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昵称52821188 2020-02-15

文/晏凌羊

1

鲁迅这一家人的恩恩怨怨,听来也挺令人感慨的。

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鲁迅的家庭关系图。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妈叫鲁瑞,他给自己取的笔名鲁迅,就是跟母姓。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鲁迅是个大孝子。

鲁瑞生了三个儿子: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

三兄弟的名字,可以寓示他们各自的人生:鲁迅影响了一代爱国青年,有“树人”之功。周作人娶了老婆后,感觉他确实挺“作”的,也把自己的晚年“作”得不大好。周建人的人生低开高走,他是三兄弟中晚运最好的,他的人生是一步步往上建上去的。

鲁迅的发妻叫朱安,是鲁瑞强行要他娶的,后来他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许广平并与之同居,生下了周海婴。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朱安

周作人的妻子是是羽太信子,是一个日本人。当年,周作人跟随大哥鲁迅去日本留学,在那里认识了信子,并娶她回家。

周建人的结发妻子是芳子,她是信子的妹妹,两人育有儿女。后来周建人也爱上了自己的女学生王蕴如,并与之育有女儿。

鲁瑞为长子挑选儿媳妇,丝毫不管他是否喜欢。

据说,在朱安之前,鲁瑞为鲁迅挑选的媳妇是自己的侄女鲁琴姑,两家人都已经定了婚。

鲁琴姑知书达理,能看懂古文,若是她能跟鲁迅结合,或许,鲁迅和琴姑也能相处得跟胡适与江冬秀一般,但是,当鲁瑞听算命先生说起琴姑和鲁迅的生肖犯冲时,鲁瑞当即退了婚,找了朱安。

鲁瑞选择朱安做大儿媳,主要也是因为朱安够老实、够本分、好拿捏,很适合做自己的儿媳妇……可是,这种选择,只有利于她自己,却造就了鲁迅和朱安的悲剧(虽然以朱安的条件和性情,若是嫁给了别人,说不定只会活得更凄凉)。

看民国名人的包办婚姻,感觉鲁迅是最惨的一个。他和朱安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朱安长得不好看,做人又很无趣,又不肯读书认字,只知道伺候老太太,抱紧老太天的大腿。

不是看不起她,我只是觉得:鲁迅和她,实在是连凑合都没法凑合,又怎么能同床共枕、比翼双飞的。别说是鲁迅,就换你,把朱安嫁给你,你心里会不抗拒吗?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朱安和鲁瑞

鲁迅在文章里显得不近人情,但对家人,他是一个比较宽大的人。与周作人那场不和,因为他付出更多、在乎更多,因此也受伤更多。

兄弟逐渐失和,是因为周作人娶了信子这个日本女人。

周作人的散文写得极好,而且他所秉持的女性观在当时就与众不同:既承认女性当时精神上的“文弱”,也看到了传统对女性的压制,不试图去证明女性的智能和力量,而是从人性观人手论证女性应当和男性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但是,看他和老婆信子的相处,你会觉得他实在是太过尊重女性,以至于显得很有些懦弱了。

鲁迅是一个很有主心骨的人,作为家中长子,他照拂弟弟颇多,因此,在弟弟周作人面前,他一直是一个付出者、权威者的角色。

周作人从小在哥哥的照拂下长大,一方面享受这种哥哥对自己的照顾,一方面又想追求独立,因此,当信子出现的时候,他产生了逆反心。

只可惜,这种逆反心理并没有让他产生主心骨,找到了那个新的、能照顾他、引导他的人(信子)之后,他又重新走回到了“心灵需要依附他人”的这条老路上来。

这次,他依附的对象,从哥哥变成了信子。

鲁迅是长子,是大孝子,也是大家庭的奉献者。他卖掉祖屋、又添了很多钱,买下了北京八大湾的大宅子供全家人住,从来都不是很计较的。

周作人是家里的老二,历来没什么担当,找到了“新主人”兼老婆信子后,他就对老婆言听计从。卖祖屋的时候,他没出力;买新宅和搬家的时候,他也没出力。等房子装修、布置好了,他就和信子就直接搬进去“坐享其成”。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周作人和信子

信子出身很低,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只是颇有日式女性的勤劳美德。她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搞得周作人特别怕她。在懦弱的周作人面前,她可以说是一个悍妇。而在周家,她处处只想着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

