尼斯人富足而奢侈的生活也使委罗内塞非常吃惊。委罗内塞开始对这样的场面感到兴趣,便把这种世俗、欢快、花天酒地的生活搬上了自己的画面。委罗内塞的主要作品有《利未家的晚餐》、 《加纳的婚宴》(1563年)《维纳斯和马尔斯》(1580年),其作品很少有神圣和崇高感。
《发现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1570-1575年 埃及法老下令所有刚生下的以色列男婴必须要扔到河里溺死,违抗命令者杀死全家。摩西的母亲生下他后,不忍心把他扔进河里,就让他姐姐米利安每天白天都将他放到篮子里漂浮在河上,晚上再抱回家。这天,法老的女儿来河边沐浴无意中发现了河中的篮子,打开里面的布包一看是个小男婴,就把他带回了宫中。 《卢卡莱西娅》(Lucretia),1580年。 《罗得和女儿逃离索多玛Lot and his daughter flee from Sodom》,1585年 上帝派天使灭掉罪恶之城所多玛(Sodom),天使发现罗得一家是好人,引导罗得一家逃出所多玛城,并告诫他们一家人无论身后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回头看。罗得一家逃出城后,城中开始火光冲天、烈焰飞腾,爆炸声响成一片,城市开始毁灭,城中居民无一幸免。逃亡途中,罗得的两个女儿一直遵循着上帝的吩咐,但他的妻子出于好奇,回头看了一眼,瞬间就变成了盐柱。 《膏抹大卫王The Anointment of David》,1555年。 以色列的大祭司撒母耳(Samuel)曾立扫罗(Saul)为王,但扫罗违抗天命,神厌弃扫罗,差遣撒母耳到伯利恒的那西家为以色列寻找新的王,当大卫(David)出现在他面前时,神指示道:“就是此人”;于是,撒母耳拿出橄榄油涂抹在大卫的额头上,新一任的以色列国王就这样被确立了。 《拿因少年的复活The Raising of the Youth of Nain》,1565 少年一夜之间暴病身亡,母亲悲痛欲绝,耶稣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叫送葬队伍停下来,并大声说道:“少年,我吩咐你起来!”,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死人已经自己坐了起来,还开口讲话;妇人感激涕零。 《东方三博士来拜》(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1585年
耶稣降临后,从东方来的三位博士按照天上闪烁的星星的指引,来到了耶稣诞生的马棚里,献上黄金、药材、乳香,敬拜了这位日后犹太人的王、犹太百姓的救世主。 《海格力斯和劫走他妻子德伊阿尼拉的半人马涅索斯》(Hercules, Deianira and the Centaur Nessus),1586年(左)《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1586年(右)。
意大利画家乔尔乔涅(Giorgione,1477-1510年)英年早逝,他在30几岁的时候,死于威尼斯的一场瘟疫。乔尔乔涅作画不喜欢署名,所以如今传世并且确定是乔尔乔内作品的及其稀少,大概用两只手就可以数过来。所以,这里有三张确定是乔尔乔内的作品,真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三位哲学家》(The Three Philosophers)。画中描述的是老中青三代人,老者可能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中年的那位可能是阿拉伯的哲学家伊本.西那(Avicenna,980-1037年)或伊本.鲁士德(Averroes,1126-1198年),两人正站着交谈;身着朴素的年轻人坐在地上手持仪器在进行着研究。 《年轻的新娘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Bride,又名劳拉Laura),1506年。 画中人物后面的月桂枝象征着纯洁,掀开一角的外衣可能代表着生育、孩子和家庭。 《带箭头的男孩The Boy with the Arrow》
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1480?-1556年)。洛托是个性最独特的威尼斯画派画家。他创作了一些著名的宗教绘画,但他的主要成就来自现实主义肖像画。他的肖像画能够准确地捕捉人物的个性,多数采用冷色调制造发光效果,常常使用柔和的光影塑造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包括:《安德利亚·奥多尼肖像》、《劳拉·迪·波拉肖像》、《贞女》、《圣杰罗姆》、《报喜》等 。 《沐浴的水泽仙女Bathing Nymphs》,1525-1528 《手拿狮爪的绅士肖像》(Portrait of a Gentleman with Lion Paw),1527年
《白色窗帘前的年轻人》(Young Man against a White Curtain),1508年 《圣母子和圣徒Mary with Child and Saints》,1525-1528年 《穿红袍的年轻人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Man in Red Robe),1500-1505年
《圣母子和圣加大肋纳》(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s Catherine and James)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代表作是描绘一位学者的《卡斯蒂廖内像》和描绘一位女郎的《披纱巾的少女》。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阿尔巴圣母》等。 《约翰与神圣家庭Heilige Familie Mit Johannesknaben》,1513/1514
《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in the Meadow》,1505年 草地上坐着身穿红色外套、蓝色长裙的圣母玛利亚,她双手护着耶稣,旁边是施洗约翰,两个小童一同扶着一根十字架。蓝色象征着教堂,红色寓意耶稣将为此付出鲜血。
《圣女玛加利大St. Margaret》,1518年 玛加利大(Margaret,289-304年)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把她抛弃,后被信仰基督教的好心妇女收养,被变成龙的形状的撒旦(Satan)所吞噬,但她活着从龙嘴中走了出来。 意大利画家帕米贾尼诺(Parmigianino,1503-1540年)1533-1535年的作品《削弓的丘比特》(Cupid Making His Bow)
弗拉·巴尔托洛梅奥(Fra Bartolomeo,1472年-1517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佛罗伦萨神学家。他的作品能唤起强烈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威尼斯色彩,对深度的运用,以及和谐的姿势和对运动的描绘。 《圣母子Madonna and Child》
加科比诺·德尔·孔特 亚科皮诺·德尔·康特(Jacopino del Conte,1515-1598) 意大利 《红衣主教肖像 Portrait of a Cardinal》 
雅各布·罗布斯蒂(Jacopo Robusti,1518-1594年)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染匠,他是父亲的长子,因此获得一个绰号“丁托列托Tintoretto”(意思是小染匠)。提香最杰出的学生,和提香、委罗内塞并称为威尼斯画派的“三杰”之一。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活动在威尼斯。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 《苏珊娜和老人Susanna and the Elders》,1555-1556年。 整幅画很好地把握了抒情和肉欲的结合以及优美环境和各种美丽对象的衬托,让人觉得抒情浪漫又痛恨偷窥者的无耻下流。画面上因为描绘的是一个私密的空间,丁托列托把光线集中在苏珊娜的胸部,衬托出了她皮肤的白嫩、光洁,使她的形象熠熠生辉,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左下角老头的光头和远处的亮光很好地协调了整个画面的光亮度。从色彩看,黄色的胴体与洁白的浴巾以及近处老头的鲜红衣服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与远处的黄色遥相呼应。青草、红花、绿叶也都搭配得极为和谐自然。 《塞巴斯蒂安.维尼尔肖像》(Portrait of Sebastiano Venier),1571年 塞巴斯蒂安.维尼尔(Sebastiano Venier,1496-1578年)是威尼斯总督。
《鞭打耶稣基督 Flagellation of Christ》,1585/1590
《坐在扶手椅上的白胡子老人Man with a White Beard in an Armchair》,1560/1565
《马格·里马尼Marco Grimani》,1575/1583
《老人与小孩Old Man and a Boy》,1565
《检察官画像Portrait of A Procurator》,1580
《白胡子老人肖像Portrait of an Elderly Man with a White Beard》,1570
《坐在椅子上留红色胡子的年轻人Young Man with a Red Beard in an Armchair》,1558/1562