比如,为了巩固自己在周家的地位,她介绍自己的妹妹芳子嫁给周建人。说是介绍,但其实有点强卖的味道。据周海婴回忆,周建人之所以娶了芳子,是因为信子趁周建人喝醉后,把芳子推进了周建人的房间……

表面上看,鲁迅和信子的矛盾是经济纠纷(信子花费太大,引得辛苦赚钱养家的鲁迅很不满)。实际上,还是因为家庭权力格局发生了改变。

在那个院子里的所有人,只有鲁迅和信子的能量相当,于是,鲁迅主外、主收入,信子主内、主开销。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后,话事的人已经不是鲁瑞,一旦鲁迅和信子两人配合不好,导致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两人决裂是必然,毕竟“一家不能容二虎”。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信子的照片。有人说鲁迅偷看她洗澡,这点我是万万不信的。

不得不说,信子对周作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确实很大。周作人后来会为日本人做事,成为任人指摘的汉奸,也是受信子的影响。

信子的能量大到哪种程度?周作人听她的,妹妹芳子和她的孩子们也听她的。芳子处处模仿姐姐,花钱大手大脚,还看不大起当时收入有点微薄的周建人。

周建人去上海工作后,几次督促妻儿跟自己团聚,但芳子没法放弃在北京的奢侈生活(与姐姐信子住一起也有个照应),屡次拒绝,只是几次三番催他寄钱回去。

再后来,周建人干脆出轨了,与自己的女学生王蕴如同居,并生了几个女儿。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周建人

周作人非常反感哥哥鲁迅与许广平同居,他觉得大哥就应该跟朱安白头偕老。弟弟周建人抛弃妻妹出轨女学生王蕴如的做法,更是令他勃然大怒。他甚至曾撰写文章发表在报上,斥责两人私德不好。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鲁迅、许广平和周海婴

此时的周作人,完全已经占到了妻子那边了。

周作人和鲁迅断交后,鲁迅去了上海,鲁瑞则由周作人赡养,后来老太太生了一场病,周作人告诉了周建人。鲁瑞觉得还是大儿子对自己最伤心,就给鲁迅发了电报。鲁迅赶到北京照顾母亲,周作人立马不管了。

中日局势紧张时,八道湾的房子由信子、芳子一家人住着(她们把自己的父母也接了过去)。一遇到风吹草动,信子、房子就在门口挂上日本国旗,标明那是日本人的房子,周作人也不制止。

1936年,鲁迅去世。逝世前几天,他身边还放着周作人的书,闲来时常翻阅。

鲁瑞失去最孝顺的这个儿子,异常悲痛。

她跟周作人说:“以后我养老就靠你了。”

岂料周作人对这句话的回应是:“我苦哉,我苦哉。”

他首先只想到自己的苦。

其实,早在周作人和鲁迅失和后,周作人就开始称呼母亲为'鲁迅的母亲'、'鲁迅的老太太',俨然这个妈不是他自己的亲妈一样。

鲁迅去世后,北大召开悼念鲁迅大会,会上周作人也称呼鲁瑞为'他(鲁迅)的母亲',与会的老舍听到后极为反感。后来,老舍在一次纪念鲁迅逝世的会议上提到周作人时说,这种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肯承认,何况国家。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一直承担鲁瑞和朱安的开销。周作人不承担母亲的花销,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经济困难,但其实许广平那会儿也不富裕。又过了两年,他才每个月给母亲五十元。朱安则继续由许广平负责。

那会儿全国通货膨胀严重,南北通汇中断,而许广平后来在上海被捕,鲁瑞和朱安的生活更加拮据,周作人接济了她们一阵。

后来,许广平出狱、筹集到了款项,南北邮路也通了,才把钱汇给朱安,一直供养到朱安去世。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许广平和儿子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晚年朱安

2

1937年,鲁瑞老太太办寿宴,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和女儿来到北京,给老太太祝寿,并借此机会让她们认祖归宗,拜见老太太。

但是,他的发妻芳子带着三个子女大闹寿宴,儿子和老子直接在寿宴上动了手。

能在老太太的寿宴上如此的大闹,说明芳子和信子此时已经完全不把她的感受放在眼里了。

鲁瑞后来特别伤感地说:若是大儿子在,他们断不敢如此嚣张。

周建人也特别生气,说要和两个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并中断了之前给付的生活费。

寿宴事件过后,周建人不再给芳子和儿子寄钱,只是通过母亲给大女儿寄20元。

周建人和芳子生的三儿子周丰三,对父亲本就没什么感情,看到父亲这样子,更是气愤不已,再加之那时候中国反日情绪已经很浓重,而他自己是日本女人生的孩子、伯父周作人又为日本人做事,因为没法面对这样的压力和身份焦虑,他选择了开枪自杀,享年十九岁。