<圣·杰罗姆Saint Jerome>,1571/1575 《西门向非利士人报仇SIMSONS RACHE AN DEN PHILISTERN》(上) 《萨巴沃所罗门女王KÖNIGIN VON SABA VOR SALOMON》(中) 《国王贝尔萨扎的客人GASTMAHL DES KÖNIGS BELSAZAR》(下),1543/1544 意大利威尼斯派画家提香(Titian,Tiziano Vecellio,1488/1490-1576年)是威尼斯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色彩方面最有成就的大师,相传他以90岁的高龄告别人世。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几乎取得了与米开朗基罗平分秋色的盛名。虽然他并无盛期文艺复兴三杰那样的博学多才,但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诣和绝技,是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 《刺客》(Der Bravo),1515-1520年一次刺杀凯撒的行动。巴科头戴葡萄叶编织的花环,行为他的重要特征。潘特欧一手紧紧抓住年轻人的衣领,另一只紧绷的拔剑的手,把他的愤怒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画家用光线和阴影生动地讲诉了一个故事。 《拿樱桃叶的圣母》,1516-1518年,提香。画的中心是圣母子和施洗约翰,左边站着耶稣的养父圣约瑟(Saint Joseph),右边是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Zacharias)。 《狄安娜和卡利斯托》(Diana and Callisto),1566年,提香。画中描绘的是狄安娜与她的女仆水泽仙女(Nymph)卡利斯托一起在河边洗澡时发现她怀孕了,狄安娜立即把她驱除出水泽仙女的行列,因为狄安娜要求所有的水泽仙女必须是处女。 《水泽仙女和牧羊人》(Nymph and Shepherd),1570年。
《战神玛尔斯、维纳斯和丘比特》(Mars, Venus und Amor),1550年 
《雅各布·斯特拉达的画像 - portrait of jacopo strada》,1567 《卢克蕾奇亚和她的丈夫》 源自奥维德的《岁时记》(Fasti),“傲慢者”塔克文的儿子武力挟持并强奸了卢克蕾西亚,卢克蕾西亚不甘受辱随后自尽,并要求她的丈夫为其报仇。这一事件引发布鲁图斯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等人推翻并终结罗马王政。画面的明暗尽显卢克蕾西亚自杀前的纯洁无暇与无畏赴死。 《教皇保罗三世》 《查理五世》 《裹在裘皮大衣里的女子》,1535《达纳埃(珀尔修斯的母亲)Danaë, mother of Perseus》,1554 
《齐格纳·麦当娜ZIGEUNER MADONNA》,1510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的《四季》系列 《秋季SUMMER》代表青少年。用果蔬等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洋蓟做的衣扣更是点睛之笔。 
《夏Summer》对应“火” 《冬Winter》对应“水” 
《秋Autumn》对应“大地” 
弗朗西斯科·巴萨诺(Francesco Bassano,1549–1592),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 《三圣贤之旅Adoration of the Magi》,1588/1590 
《吹长笛的男孩Boy with Flute》,1580/1585 
《市场景象Market Scene》,1580/1585 
《冬季Winter》,1585/1590 
《威尼斯阿森纳的入口The Entrance to the Arsenal in Venice》 
17— 18世纪意大利绘画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乔万尼·碧利沃特(Giovanni Bilivert, 1585-1644) 《基督与撒玛利亚女人在井边Christ and the Samaritan Woman at the Well》,1620
乔凡尼·弗朗西斯科·罗马内利Giovanni Francesco Romanelli (1610-1662) 《耶夫塔认出自己的女儿Jephtha Recognizes His Daughter》
朱塞佩·塞萨里(Giuseppe Cesari ,1568–1640) 《奥林匹亚巨人大师STURM DER GIGANTEN GEGEN DEN OLYMP》,1620
《珀尔修斯和安德洛墨达called Cavalier d’Arpino -- Perseus and Andromeda》,1602
庞佩奥·巴托尼(Pompeo Batoni,1708-1797)被称为是18世纪罗马的画家王子。他借鉴了提香的绘画风格,注重细节,色彩明丽,绘画技巧娴熟,画面无可挑剔,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这就是巴托尼独特的风格。他把绘画技艺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地,是意大利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约瑟夫二世皇帝和托斯卡纳大公彼得洛Kaiser Joseph II. und Gro herzog Pietro Leopoldo von Toskana》1769 贝尔纳多·贝洛托(Bernardo Bellotto,1722- 1780) 他在卡纳莱托的指导下,去了罗马,佛罗伦萨,都灵,米兰和维罗纳。在每个城市,他都画了一些写生作品,很早就表明他不仅能够捕捉建筑或自然的特征,而且还能非常好地表现'光'。美尔奇别墅,盖扎达风景 ,佛罗伦萨的亚诺河,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1766年年底之后,永远留在了华沙。华沙他画的华沙的风景画几乎全部收藏在这个城市的皇家城堡。这些画的艺术性和准确性的完美结合,华沙在二战中几乎完全被破坏,他的画被用来作为华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重建草案。
贝尔纳多·贝洛托《美泉宫全景图View of Vienna from the Belvedere Palace》,1759 维也纳西南郊的上美景宫(Upper Belvedere)地势较高,站在那里可以看到维也纳城区的全景。画面的前景为花园和池塘;中景中有四座巴洛克建筑,从左至右依次是圆顶的圣查理教堂(Karlskirche)、面对水池的施瓦岑贝格宫(Palais Schwarzenberg)、花园大道尽头的下美景宫(Lower Belvedere)和另一座带圆顶的修道院(Salesian Convent),后者现为维也纳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Universit?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上述建筑的背后是带有斜坡的军事缓冲区;远景为维也纳古城,中央的高耸尖塔建筑为维也纳最古老的教堂——圣斯蒂芬大教堂(St.Stephen Cathedral)。 《维也纳景色多米诺教堂》,1758 《维也纳咯诺薇姿广场》,1758 Guido Cagnacci(1601 – 1663)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画家,作品多以裸体女性为题材,使用丰富的色彩来营造温暖的色调,采用明暗对比手法来描绘画面的光线与阴影。 《自杀的埃及艳后,Selbstmord der Kleopatra》,1661 埃及最后一位女王克利奥帕特拉被一条毒蛇咬死,以避免在奥古斯都的胜利中被带过罗马的耻辱。在这幅画中,两个对立的绘画概念结合在一起:表现力强烈的女仆的现实主义与安静、超然的女王的古典态度。 卡纳莱托(乔凡尼·安东尼奥·康纳尔)(Canaletto,1697-1768年),意大利风景画家,尤以准确描绘威尼斯风光而闻名。在《圣马可广场》、《大运河上的赛船》,及其他作品中,他将准确的建筑细节与明亮的色彩结合起来。
《威尼斯的多加纳湾Die Dogana in Venedig》,1724 穿过大运河口的多加纳郊区,可以看到拉朱德卡岛和齐特尔教堂。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他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因此感染疟疾。于1610年7月18日抱憾客死异乡,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里。 《提着歌利亚头颅的大卫David mit dem Haupt des Goliath》,1600 画面上面目姣好的大卫,似乎并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倒是个表情沉痛的胜利者。他手中提着歌利亚的头颅,狰狞恐怖,还在淌着血。
《带刺的加冕The Crowning with Thorns》
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1560年11月3日-1609年7月15日)在卡拉齐兄弟中最为著名,成就也最为突出。 《仁慈》,1603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是罗马巴洛克时代的伟大建筑师,也是富于想像的画家。 《夏甲的归来Heimkehr der Hagar》,1637
 卡尔罗·马拉蒂(Carlo Maratti,1625-1713),卡洛·马拉塔是巴洛克艺术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从1650年代起,他就是罗马的主要画家,可以说,他接替贝尔尼尼成为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艺术家。马拉蒂的巴洛克绘画风格以其基于古典模型的理想主义自然主义著称,他主要从事宗教绘画,并成为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艺术的主要贡献者。代表作有《牧羊人的崇拜》和《君士坦丁下令摧毁异教偶像》。 《圣约瑟夫之死Death of Saint Joseph》,1676
《圣母子Madonna and Child》
卡罗·沙拉契尼(Carlo Saraceni,1579~1620年) 《犹滴与荷罗孚尼之头Judith with the Head of Holofernes》,1610/1615
《逃往埃及Ruhe auf der Flucht neeh Agypten》,1692