周建人和两个儿子断绝关系后,信子特别生气,因为这下芳子一家得周作人养着了。之后,她让周作人找到周建人的上司,要求上司把周建人的一半工资汇给周作人,然后周作人也照做了(这是什么奇葩操作),搞得周建人无比愤怒。

周作人和周建人两兄弟的关系就进一步恶化。

解放后,芳子向法院起诉,状告周建人'重婚',人们发现芳子的诉状出自周作人之手,可法院最后判决:周建人与芳子实际离婚成立,周丰二与周建人脱离父子关系。

这时候,周作人因为之前的立场问题,日子已经不大好过,只是得到了宽大处理,而周建人则步步高升。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中年周作人

鲁迅那大一家子人,到底是怎么闹掰的?

▲晚年周建人

有人曾从中斡旋,希望能调停两兄弟的关系,可最终无功而返。

周建人回忆他和周作人最后一次见面,两人之间有这样一席对话——

周作人说:'你曾写信劝我到上海。'

周建人回答:'是的。我曾经这样希望过。'

周作人说:'我豢养了他们,他们却这样对待我。'

这里的“他们”,也不知道指的是谁。

周建人听到这话,心想:“听这话,知道他还不明白,还以为自己是八道湾的主人,而不明白其实他早已只是一名奴隶。”

不过,这只是周建人一方的说辞,也有人考证说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这样的对话。

文GE期间,周作人被批斗得比较惨,他想让儿媳妇送点安眠药来自己了断,但未收到回音。此时,信子已经去世。1967年,周作人突发疾病去世,享年82岁。

周建人则于1984年去世,享年96岁。

从文学角度来说,周氏三兄弟,成就最高的是鲁迅,其次是周作人,最后才是周建人。周建人年纪最小,但也运气最好,三兄弟中,他最命好,赶上了好时代。

周作人呢?分析起来有点复杂。他的文笔真的挺好,我们看他的散文,总能感觉处处见功力。他也不怎么关心国恨家仇,他关注生活本身超过了政治。

如果鲁迅是一个战士,那么,周作人就是一个逃避主义者。哪里有他认为更舒适的路,他就往哪里逃。他没啥选择和立场,因此,极其容易妥协。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曾因帮汪伪政府做事,而被判处汉奸罪。在法庭上,他自我辩护说:“我之所以变节忤逆,当初也是身不由己呀!是被日本人一枪吓的呀!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但我周作人终究没杀过一个中国人,我没血债,为何要一定判我极刑呢?”

他说这话,我的确相信。作为家中的二儿子,他从小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又有哥哥照拂,这养成了他懦弱的性格。鲁迅有铮铮铁骨,而他则像是一汪水,哪里低就往哪里流,甚至都懒得流,只想原地躺平。

他曾经有两次离开北平的机会,一次是去上海,一次是去台湾,但因为妻子和家庭,因为他性格里的随遇而安,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原地。

但是,周作人做事又不敢太出格,在做汉奸期间也帮过不好正义、爱国人士,因为他不是真心想投敌,他追求的无非就是“自己家里有点钱过日子”而已。自己亲妈和嫂子过不下去了,他也会帮。听到鲁迅去世的消息,他正在上课,但当天神情肃穆,课只讲了一半就离开了。

三兄弟中,就数鲁迅最苦逼。他承担了最多的家庭责任,却遭受到了最多的伤害。

周作人与自己失和,鲁迅写的小说明显风格沉郁。鲁迅搬出八大湾后,回去取过一次东西,结果差点跟周作人打起来。即使如此,他依然会关心着周作人,看到报纸上有人骂他,还是会替他说话。

兄弟失和后,周作人不愿意过多地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鲁瑞也不敢跟周作人提,而是跟远在上海的鲁迅要钱、求助。鲁迅责任感太强,忧虑太多,后来去世得很早。他去世后,鲁瑞、朱安靠着他的影响力、他留下来的孤儿寡母(许广平和周海婴)又活了好多年。

鲁迅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家庭付出者、奉献者的角色,承担最多、得到最少。

而鲁迅的这种处境,大概是每个家庭中所有的“老大”或者“心理上的老大”都会经历的吧?谁让你是老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