朱塞佩·玛丽亚·克雷斯皮(Giuseppe Maria Crespi, 1665-1747)巴洛克风格画派,擅长于宗教题材的作品的创作及人物肖像。 《半人马和阿基尔Centaurus und Akil》,1695 半人马教幼年的希腊英雄阿基尔射箭。 意大利油画艺术家多梅尼科·费蒂Domenico Fetti(1589 - 1623)巴洛克风格画派,擅长于宗教题材的作品的创作,此外,博洛尼奥还擅长人物肖像。 《雅各布的梦Jacob’s Dream》1619 在徒步旅行的小径上,雅各布在他的狗的陪伴下,在路边睡着了,在梦中看到一个通往天堂的梯子,天使们在梯子上攀登。 《仙女和珀尔修斯Andromeda and Perseus》 《圣彼得对邪恶的展望Saint Peter’s Vision of the Unclean Beasts》 《摩西与燃烧的灌木Moses and the Burning Bush》 《逃往埃及Flight into Egypt》 《海洛和利安得 Hero and Leander》,1621 马蒂亚·普雷蒂(Mattia Preti,1613-1699年)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圣约翰骑士团骑士,结合卡拉瓦乔画派的明暗对比、情感表现和威尼斯画派宏伟华丽的戏剧舞台效果。 《托马斯的猜疑Doubting Thomas》,1656 奥拉齐奥·洛米·真蒂莱斯基(Orazio Lomi Gentileschi,1563 Pisa - 1639)早期属矫饰主义风格,1600年在罗马开始受卡拉瓦乔影响,转向自然主义风格,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 《圣家族的休息Rest of the Holy Family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1622 圭尔奇诺 (1591-1666年)Guercino 乔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绰号为圭尔奇诺,意为“斜眼的人”。他是一名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画家。 《浪子回头Gleichnis vom verlorenen Sohn》,1619 《约翰的浸礼会John the Baptist》
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1642)意大利博洛尼亚派画家,以其神话和宗教题材作品中所表现的古典的理想主义著称。 《希罗尼默斯》1634 希罗尼默斯是四位拉丁教父和红衣主教之一,他已经退休,独自翻译圣经。一位天使出现在他面前,用神圣的灵感激励他。
《基督的洗礼Taufe Christi》1622
弗朗切斯科·索利梅纳(Francesco Solimena,1657-1747年)意大利画家,那不勒斯画派最负盛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 《卡尔六世和冈达克伯爵阿尔坦Karl VI. und Gundacker Graf Althann》,1728 《卡洛斯一世皇帝50岁全身像Emperor Karl V at age 50 in full figure》
弗朗西斯科·索利梅纳(Francesco Solimena,1657-1747年)是意大利18世纪上半期那不勒斯画派最杰出的画家。他喜作庞大的构图众多的人物,仍然保持着意大利雄伟纪念碑样式的传统,他所塑造的人物形体壮健有力,体态运动激烈,具有巴洛克画风。画面强调明暗对比,使整个画面具有震撼力的艺术效果。 《放下十字架Kreuzabnahme》,1728 
《MARIA MIT KIND UND HEILIGEN》
《BOREAS RAUBT ORETHYIA》,1729 
《卡尔六世和冈达克·格拉夫·阿尔坦KARL VI. UND GUNDAKER GRAF ALTHANN》
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1615-1673)是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最狂野的创新派画家。 《星体归来Wiederkehr der Astraea》,1640 正义女神阿斯特拉亚返回地球,把她的属性(平衡和剑)交给和平的农民。
卢卡·焦尔达诺(Luca Giordano,1634-1705年)意大利画家 《大天使米迦勒惩罚叛逆的天使Archangel Michael Hurls the Rebellious Angels》,1660/1665
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坡罗( Giambattista Tiepolo,1696-1770)常被称为詹巴蒂斯塔(Giambattista),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威尼斯画派最后的代表人物。 《威尼斯邮政船》,1760
《玛利亚神庙TEMPELGANG MARIAE》,1696 
《L.J.布鲁特斯在与阿伦斯决斗中死亡》,1728
十五-十六世纪尼德兰绘画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美术,指的就是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尼德兰革命爆发达一百六十多年间的尼德兰美术。用画家的名字作标志,凡·爱克兄弟是前锋,代表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老彼得·勃吕盖尔是后卫,代表着这一时期的结束。
皮耶特·埃特森(Aertsen Pieter,1508-1575)荷兰画家。他是静物画和风俗画的先驱。 《在玛莎和玛丽的房子里与基督厨房盛宴Kitchen Feast with 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1552 
《市场景象Market Scene》,1560/65 在绘画静物画时,常常在背景中加入圣经场景。他的市场景象画将几百年前最接地气的日常生活景象带到了后世人的跟前。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1450-1516) 《基督受难Leiden Christi》,1490 这幅双面画原本是一个小祭坛的左翼。所有邪恶的表情都放在笑脸上,这个手拿风车的孩子他的天真与平庸的激情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5—1569) 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压轴之作是勃鲁盖尔的作品,这一个展厅专门展出他的作品。 《狂欢节与大斋节的争斗The Fight Between Carnival and Lent》,1559年。 画的近处左边是狂欢节的情景,描绘的是在一个骑在啤酒桶上的胖屠夫带领下游行队伍穿过小镇广场,胖屠夫手拿一长串烤肉,腰间别着把刀,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位仆人。画的右边是大斋节的情景,描绘的是一队刚从教堂做完祈祷的黑衣人,画的最前边两位修女正在拉着车上瘦弱憔悴的修道士,车的后面跟着一群手拿教会施舍的面包的人。画面的远处站满了人,大人拉成一圈跳舞,小孩在地上抽汉奸,还有乞讨要饭的乞丐。
《牧归The Return of the Herd》,1565年 在16世纪的荷兰等国,一年被分为六个季节:除了秋、冬之外,还有早春、春天、夏天和晚夏。组画现存5幅,表现春天的画作已丢失。这是6幅系列画中的秋天。勃鲁盖尔用颜色对比突出了秋天的氛围:前景中温暖的赭色和远景中清冷的蓝色相映成趣,一幅秋天的童话就此铺陈开来。前景中的牛群,以对角线构图行走着,后面是看守的牧民。 
《农民的婚礼The Peasant Wedding》,1567-1568年 画中的新娘坐在绿色挂毯前,她双手握在一起,装扮朴素、表情憨态,位于画的后部;新娘左边坐在高椅背上的是证婚人。画的前面2位抬着临时用门板改成的大托盘,婚宴上的主要食物就是粥、面包和汤,根据弗兰德斯传统,新郎并不参与婚礼宴会,所以,画面中没有新郎的身影。尽管是一场喜宴,在细节中,我们仍能看出农民生活的艰辛:墙上的干草暗示着农民劳作的不易,前景中舔盘子的儿童暗示着农民生活的贫穷。 
《雪中猎人Hunters in the Snow》,1565年。 这是一幅深远的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似乎是站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猎人,透过猎人远视全景。山坡和地平线都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从而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动静处理十分巧妙。浓重的树木类似剪影般屹立于前景,白雪覆盖着沉睡的大地,肃穆宁静,而穿越于林间的猎人和机灵的猎狗、远处冰河上的溜冰者身影以及空中飞翔的小鸟,使沉静的山野充满生机。 
《农民与窃巢者The Peasant and the Nest Robber》1568 作品是描述荷兰谚语,知道鸟巢在哪里是有知识,掏鸟窝的才有真货。换一种说法则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才能出真知。勃鲁盖尔刚从意大利返回,受意大利艺术的影响,前景主导画面的农民颠覆了欧陆北部的传统,倾向于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与构图,其姿态则明显借鉴了达芬奇《施洗者圣约翰》。 《农民的舞蹈The Peasant Dance》,1568 很多人物都处于动态之中,看起来要更欢快。这幅画和《农民的婚礼》几乎同时完成,尺寸也一样。但如果仔细看的话,画面中也充斥着虚荣、贪欲和无知:坐在风笛演奏者后面的男人,帽子上别着象征虚荣和自负的孔雀翎;舞蹈的农民背对着教堂,好像对宗教漠不关心,而是沉浸于享乐之中——将对社会的批判融进画作里,是勃鲁盖尔经常使用的做法。 《前往基督受难地的队伍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1564年,勃鲁盖尔。画中耶稣抬着沉重的十字架被一队罗马士兵押解前往耶路撒冷城北的各各他(Calvary),因那座山远看像个骷髅头,所以也被称为“骷髅地”。与耶稣一起受刑的两名强盗正被罗马士兵押赴刑场,陆陆续续还有不少围观者或骑马或步行往刑场方向走去,远处刑场上已经站了一圈的围观者,圈内为那两位强盗准备的十字架已经立好。画的右下角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悲痛万分,无法承受丧子之痛。 《阴郁天The Gloomy Day》,1565 表现了荷兰新年刚刚过去(当时荷兰的新年在3月1日),人们开始进行劳作时的场景。在前景中,人们收集木材、修剪柳条,并将之捆成捆儿。在后面的村子里,一个男人在房屋上修缮房顶。不过,孩子们依旧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他们戴着纸做的王冠,提着灯笼,似乎在分享着某种秘密。山脚下的小酒馆外面,也有人在唱歌跳舞。远处,是属于春天的河流和渔船。 《孩童的游戏Children’s Games》,1560年。画中人物很多,描绘了不少孩童时玩过的游戏:滚铁环、跳马、骑驴打仗、掷羊骨、下河游泳等。 《扫罗的皈依The Conversion of Saul》,1567年 圣徒保罗原名扫罗,起初认为耶稣是违背传统犹太教信仰的异端,极力迫害基督徒。被上帝让他3日眼睛无法看见东西,3日后他的眼睛重见光明。之后,做了三次传教的长途旅行,最后因把基督教带到罗马而被判处死刑,葬于罗马。
《扫罗的自杀The Suicide of Saul》,1562年 描述的是国王扫罗的以色列军队被菲力士人打败后自杀的情景。 《屠杀无辜的人the slaughter of the innocents》,1565-1566年。 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 de Oude,1568-1625)因为擅长静物画被称为"花卉勃鲁盖尔"。是“农民勃鲁盖尔”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小勃鲁盖尔继承了父亲的绘画风格,擅长描绘农民生活,题材虽多取自圣经故事,画风却比老勃鲁盖尔还要怪诞。于是,世人称之“地狱的勃鲁盖尔”。四代人一共出了七个画家,基因十分强大,难怪有着“绘画界的施特劳斯家族”的美誉。论成就,还是老扬和其父老彼得更出众些。 《木罐里的花Flowers in a wooden jar》,1606 将原本属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各色花朵一同入画,奇花异草,斗艳争奇,如此盛景,恐怕唯有在天堂“永恒的春天”中方可一见。这幅画宏伟的风格、典雅的构图与精湛的细节也让它成为了欧洲艺术史上最知名的静物画之一。 老扬·勃鲁盖尔《贤士朝圣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1598
《有滑雪者和捕鸟器的冬景 Winterlandscape with Bird-Trap》,1620 《参观农场The visit the leasehole Farm》,1597 朱斯·范·克利夫(Joos van Cleve,1485-1540) 以其宗教作品和皇室肖像画绘画作品闻名。他是第一个在人物肖像画背景中引入广阔的风景画的人,这后来成为16世纪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一种流行手法。 《祭坛画,Winged Altarpiece》,1530年 
《玛丽亚与圣子Maria with Child》,1530 《卢克蕾奇亚》,1520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阿尔伯加蒂红衣主教肖像Portrait of Cardinal Albergati》,1431
《金匠杨德莱乌的肖像》,1436 《包着红头巾的男子Portrait of a Man in a Red Turban》,1433 年 这幅画主角的身份一直是个谜,但是,他的头巾却像一团极富内涵和生命力的艺术之火,在整个绘画史中特别醒目。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这块引人注目的大红头巾,把整个人物的脸部描绘的一场细腻。透过人物脸上的线条、皱纹以及眼神,我们都仿佛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他的内心。在黑色的背景下,画家完美地运用了光线,采取了透视手法。
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Geertgen tot Sint Jans,1460-1495年)
《焚烧施洗约翰的遗骨the bones of st. john the baptist》,1485 
约翰·戈塞特( Jan Gossaert,1478-1532)佛兰德矫饰主义画家。1478年出生在今荷兰的乌得勒支附近,他的外号叫马比扎。 《圣卢克绘圣母子像Saint Luke's portrait of the virgin and the child》,1520 《男人像Mannliches Bildnis》,1525 迈尔顿·范·希姆斯柯克(maerten van heemskerck,1498-1574年) 作品中大都描绘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一些其中的场景,或圣母子,或圣婴,或虔诚的教徒,或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或基督遭受苦难,或受难于十字架等等。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反抗也能从他的作品之后感受到反抗的力量和那个声音的存在。 《西蒂斯从瓦肯那里得到了阿基尔的盾牌Thetis empf?ngt von Vulkan den Schild für Achill》,1540
《酒神凯旋Triumphant Dionysus》,1536 拜尔内特·凡·奥利(Bernard van Orley,1487-1541年)
是佛兰德的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制图员和设计师。凡·奥利是16世纪布鲁塞尔出色的挂毯和彩色玻璃设计师。 《基督的割礼Die Beschneidung Christi》,1525 《托马斯和马提亚祭坛画Thomas- und Matthias Altar》,1515 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430-1495) 以细致入微的宗教绘画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是以风景为背景,纤细的圣母圣子和天使像。 《祭坛画,Winged Altarpiece》,1530年 《亚当与夏娃Adam and Eve》,1485/1490
约阿希姆·帕提尼(Joachim Patinier,1480-1524)是一位早期专门从事风景画的画家。 《基督受洗图》(约1515) 在画面中上部,明亮的约旦河边,一个蓝色的不起眼的小人物,那就是耶稣,正在散步;画面左边,施洗约翰正在布道坛上传道,他见耶稣在那里行走,就对信徒们指出说:“看哪!那就是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画面中心,则是他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这幅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帕提尼在画中上方开了一个“天窗”:上帝从云中钻出来,放下一只鸽子,鸽子是圣灵的象征;而这圣父(天上的上帝)、圣灵(飞翔的鸽子)与圣子(正在受洗的耶稣)位于一条线上,代表着三位一体。这正是对《福音书》中一段记载的描绘:“耶稣也受了洗,正祷告的时候,天就开了,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形状彷彿鸽子,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帕维亚之战Schlacht bei Pavia》,1530 帕维亚之战是决定意大利战争结局的一次决定性会战,1525年4月26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在解救被法国围困的帕维亚城时,在兵力弱于敌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火枪的优势,以不到1000的伤亡歼灭法军八千余人,并将法军击溃,俘虏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
约阿希姆·博伊克雷尔(Joachim Beuckelaer,1533-1574)尼德兰16世纪中期风俗画家。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画中人与蔬菜果实占有同等地位,人物形象具有肖像性,蔬菜水果描绘真实富有质感,开创了荷兰画派独立静物画与风俗画的先河。 《市场上的农妇 Farm Woman at the Market》,1561 《市场上的农夫Peasants at the Market》,1567

巴托洛梅乌斯·施普兰格尔(Bartholomaus Spranger,1546-1611)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und Adonis》 约1596年 维纳斯早已预知阿多尼斯的命运,她知道阿多尼斯会为了荣誉而战,也知道他凶多吉少,更知道他将一去不复返。维纳斯扭身紧紧抱住即将奔赴转战的阿多尼斯,尽她所能拖着身段阻止着事态的发展。然而,阿多尼斯并不为维纳斯的劝说而停下他决绝的行动,丝毫不能撼动他迎战凶残猛兽的决心。四目相对,那一刻,维纳斯心中一定是绝望,阿多尼斯向观者展现的是希望,无关生死,只在乎荣耀。此时,有点事不关己状的丘比特,正在一旁抱着只鸽子观望这动人且悲情的一对,似乎在思想他那一箭若是没射中,会不会就没有今天的一幕。
雨果·凡·德尔·高斯(Hugo van der Goes,约1440~1482) 在他的作品中包含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因素,晚年陷入矛盾和苦闷中,后进入了修道院。代表作是三联式大型祭坛画《波提纳里祭坛画》 《基督的诞生Geburt Christi》 ,1510年 《罪与救赎的堕落Diptychon mit Sündenfall und Erl?sung》,1479
扬·凡·斯各雷尔(Jan van Scorel,1495-1562年)
是一位早期专门从事风景画的画家。 《露丝和奈米在波亚战场上Ruth und Naemi auf dem Acker des Boas》,1530 《基督在圣殿里的显现Darbringung Christi im Tempel》 ,15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